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学术史反思

首页民俗学专题学术史反思

[萧放 吴静瑾]中国岁时节日民俗研究综述(1983—2003)
  作者:萧放 吴静瑾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1-25 | 点击数:48882
 
(二)1983年——2003年岁时节日民俗论著的统计与分类
19835月中国民俗学会成立,钟敬文在《开幕词》中说:“我国是一个领土广阔、历史悠久、人民和民族众多的国家,民俗事象极为丰富多彩。现在它又处在社会大变动的历史时期,民俗正在急剧地发生变化。这正是对它进行搜集、研究大好时机,而这种工作也是客观现实对我们学术界所提出的迫切任务。……有了全国性民俗学会,就可以更有效地促进这个学科的发展,使它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高民族科学文化和发扬民族文化优良传统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3]在这样的学术研究的背景和气氛下,岁时节日民俗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新的研究领域、研究方向不断地得到开辟与拓展,新的研究视角、新的研究方法不断地被发现引进与运用。20年来国内学术杂志公开发表了近560篇学术论文,出版了40余部岁时节日方面的著作,其中有一批较高学术质量的研究成果。从中国民俗研究史上看,这一时期是岁时节日民俗研究的全面发展时期。
就这六百余篇论著来看,无论是论述内容,还是杂志、出版社的所在地,以及作者的构成,都涵盖了全国的绝大部分地区与国内多个民族,其中有近一半的少数民族有专门的研究论著;从研究讨论的层次看,有专门的学术研究与深度的理论探讨,也有民俗志式的描述记录与一般的材料整理。应该说这560篇论述是有一定代表性,它体现了20年来岁时节日民俗研究的大致状况。
如果要全面掌握近20年来岁时节日民俗成果的分布情况,我们不妨对这些论著进行具体分析,600余篇(本)论著。
四十部岁时节日专著分别由中华书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34家出版社出版。从学术质量看,下列著作值得称道:韩养民、郭兴文《中国古代节日风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陈久金、卢莲蓉著《中国节庆及其起源》(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0)、宋兆麟,李露露著《中国古代节日文化》(文物出版社,1991),张君著《神秘的节俗——传统节日礼俗、禁忌研究》(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黄泽著《西南民族节日文化》(云南教育出版社,1995)佟辉著《天时.物侯.节道——中国古代节令智道透析》(广西教育出版社,1995)、简涛著《立春风俗考》(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巫瑞书著《南方传统节日与楚文化》(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杨琳著《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萧放著《<荆楚岁时记>研究——兼论传统中国民众生活中的时间观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萧放著《岁时——传统中国民众的时间生活》(中华书局,2002)、赵东玉著《中国传统节庆文化研究》等,这些著作对传统岁时节日民俗作了较为系统与深入的内涵分析,将岁时节日民俗研究水平提升到一个相当的高度。
除了岁时节日民俗的专著外,还有一批岁时节日民俗志一类的著述,如罗启荣、阳仁煊编著《中国传统节日》(科学普及出版社,1986)、高占祥主编《中国民族节日大全》(知识出版社,1993)、赵杏根编著《中华节日风俗全书》(黄山书社,1995)、徐万邦《中国少数民族节日与风情》(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林继富《西藏节日文化》()、乔继堂、朱瑞平主编《中国岁时节令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等,这些著作偏重于古今岁时节日民俗现象的描述,他们为积存岁时节日民俗资料,传播岁时节日民俗知识作出了贡献。
其余的560篇均为论文,分布在全国203个杂志上,范围相当广泛。当然它的分布不是均匀的,在560篇论文中有将近一半集中在10余种专业杂志上。具体情况见下表: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文章来源:作者提供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陈华文]钟敬文与杭州中国民俗学会的活动及历史地位
下一条: ·[陈华文]失落的光荣:后三套集成时代的民间文学
   相关链接
·四时花开 ——“二十四节气”中国传统插花艺术展·中国传统插花亮相三里屯艺术节中秋雅会
·[巴莫曲布嫫]申遗与履约: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年进程看中国实践与中国经验·[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
·[耿波]仪式与距离:中国传统春节的社会组织意义与艺术性·《非遗公约》20年:欢迎使用“非遗在中国2020”App
·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在线专题研讨会召开·“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龙晓添]时间民俗的变奏:“二月八”农具节的迁移·[扎西卓玛]中国传统村落中的非遗探究
·[马知遥 王明月]当代中国传统工艺研究的视域拓展·中国民俗学会:会费在线缴纳清单 (2020年9月3日至21年5月31日)
·《艺术与民俗》:2020年第4期目录·《民间文化论坛》:2020年第6期目录
·《民间文化论坛》:2020年第5期目录·《民间文化论坛》:2020年第4期目录
·《文化遗产》:2020年第6期目录·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0年11-12月受理)
·《民族艺术》:2020年第6期目录·中国民俗学会2020年年会在华中师范大学隆重举行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