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统节日与当代社会 ”研究笔谈(萧放 主持)
若对少数民族的节庆体系及各类宗教的节庆体系暂且忽略不计,则当代中国的节庆体系实际上就是由“传统节庆体系”、“国家或政府主导的节庆体系”和“外来嵌入的节庆”这样三大“板块”组成的。长期以来,在这几个“板块”之间始终存在着或可以说反复展现出彼消此长、你起我伏的密切互动关系。这种起伏消长,甚至可被看作是中国文化整体格局之动态趋势的“晴雨表”。截至目前,它们相互间的“整合”尚未完成,在几个“板块”之间依然充满着张力,处于冲突、互动、妥协和复杂的重构过程之中。
中国社会结构的每一次激荡,时代潮流的每次变奏,几乎都无一例外地能非常鲜明地反映到中国的节庆体系上,反映到构成这个体系的几个“板块”间的关系上。中国当代节庆体系的完善整合尚有待时日,而尚未完全整合的中国节庆体系则是当代中国现代文化及国民生活方式无法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研究和探讨现当代中国节庆体系及其相关“板块”的彼此关系,对现当代整个中国文化的建设,都是非常重要的课题。
中国社会一个重要的基本事实是当代的节庆体系充满了复杂的多样性。基本的格局是不同文化背景的节庆“板块”并存,目前正处于一个以多样性发展为趋向的状态。这首先表现为民间的传统节庆体系和政府主导的官方节庆体系的相互关系,表现为这两大节庆系列之间的消长与增减,其节庆活动内容的相互调整以及双方的互相渗透等。其次,重构与整合还表现为民间的以传统节庆体系对外来节庆的各种抵制以及官方和媒体对外来节庆的监控与摸棱两可的态度等很多方面。
传统节庆体系在现代化潮流冲击下,已在整体上处于衰微和解体之中,但与此同时,作为传统文化和中国人传统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其价值和意义眼下又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国民的重新认识。以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节庆为核心,传统节庆体系已在全国各地都有相当程度的恢复,实际上,这些节庆在民间从来也没有真正消失过。尽管它始终面临着西历及由国家或政府主导的节庆体系的压力,也始终面临着一些外来节庆的冲击,传统节庆体系依然能够顽强地适应新时代的变化,并以各种变通的方式继续得以延续、复兴和发展。
传统节庆体系之所以能够在现代化和国际化潮流的冲击下依然存活,主要是因为以传统节庆体系为载体,在与传统节庆相关的各类民俗文化活动和庆典仪式里,蕴涵着很多对中国广大民众来讲具有根本性的涉及幸福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之类的终极性价值和意义。只要中国民众依然需要这些价值和意义,传统节庆也就不会被完全放弃。正是在这个前提下,传统节庆体系将始终是当代中国节庆体系重构进程中最为重要、基本和不可或缺的文化资源。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民间文化论坛》2005年第3期 【本文责编:思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