【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春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春节专题

狂欢中国:解读春节的十个关键词
  作者:《文明》编辑部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1-31 | 点击数:37168
 
 
春节前后,江西许多地方的傩舞开始如火如荼地举行。傩是中国一种古老的精神逐鬼、祈福免灾的文化现象。傩文化包括傩庙、傩神面具、傩舞、傩戏、傩符、傩服饰、傩兵器等组成的一个复杂整体。
春节俗称“过年”年为何物?《说文·禾部》中说:“年,谷熟也。”即指“年”为谷的生长周期。正是在中国古代悠久灿烂的农耕文明中,产生出了“年”的概念。
夏历根据月亮圆缺的周期将一年划分为12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
在农耕时代,没有什么比禾稼的种植和收获更加重要。所以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元日”之际,盛大的祭祀和欢庆在庙堂和江湖同时展开,有如一场全民的狂欢。至于“春节”一词的含义,则经历了一番变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其不同的特指。汉朝时“春节”指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立春,南北朝时则把整个春季叫作“春节”。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但一般人称公历元月一日为“阳历年”,仍把农历正月一日初一称元旦。
19499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即阳历的11日定为元旦,为新年;因为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几千年的岁月流转,并没有改变传统中国对过年的热爱与狂欢。自腊月二十三至正月十五,除旧布新的庆典年年上演,不仅汉族,还有大多数少数民族都参与其中,祭祀神佛、祭奠祖先、迎禧接福、祈求丰年。热爱依旧,狂欢依然,但传统的“年味儿”却正在变得越来越淡,尤其在大城市,春节不过是七天假、春晚、贺岁片和集贸市场般的所谓庙会。工业时代、信息时代、网络时代以及数字时代,这些与农业时代有着天壤之别的巨大变迁早已抹去了传统的诗意与缓慢节奏。“全球化”改造着我们,即便拼命保护传统,那传统也多少失去了味道。现代化是否一定意味着丢弃传统?专家学者们年年都在发问。
中国文化复兴的时代据说正在来临,而政府也正在努力保护传统——“清明”“端午”“中秋”已被列为法定假日,让疲于奔命的现代人有闲暇去体味传统的感觉。或许不久的将来,“年味儿”也会再次浓起来吧。2008年的春节正在来临,诞生自西方文明的“奥林匹克”也日渐走近,西方对古老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本期《文明》精选出春节的十个关键词,力图展现春节那些最具传统味道的细节,唤起中国人对春节的记忆与热爱,也借此向世界展示独属于中国的精彩。福建莆田,元宵节,妈祖出游之际,壮观的锣鼓队把原始的祭神祈福变成了娱神娱人的狂欢。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文章来源:民俗学论坛 2009-1-29 05:56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陈勤建:从传统上讲春节要做近60件事
下一条: ·少数民族怎么过春节
   相关链接
·[杨秀]一个京西门头沟人的春节过法儿·[祝赫]大文学史观下百鸟衣故事的诗学解读
·[彭清兰]疍民文化的儒释道思想解读及其非遗保护·[刘岚]湛江市太平镇东岸村春节年例习俗调查报告
·[陈在扬]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春节习俗调查·[陈鸿炜]玉林春节饮食民俗的时间感
·[柴春椿]再现、象征与表现:从功能论解读汉宋间舜帝传说的图像叙事·[张勃]春节——赓续不绝的文化传统
·[萧放]传统新年礼俗与中国人的时间更新意识·[刘魁立]作为时间制度的中国节日体系 ——以传统新年为例
·“花开颐和”首届岁朝插花展赛开展·联大通过决议将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
·[徐嘉抚]辽西皮影戏伴奏音乐的文化解读·[王海娜]葛洪信仰与葛洪题材木版年画初探
·[史耀增]对合阳“非遗”断层现象的思考·[沈福裕]仪式与功能:栗园围香火龙的文化解读
·[秦贺]民俗学与舞蹈学双重解读下烟台篮子灯传承路径研究·[漆凌云]结构与隐喻:元宵节放花灯传说的文化解读
·[常睿]都市春节习俗实践的内在动力·[耿波]仪式与距离:中国传统春节的社会组织意义与艺术性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