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春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春节专题

[萧放]拜年
  作者:萧放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6-03-04 | 点击数:5739
 

 

正月初一凌晨,准确地说在子正时分(零点),新年在钟声中诞生,“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新岁之始,人们相互拜年庆贺。
拜年是岁首的主要活动。新年时节,人们身着鲜洁的新衣,四处走动拜贺。拜年活动从大年初一开始,一般正月十五结束。关于拜年习俗,民间有一个传说:远古时代有一种称作“年”的怪兽,每到腊月三十的晚上要出来吃人,人们害怕它,所以家家关门闭户。到大年初一早上,人们开门相见,互相道贺,庆幸自己没有被年兽吃掉。这一传说给我们一个启示,那就是在上古社会,人们心中新年与旧年交接的时刻是危险的时刻,人们度过了这一时刻就值得高兴庆幸。
传统拜年的对象有三类,一是给神拜年。这是拜年习俗中最久远的信仰,在人们心目中,新岁的降临是天神的赐福,因此新年开门的第一件事是按照黄历通书上的提示,面朝吉利的方位烧香叩拜,民俗称为“出天方”或“出天行”。在华北是拜天地众神。这些都是对新的年岁之神的膜拜。二是给祖先拜年。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宗法观念很强的家族社会,亡故的祖先,并没有远去,他们与子孙同在。他们在除夕回来与子孙团聚,新年到来时,人们自然要首先叩拜祖先。在华北,新年饺子第一碗要盛给祖先。三是人们之间的相互拜贺。新年人们不仅更新人与神灵、祖先的关系,更重要的是要更新亲友邻里的人际关系,这是人们在社会中生存的基础。在传统礼俗中,人们之间的相互拜年庆贺也遵循着一定的人伦道德秩序,由尊到卑,由近及远。在朝廷每年元旦有盛大的“元会”,百官上朝向帝王恭贺,帝王也举办宴会款待群臣。利用君臣相贺的形式重新确立君臣之义。我们今天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春节团拜活动与此有着相近的性质。
一般百姓,在家族中先给家庭长辈拜年,长辈赏给儿孙压岁钱。家内互拜后,人们出门拜年。以前给尊辈拜年是口中说着吉祥的话,双腿跪地,行真正的跪拜礼,现在河北、山东部分地区还有跪拜的习俗,当然现今人们大多是口头拜年。在家外拜年中,姻亲关系受到特别的重视,姥姥、舅舅家是民间拜年的重点,人们一般在初二就要上门叩拜。在给至亲长辈拜年时带上水果糕点等礼物,作为一种心情的表达也十分必要。亲友之间拜年,拜年客受特别的礼遇,旧时天津人,主人要为拜年客预备“百事大吉盒”,里面放置柿饼、荔枝、桂圆、核桃、枣、栗、花生等,柿饼表示事事如意,核桃为和和气气,枣、栗、花生、桂圆等象征早生贵子。台南拜年客登门以糖果或糖茶款待,俗称“食甜”,表示亲人之间,圆满甜蜜。
新年时节,邻里同事之间也须互拜。不过拜年的方式会较为随意,交谊甚厚者除外。一般拜年客不带拜年礼物,上门向主人道贺寒暄,人们在一天之内,可走数十家,有人对这种拜年方式有些微词,说:“走千家不如坐一家”。有的是在路上见面道贺,说些“恭喜新年大发财”之类的吉祥话。随着城市生活的发展,人们兴起一种以名帖拜年的习俗。南宋时期,有人就因为自己不能亲自前往,让仆人给对方送上自己签名的拜年帖。明代北京时兴投递拜年帖,这时的拜年帖用红纸书写,只写”“某某拜贺”,不管平时是否熟识,只管“望门投帖”。清代江南称为“飞帖”。既然拜年成为一种应酬的客套,主人家也就不亲自接待,只在门口留一门薄,在上登记;或者用红纸做一类似信袋的东西,收取拜年帖,称为“代僮”,以作为佣人的替身。这种红纸袋也称“接福”。主客两不相见,就完成了拜年的礼节,这是城市社交生活的简约表现,现今我们流行的一年一度的元旦寄送贺卡,与此有着相似之处。在当代年节习俗中,拜年的形式多样化,除了传统的面对面的新年恭贺外,人们也用电话、手机短信的方式给对方送去节日的祝福,有的还利用邮政快递给远方的亲人送去拜年的礼物。
拜年的时间一般集中在初九之前,再往后就称“拜迟年”,关系密切的,就不大乐意初九之后的拜年。当然在正月十五之前拜年,都是可以的。甚至有人说:“有心拜年,寒食未迟”,自然这是玩笑话。在有些地方因为特殊的历史传统的关系,拜年时间有特殊安排,如福建兴化,为了不忘倭寇屠城的历史事件,将初一至初五视为“祖先难日”,五天之内,人们不相往来,直到初六才开始出门拜年。
少数民族在年节中也有拜年的习俗,蒙古族以春节为上节,古时将春节称为“白节”,正月为“白月”。年初一,身着盛装的人们纷纷跨上年前调好的骏马,出门拜年,主人的女婿给来访客人敬上美酒,这种敬酒须每敬必喝。因此没有一定的酒量,在蒙古族人们那里恐怕连拜年客也作不了。藏历年是藏族同胞的传统大节,从初二开始亲朋好友相互串门走访,见面热情地互道“扎西得勒”(吉祥如意)和“洛萨尔桑”(新年好)。
拜年是凝聚亲情、友情、乡情的重要礼俗,上门拜年可以实现面对面的人际交流,增进彼此情感联系,这样的交流在繁忙与相互隔膜的时代,显得特别的珍贵。
新的拜年习俗中,值得一说的是新年团拜,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社会团体组织往往在新年举办新春团拜会,不分主客大家清茶一杯,相互恭贺,这样的拜年既节省了时间与物质的耗费,也增添了热闹的节日气氛。其实在我们现代生活社区中,应该倡导春节聚会团拜的新风,以融洽社区邻里关系,建设新的居民共享的习俗文化。
 
(原刊《今晚报》200528日第14版副刊)
 

  文章来源:作者提供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三联版《春节》主要参考文献
下一条: ·[萧放]灶神:形象·传说·祭祀
   相关链接
·[杨秀]一个京西门头沟人的春节过法儿·[刘岚]湛江市太平镇东岸村春节年例习俗调查报告
·[陈在扬]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春节习俗调查·[陈鸿炜]玉林春节饮食民俗的时间感
·[张勃]春节——赓续不绝的文化传统·[萧放]传统新年礼俗与中国人的时间更新意识
·[刘魁立]作为时间制度的中国节日体系 ——以传统新年为例·“花开颐和”首届岁朝插花展赛开展
·联大通过决议将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常睿]都市春节习俗实践的内在动力
·[耿波]仪式与距离:中国传统春节的社会组织意义与艺术性·[徐万邦]春节的主要活动及其文化功能
·[张跃]春节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共享性意义·[霍福]春节社火的文化功能
·[张凤霞]民俗影像片的叙事实践·[龙晓添]时间民俗的变奏:“二月八”农具节的迁移
·[韩李英]春节习俗食鱼的吉祥文化浅析·[张佳伟]皇帝的节日生活实践及其对节日资源的使用
·[王月 戴建国]节日传承中的年味·[向柏松]疫情之后,话湖北春节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