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乌丙安]楚文化摇篮中的古传说群
  作者:乌丙安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1-26 | 点击数:13091
 

      关于战国时楚相春申君黄歇实行合纵政策,拟派临武君任主将时,赵人魏加为春申君讲述了一则惊弓之雁故事,予以劝阻的传说,后传为:伤弓之鸟”(或“惊弓之鸟”)的寓言或成语。原传说载《战国策·楚策》。

      关于楚国某珠宝商于郑国卖珠的传说。据传他特精制一木兰宝石盒盛珠,被一人用高价买去小盒却退还珍珠。这个动人传说被传为“买椟还珠”的寓言或成语。

      关于春秋时楚人卞和三次向楚厉王、武王、文王献玉璞被诬砍足的传说,因和氏壁后为楚国宝,又落入赵国手,秦王想用15座城换取这块和氏壁,于是引伸出了“价值连城”的成语。原传说载《韩非子·和氏》。

      关于楚使昭阳移兵伐齐,陈轸往昭阳军中劝其罢兵的传说,因劝时陈讲了一个画蛇添足的故事作比喻,于是传为“画蛇添足”的寓言或成语。原传说载《战国策·齐策》、《史记·楚世家》。

      关于楚宣王询问众臣北方各国怕楚将昭奚恤威名,大臣江乙巧答以狐假虎威的传说,被传诵为“狐假虎威”的寓言或成语。原传说载《战国策·楚策》、《新序·杂事》。

      此外,如:

      “百发百中”的传说,原出于《左传》、《史记》载楚共王时神射手养由基的传说。

      “城下之盟”的成语,原出于《左传》楚计侵近邻小邦绞国的传说。

      “倒行逆施”的成语,原出于《史记·伍子胥传》关于楚人伍子胥吴伐楚,鞭尸楚平王300下的传说。是伍子胥答复好友申包胥的话。“秦庭之哭”正是记述申包胥秦伐吴的传说。 “刻舟求剑”的寓言或成语,原出于《吕氏春秋·察今篇》涉江楚人坠剑于水而契舟的传说。

      “甚嚣尘上”又出于《左传》记载楚共王与晋相战于鄢陵的一段传说。

      以后又流传了“三户亡秦”、“破釜沉舟”、“先发制人”、“四面楚歌”等有关项梁、项羽的史事、人物传说。

      这一批精短的传说,以其寓意的深浅程度分别化为寓言或成语的凝炼形式,流传百世,至今还是传说宝库中的珍奇。

      楚文化摇篮中的古传说,在先秦两汉的典籍里蕴藏丰富,一旦从大量的材料中把它们剥离出来,挖掘出来,集中起来,立刻就会看到楚传说群的真面貌。立刻就会看到与楚神话相映成辉的楚传说,尤其是早期史事传说与人物传说的文化史价值。

      楚文化摇篮中的古传说群,正是当代楚地民间传说之源。楚传说所标志的楚文化传统,在2000多年的传说发展中,从不间断地发挥着它独具的民间传承的多功能作用,这一课题,很值得当代民间文艺学者认真研究。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丙安小屋 2009-01-26 09:31:55

上一条: ·[陈华文]试论文身的源起文化功能
下一条: ·[陶立璠]民俗意识的回归
   相关链接
·[黄景春]战国时期墨、儒二家对鲁般神话的改造·[朱林]民间传说的本土化与区域互动
·[邓清源]元基因与地域性·[周巍]民间故事母题的融合与迁移
·[赵欣璇]以“写”代“说”:陆稼书传说的生成机制·[于波]景观化与非遗化:伏羲传说的当代呈现
·[杨云昊]白族乡戏吹吹腔的民间传说与神灵叙事·[杨馨颖]经济民俗学视域下江苏董永传说丝织文化历史演化研究
·[徐洪绕]徐福传说的可能及价值·[肖志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阈下孟姜女传说的价值研究
·[吴玟瑾]乾隆下江南口头传说中的唬弄特质·[王淑英 范家婧]中华文化认同视域下李宓本主形象分析
·[王敏琪]传统的变奏:杭州东坡肉的叙事变迁与经典生成·[苏彤源昊]马仙信仰传说史料文本丛考
·[宋赫]史事传说的传奇形态及其创编动力·[商梦圆]陕西白水仓颉传说与仓颉信仰的日常表现形式
·[任正]论苏东坡传说的大故事文类与文体之美·[彭绍辉]被忽略的环节
·[宁文忠 蒋青芹]民间传说在地域社会中的流变·[孟媛媛]礼让文化传承视域下的“六尺巷传说”景观叙事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