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传说的传统在《天问》以外或以后的典籍中得到了保存。先秦诸子典籍中都分别散辑有战国以来的楚传说,已是众所周知的事。此外,最值得注目的楚传说精选的辑录,应当首推西汉刘向编的《战国策》、《说苑》、《列女传》、《列仙传》、《新序》等典籍了。《战国策》的编者当年从皇室宫廷收藏的资料中发现了大量关于战国权变传说和游说传说的各种记录册共六种,名称叫做《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经过编者的整理,形成了系列化的历史传说专集。司马迁撰修《史记》时,大量使用了它的材料做为史料。这些材料,浓郁的传说色彩覆盖了史事,已成公认。《列女传》多为人物传说。《说苑》、《新序》则多传闻轶事与史事传说。其他,如《左传》、《国语》、《吕氏春秋》、《列子》、《韩非子》、《晏子春秋》、《庄子》、《论语》、《越绝书》等也均有楚传说的记录。
在《天问》以后或以外的楚传说群,据现有资料分类,大致可分为三类:
1、史事传说:以战事或权变为内容。
2、人物传说:以帝后、将相轶闻为内容。
3、寓言传说:多教训意义的哲理性内容。原为人事传说,后转化为寓言或成语。
这三类传说都保持着与《天问》传说相一致的特点:既与历史相粘附,突出了可信性,又渲染了故事情节,增强了传奇性。
下面试举一则完整的史事传说为证,这则传说载《战国策·楚策》卷十五,是楚襄王用慎子胜齐的故事,梗概如下:
楚襄王做太子时,在齐国当人质。楚怀王死时,太子辞齐归楚,齐王以索要楚国东地五百里为条件放回太子。为割地,不放回。太子只得请教老师慎子,慎子说:不得土地,不能奔父丧不义,献地为便。于是同意献东地五百里。太子归楚,即王位,齐国来接收东地。王又问慎子该如何对付。慎子建议由群臣献策。第一个入见的是上柱国子良,他说:“王不可不给。王说话金口玉言要算数,向万乘大国齐许诺,不给是无信,以后无法与诸候来往,还是割地对。”子良说完出去。
第二个入见的是昭常,王问该如何是好,昭常说:“不可以给,一个万乘大国以地大为标准,割去东地五百里,去国土之半,万乘大国无千乘之用了。万万不能割地。”说完昭常也出去了。
第三个入见的是景鲤,王问奈何?景鲤说:“不可以给。虽然王亲口许诺于万乘之强齐,不给就负义于天下,不给地,楚国又不能自己守住这块土地。最好还是请西面求救于秦,守住这块土地。”说罢出。
最后,慎子入见,王将三大夫献计告之慎子,问用谁的计为好?慎子说:“三人计都用。”王很不高兴,认为这不象话。慎子解释说:“第一天王派子良去齐,献地五百。第二天派昭常为大司马去镇守东地。第三天派景鲤西去求救于秦。”王如法办理。
于是,子良献地,齐王问:“昭常守东地怎么办?”子良说那是昭常不听王命,齐王可攻之”齐王兴兵伐昭常。没等兵临疆界,秦国的五十万救兵到达齐国右边领土,扬言说:齐国阻拦楚太子奔丧是不仁,夺东地五百里不义,齐不退兵,秦愿交战。齐王害怕,请子良帮助出使秦国解齐围。楚国不用一兵一卒,保全了领地。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丙安小屋 2009-01-26 09:31: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