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春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春节专题

[廖奔]现代城市里的年味儿如何才能变浓?
  作者:廖奔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02-23 | 点击数:3143
 


 

一名女孩在南京“民俗大集”活动现场观看剪纸作品

    常听人提起:现在城市里过春节越来越没有年味儿了。感觉确实如此,都市生活的快节奏、车水马龙、钢筋水泥,搅乱了年的声音、色彩和味道。加之生活质量越来越高,平时也都能像过年一样享受,进入超市看到过去叫做“年货”的东西常年堆积如山,才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什么是物质富裕。于是一些民俗专家出来呼吁,要恢复那些久已湮灭的仪式习俗,以增添过年时的热闹红火。

    什么是“年味儿”呢?

    年味儿来自对民族文化传统的记忆。过去过春节有一整套习俗:挂桃符,贴门神,贴年画,贴窗花,贴春联,贴挂签,祭祖宗,祭神灵,吃春卷,吃春饼。除夕夜家家张灯结彩,吃年夜饭,饮屠苏酒(也叫辞岁酒),晚辈磕头,长辈赠压岁钱,全家围炉而坐守岁,半夜子时放鞭炮驱邪、除旧迎新。大年初一一大早要先放一挂鞭以清除秽气,然后拜贺长辈。大街上到处结彩搭棚,人们熙熙攘攘游赏。初三后开始四处拜年、串亲戚,人们穿着新衣服、提着花花绿绿的贺节物品,骑马坐轿走路,逢人道喜,四处一片欢庆。有条件的地方还要耍社火、唱大戏。这套习俗流传了几千年,其中的具体内容可能随时间和地域不同而变化,但喜庆的氛围却永远不变。

    年味儿来自对乡村生活的眷恋和对阖家团圆的憧憬。“过年”是和农业耕作的季节韵律联系着的。“年”的最早意思就是“五谷熟也”,收完庄稼,凉风起了,大雪落了,旧的一年就结束了。这时候,家里人出去谋生不管走到多么远的地方,都该赶回来,一家人平平安安聚齐了,了结了老人的悬想和挂牵。一年的节俭,这时候该享受一下了,家家变着法子炸煮烹调,做出一堆一堆的食品。再穷的人家,一年里吃糠咽菜,过年也要吃上像样的饭食。

    年味儿来自生活节奏的放松和内容的变更。终年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辛劳,到了“冬闲”全部变成了休息和游乐。俗话说的“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贴春联,年三十吃饺子……”只是最简单的描述,正式的年仪有着更多的内容。一般来说进入腊月年就开始了,腊月初八吃腊八粥。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家家宴饮放炮。腊月二十四是“扫尘日”打扫卫生,户户备酒果送灶王爷上天,晚上在床脚处点灯“照虚耗”。腊月二十五煮“人口粥”敬食神,然后就是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等着庆贺除夕了。初一是新年,初二祭财神,初五有“破五节”,初七是“人胜节”(“人日”),初八是“八仙节”,然后隆重推出正月十五元宵节,届时村村镇镇闹花灯,把过年推向最后一个高潮。

    年味儿来自每一个人对自己儿时感觉的回忆。童年时对过年是一种期盼,只有过年才可以穿新衣新鞋,只有过年可以逮着好吃的吃个够,还可以和小伙伴一起,欢天喜地满世界去放鞭炮。最重要的当然还是能得到压岁钱,可以去买自己一直渴望而没钱买的东西了……回忆总是温馨的,时光的陶冶就像涓涓流水,会把心底的折皱拂平,只留下光滑的色彩。

    眼下的都市生活,消除了许多酿造年味儿的条件。有了法定假日的限定(过去三天,现在有七天),年关的脚步不再幽雅闲适。为了赶回老家团圆,许多人大年三十还在铁路上拥挤。现代人过年有不少烦心事:回到老家,走亲戚看朋友时间太紧;给孩子压岁钱、孝敬老人、请客送礼,开销太重;独生子女小两口年夜饭在哪边父母处吃也会发生争执。年关年关,各有各的难处,使人觉得过年忙、过年累。在这种情形下,年的兴味儿自然变淡了。

    于是只剩下了看“春晚”。三十年来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由于吻合了传统的守岁习俗和给人提供欢乐,成了全国人民过年的必修课。每个除夕夜,数亿人的眼睛聚焦在同一个荧屏上,春晚成了新的年味儿聚集点,一个春晚负载了多少期盼!于是春晚节目的准备年年成了重大攻关项目。由于阖家聚会的热闹,人们看电视的精力并不集中,节目必须喜庆红火又得能够迅速抓取注意力,因而逗、闹、贫成了刺激点。过去靠相声,后来靠小品。但是,要人人满意谈何容易!再加上有了去年、前年、大前年、大大前年好节目的记忆和比较,创新绝难。于是中央电视台从领导到导演到主持人上上下下都患上了春晚综合症!每年播出前的备战时间越拉越长,节目挑选越来越不易。节目播出后战战兢兢等待公众的评判——这成为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后一道突出的文化风景线。

    年味儿,在上述种种都市生活情形的挤榨下如何变浓呢?

    其实,过年是生活本身的结晶,因而它也应该在生活中随缘。城市有城市的庆贺,农村有农村的期盼。许多东西,你不去刻意强求它,它也还是存在,年味儿同样如此,重要的是用心去品味。过年是一种休憩。忙碌地走了一年,需要暂时歇息一下,开春了再走。过年是一种企盼。子女求学求职在外,过年就是回家,长辈盼望见到子孙,过年就成了愿望。过年是一种乡愁。浪迹天涯、绝少归期的海外游子,在客乡复制了传统的春节,西方国家唐人街的庆贺倒保留了更多的传统庆典仪式,以满足游子对家乡和故土的怀念,年节的欢乐中夹杂着淡淡的乡愁。过年是中国人的一种文化身份,是我们的精神家园,让我们体贴细心地守护着她。

    简介:廖奔,中国文联书记处书记,研究员、博士,戏剧理论家、戏曲史家,有著作20余种,论文及评论文章400余篇。主要专著有《宋元戏曲文物与民俗》、《中国古代剧场史》、《中国戏曲发展史》、《廖奔戏剧时评》等。
 

  文章来源:CCTV.com 2008年02月03日 07:51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中国人的“年味”在传承中不断变化
下一条: ·老北京过年琐忆(组图)
   相关链接
·[杨秀]一个京西门头沟人的春节过法儿·[刘岚]湛江市太平镇东岸村春节年例习俗调查报告
·[陈在扬]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春节习俗调查·[陈鸿炜]玉林春节饮食民俗的时间感
·[张勃]春节——赓续不绝的文化传统·[萧放]传统新年礼俗与中国人的时间更新意识
·[刘魁立]作为时间制度的中国节日体系 ——以传统新年为例·“花开颐和”首届岁朝插花展赛开展
·联大通过决议将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常睿]都市春节习俗实践的内在动力
·[耿波]仪式与距离:中国传统春节的社会组织意义与艺术性·[徐万邦]春节的主要活动及其文化功能
·[张跃]春节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共享性意义·[霍福]春节社火的文化功能
·[张凤霞]民俗影像片的叙事实践·[韩李英]春节习俗食鱼的吉祥文化浅析
·[张佳伟]皇帝的节日生活实践及其对节日资源的使用·[王月 戴建国]节日传承中的年味
·[向柏松]疫情之后,话湖北春节·[田兆元]就地过年与都市年俗认同的契机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