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春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春节专题

[萧放]春节习俗与岁时通过仪式
  作者:萧放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7-01-24 | 点击数:29486
 
[摘要]春节作为中国的传统大节,由若干民俗环节构成。贯穿春节民俗事象背后的是民众的时间意识,人们将春节视作新旧转换的时间过程。范.根纳普的通过仪式理论认为人生仪礼与时间通过仪式都由分离、阈限与聚合三部分构成,人们在经历了这样的过关仪式后,就实现了新旧不同性质的转化。我们以此理论具体分析中国年节通过仪式的诸种表现,从年节节俗进程中,我们总结出年节通过仪式的三大类别:岁末时空净化仪式,过年与阈限期间的仪式,迎接新年仪式。由于中国历史文化的特性,中国人年节通过仪式具有有以下三个特性:(1)人与自然共同经历的通过仪式,认为在年节中人与万物一道经历时间的新旧更替过程;(2)家族集体经历通过仪式,中国人在时间过渡仪式中重视家族家庭集体的力量,体现了中国人特有家庭伦理意识;(3)世俗与神圣交融的仪式情境。在年节通过仪式中,人们没有进入所谓纯粹的神圣境界,人们将世俗生活与神圣仪式融而为一,这也是不尚玄虚的中国文化特性所决定的。
[关键词]春节;阈限;通过仪式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2-0209200606-0000-00
 
春节是中国第一传统大节,现今的春节在过去叫大年或年节。年节是一个时间过程,它包含旧年岁末与新年年初这两个前后衔接的时间段落。岁除与新年构成中国年节的整体。本文围绕着传统中国年节习俗,探讨中国人的时间通过仪式及其背后的时间观念。
 
一、春节习俗概要
 
年作为传统大节,节俗十分丰富。如果从腊八开始,年节以吃为开端,俗话说:报信的腊八粥。腊八的吃与古代腊日祭祀有关。腊日的时间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在大寒时节。腊八过后是小年,小年在北方是腊月二十三,南方大多在腊月二十四。小年作为进入大年最后阶段的起点,受到人们的重视,如果说腊八是报信儿的,那么小年是大年的开场锣鼓。小年的民俗就是祭祀灶神,送灶神上天。接着几天是清洁居室,沐浴更衣,置办年货,准备年节食品,装饰门庭。大年除夕,是年节高潮,有社区的群体驱傩仪式,家人团聚,关门吃团年饭,放鞭炮,点旺火,禁忌说不吉利的话等。大年初一,人们清晨放鞭,开门迎年。祭拜祖宗,然后给尊长亲友拜年。正月十五闹元宵,是大年的压轴戏,人们以敲鼓、观灯、社火表演、走桥等形式度过元宵。元宵当然少不了吃,元宵汤圆是元宵节的美味佳肴,苏州人称元宵汤圆为上灯圆子
 
二、年节通过仪式
 
大年来源于古代的腊日,腊日的本义是年终大祭。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古老农业传统的国度里,人们对自然季节的变化十分关注,天时成为人时的重要依据与指南。因此历年虽然以月度为基础,但强调历年的终始与四季流转的节律合拍,在阴阳合历的历法中,通过置闰的方式,实现一年与四季的协调,因此历法时间与自然时序大体一致。大年位于岁末年初,同时也总是在冬末春初,太阳年历法时间与自然时序的过渡大体在同一时间段落中发生,因此年节习俗中的时间过渡仪式与时间转换习俗特别突出。中国年节过渡仪式关注的是个人与家庭在时间通过中的安全与未来。年节通过仪式归结起来有如下三大内容:
(一)岁末时空净化仪式
中国人理解世界的图式是阴阳五行,在阴阳五行的观念中,一年四季都被编入阴阳二气的消长与五行的生克动态变化系统之中,岁末年终,正是阳气微弱,阴气高扬的时节,同时也是新的充满生机的季节的孕育时节,以范.根纳普(Arnold van Gennep)的通过仪礼(rites de passage)的理论来说,这时正处在过渡的边缘阶段。[1]P1-15)正因为是过渡的边缘,因此,人们利用年节的庆典仪式以帮助人们通过这一特定的时空阈限liminality),以重新回到正常的自然与社会秩序之中,赢得新的未来[1]。在年节通过仪式中,时空的净化仪式特别突出,主要表现在驱傩、扫尘仪式上。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文章来源:作者提供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萧放教授:春节,中华民族天幕上的永恒明灯
下一条: ·[萧放]年夜饭,回家吃
   相关链接
·[杨秀]一个京西门头沟人的春节过法儿·[刘岚]湛江市太平镇东岸村春节年例习俗调查报告
·[陈在扬]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春节习俗调查·[陈鸿炜]玉林春节饮食民俗的时间感
·[张勃]春节——赓续不绝的文化传统·[萧放]传统新年礼俗与中国人的时间更新意识
·[刘魁立]作为时间制度的中国节日体系 ——以传统新年为例·“花开颐和”首届岁朝插花展赛开展
·联大通过决议将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苏长鸿]民俗仪式理论对当代学校教育研究的启示
·[常睿]都市春节习俗实践的内在动力·[耿波]仪式与距离:中国传统春节的社会组织意义与艺术性
·[徐万邦]春节的主要活动及其文化功能·[张跃]春节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共享性意义
·[霍福]春节社火的文化功能·[张凤霞]民俗影像片的叙事实践
·[韩李英]春节习俗食鱼的吉祥文化浅析·[张佳伟]皇帝的节日生活实践及其对节日资源的使用
·[王月 戴建国]节日传承中的年味·[向柏松]疫情之后,话湖北春节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