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春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春节专题

[黄涛]实现春节的现代转型
  作者:黄涛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1-29 | 点击数:5979
 

·春节笔谈·

    作为全民性的文化生存方式,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庆贺方式应该在传承中不断更新。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给传统节日增设了假日,是繁荣传统节日的有效措施。  
    传统节日是一宗重大而特殊的民族文化遗产,但不应该是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的奇风异俗。它既是拥有久远历史的文化遗产,又是为当代国民人人享有的生活文化。作为全民性文化生存方式,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庆贺方式应该是在传承中不断更新、与时俱进的。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给几个主要传统节日增设了假日,是繁荣传统节日的重要而有效的措施,但仅增加了过节时间还不够,接下来还要研究怎样在现代社会过好我们的传统节日。
    现在传统节日遭遇的问题是它没有很好地完成从农业文明形态向现代文明形态的转型,其文化内涵、过节方式与现代社会契合度不高。与传统时期相比,除春节以外,传统节日近年来在大多数地方过得较为萧条和冷清,而且这种状况有延续的趋势。不喜欢过传统节日的主要有两大人群:一是许多城市青少年;二是部分中年人。前者喜欢时尚、轻松、浪漫、好玩的节庆方式,认为传统节日规矩太多,因而更爱过洋节;后者则感觉传统节日主要是春节“太折腾人”,送礼物、给压岁钱等花销太大,过节不堪重负。我认为,这种对传统节日的负面意见不是传统节日本身不好,天生不适应现代社会,而是由于近代以来的种种原因使得传统节日没有顺应社会变迁而进行必要的革新。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为隆重的节日,自上个世纪以来,其处境在传统节日中算是比较好的:除了1928年5月至1931年初民国政府曾强行禁止一切场所使用旧历,“文革”期间曾停止春节假期,春节在大部分时间里是享有公假的,至今春节还过得比较热闹。但是自1912年民国政府开始使用西历以来,春节“过年”的意义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事实上其地位与过法也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开始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转型的参照系与目标是西方文明。在社会制度、学术及艺术体系弃旧图新之际,国家时间制度也在力求变革,其最大的举措是公务时间采用西历,而民俗生活时间仍采用农历。由于传统节日所依托的时间架构是农历,时间制度的二元结构将农历置于非官方的、受抑制的、用途逐渐缩减的位置,这对传统节日的顺利传承构成了根本的制约。多次影响深刻的政治运动都对传统文化予以打压清理,也使得作为传统文化一部分的传统节日失去了向现代节日体式转型的有利条件,绝大多数传统节日在民间日益衰弱。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开始了更深刻的社会变革,在经济起飞和全球化的背景下,因袭旧制的传统节日更彰显出其不合时宜的面目,并受到洋节兴起的威胁。眼前部分青少年追捧洋节、遗弃传统节日的倾向是传统节日没有完成现代转型的明显标志。
    可以说,春节是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适应现代社会演变的,并且产生了为现代人喜欢的新民俗,比如除夕观看春节联欢晚会,城市居民燃放更富观赏性的烟花代替注重声响的鞭炮。拜年方式的演变更具代表性。传统的拜年方式是家庭走访式的,而且采取跪拜式的礼仪。如今只有个别农村地区还保留着跪拜式的拜年礼仪,城市地区则由走访式的当面问候拜年转为以电话拜年、短信拜年为主。特别是近几年兴起的短信拜年具有简便易行的特点,随着手机拥有率的快速提高而越来越普及。而且,许多人还把手机短信和电脑、互联网相结合,从网上发送短信到对方手机上更为经济简便。可以说,城市里的手机短信拜年已经从时尚变成了主流。
    一些城市举办的大型春节庙会是将传统习俗与现代生活相结合的成功范例。近年来,北京每年春节都要在地坛、龙潭湖、白云观、东岳庙、琉璃厂等公共场所举办庙会,很受群众欢迎。当然,由于过去多年的社会环境因素,春节还没有很好地完成现代转型,其现代性仍需要加强。
    传统节日的演变与转型固然主要依靠其自身的机制与活力,依靠民众的自然传承与自主选择,但是中外历史经验表明,问题并不如此单纯,外部干预也能对节日的兴衰存亡起到很大作用。目前传统节日的衰弱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过去外力干预的结果。现在运用传统节日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政府舆论对此予以倡导,并给传统节日以更多的假期,这就是一种很有力的政策干预。当然,外部干预还应有更为系统成套的措施。从整体上说,我们应促进提升传统文化在现代主流文化中的地位,增强民众文化自觉意识,逐渐消除崇洋情结,这才能从根本上营造有利于传统节日兴盛的人文环境,也是传统节日现代性得以滋生和壮大的基础与动力。

文章出处:中国社会科学院报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2009-1-20 11:13:19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农历新年曾被民国政府取消 1949年正式定名春节
下一条: ·[叶春生]打造多元的中国年
   相关链接
·[杨秀]一个京西门头沟人的春节过法儿·[杨镕]从舞蹈到体育:秧歌功能的现代转型与重构
·[刘岚]湛江市太平镇东岸村春节年例习俗调查报告·[陈在扬]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春节习俗调查
·[陈鸿炜]玉林春节饮食民俗的时间感·[张勃]春节——赓续不绝的文化传统
·[萧放]传统新年礼俗与中国人的时间更新意识·[刘魁立]作为时间制度的中国节日体系 ——以传统新年为例
·“花开颐和”首届岁朝插花展赛开展·联大通过决议将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
·[常睿]都市春节习俗实践的内在动力·[耿波]仪式与距离:中国传统春节的社会组织意义与艺术性
·[徐万邦]春节的主要活动及其文化功能·[张跃]春节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共享性意义
·[霍福]春节社火的文化功能·[张凤霞]民俗影像片的叙事实践
·[韩李英]春节习俗食鱼的吉祥文化浅析·[张佳伟]皇帝的节日生活实践及其对节日资源的使用
·[王月 戴建国]节日传承中的年味·[向柏松]疫情之后,话湖北春节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