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节笔谈·
过年三大事:祭祖、吃喝和放鞭炮。过年祭祖,我看各地皆同,理论上人人有先人,没有谁像孙悟空一样来自一块大石头,所以,祭祖不算某一地的年俗。那么,吃喝呢?吃喝也一样,没有哪个地方过年不吃喝,道理在于大家都热爱吃喝,因此吃喝也算不上某一地的年俗。放鞭炮居然也一样,中国人都爱放鞭炮,制造一些连续性的巨响,并辅之以烟花。
这么说来,年俗在中国许多地方都大同小异,主要是祭祖的方式不甚相同。在湖北这块土地上,历史上发生过许多战争。三国时期,鄂东南因战争而死的人多,现在世世代代生活在鄂东南这片土地上的人群多由江西移民组成。可是,太公没有移民,太公仍然呆在江西老家。所以,年前年后,这里会有祭太公的长队,用门板抬着杀好了的整猪,挑着五谷或者其他东西,敲锣打鼓,吹起唢呐,放着鞭炮,走上祭太公的漫漫征程。
如果今年湖北这边祭太公的队伍回到那遥远的老家,那么明年江西老家的队伍要回祭,作为子孙辈,这边有太伯、太叔,总之要做一个回祭,这都属于盛大的祭奠。小的祭奠,如上山去祭祖父母和父母的,只是烧了纸,在山冈上燃起一缕青烟,放了鞭炮,烧香叩头,然后悉数将祭奠的鸡鸭鱼肉带回,进行深加工的烹饪之后围桌吃喝。男人们大凡如此,要将一年“欠饮”的酒一次性补上。且慢,年饭上的饮酒,倒也斯文有加,一家人吃来吃去,说着同时吃着,图的是一个团圆。真正的豪喝海饮,要到了正月初一以后,以拜年的名义将喝酒的“事业”进行到底。女人们不大喝酒,她们喜欢穿衣,鄂东南这块土地上的女人们,悉数喜欢大红大绿,鲜艳而张扬。
放鞭炮是孩子们的事情,男人们参加的时候,那一定是舞龙灯的队伍来了。舞龙灯的队伍来自各地,近年来也有商家参与其中,为的是做品牌推广。舞龙灯的队伍以男人为多,间或也有女的舞龙灯队伍。我喜欢看舞龙灯的队伍,男人白衣、白裤、白头巾,女人红衣、绿裤,脸上抹红,还有艄公划船,河蚌、媒婆一干人等。媒婆一定是男人装扮,脸上点着黑豆大的麻子,摇着破蒲扇,走路一扭一扭的。艄公划船,渔夫捕蚌,渔夫是执了网的,河蚌内是一女人,肩披巨大的蚌壳,与渔夫对抗。
有些舞龙灯的队伍,实力雄厚,双龙或三龙并进,龙长数十节。谁家的鞭炮放得猛烈,或者又送若干条香烟或红包,那龙要舞好长一阵子,特别是龙头要向他家分时段点三下。舞龙灯,在湖北是一种盛大的庆典,锣鼓震天,鞭炮轰鸣,烟花飞溅,一直要到了正月十五才消停。我那叫做孔雀苑的居民小区,有半个月的时间,都沉浸于如此的热闹之中。然走到乡野,看人家的村庄,亦鞭炮时时响起,村庄之间的舞龙队伍,彼此串联,绝对不能省了力气。看那虎背熊腰的青年,也仿佛要将积攒了一年的力气使出来。乡村的舞龙,与都市的舞龙略有小异,他们讲究不要在路上碰头,碰头必有一战,这个民俗不知是何年传下,然而至今有效。那支撑龙灯的棍棒,是可以抽下来的,抽下来飞舞的棍棒,加上有了习武的身架,可以抡得飞转。
过年的真正主人,其实是孩子。他们守岁到下半夜可能没精打采,然而到了天亮,就飞奔了出去,放鞭炮,放烟花,结成群地喧闹,罢了就去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家,有好吃的还有压岁钱。他们都有小小的存折,这一笔储蓄,足够他们挥霍半年。
湖北这地方,平原与丘陵地带,年饭讲究必须有条全鱼。全鱼是整条鱼炸的,不吃,留着,谓之年年有鱼(余),有好吃的吃不完啊,这让人发挥想象。然而,在湖北的西北高山,却要有一个大盘,搁一个猪头和一个猪尾巴,表示有头有尾。这是一种全部的表达,高山人少吃鱼,然而办年货这样的事情,积极性却甚于平原地带,我在西北高山上,离过年五十多天就听他们说办年货了。
年,总是令人牵挂的,谓之年年过年年年过,辞去旧岁迎新年。
文章出处:中国社会科学院报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2009-1-22 14:58:10 【本文责编:思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