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这样的祭祀活动:表彰在海啸后致力于重建的人们,来表示感谢和提高人们的防灾意识。近年来,和海啸的灾难有关而且较多受人关注的“稻村之火”的主人公——五兵卫,是以和歌山县有田郡广川町滨家族第七代户主滨仪兵卫这一真实人物为模型的。在1854年(安政元年)12月安政地震发生之后,仪兵卫投入了自己的私有资产来建造“广村堤防”。这个工程不仅增加了地方人员的就业机会,还让人们躲过了1964年(昭和二十一年)发生的南海地震引起的海啸。到了现在,“感恩碑”前还会举行“海啸祭”,来歌颂仪兵卫的伟大壮举。
在各地都建有纪念性的石碑。纪念物的设立或是纪念性的设施的建设是作为一种典型的记忆装置发挥着作用。石碑上一定刻有碑文,就通过文字这一记录媒体来防止记忆的风化。在“稻村之火”的安政地震中,8级的余震接连发生,那次地震引起的海啸给和歌山靠海居住的人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广川町旁的汤浅町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灾难。安政三年,汤浅町深专寺的住持建立了“大地震海啸心得之纪念碑”,而且这一纪念碑现在成为了和歌山县县级文化遗产(相当于中国的省级文化遗产)。这个纪念碑不仅是祭奠遇难者的祭祀碑,也是记录了大海啸经验教训的防灾碑。由于其独特性,下面引用碑文的全文:
嘉永七年(1854)六月十四日,深夜三点左右,发生了大地震。到第二天的十五日为止,发生了三十一二次余震。那之后,小余震几乎也每天发生。到了六月二十五日左右,地震终于平息,人心也安定了。
但在十一月四日,虽是晴天,在上午十点左右,又发生了大地震,持续时间达一小时左右。这次地震致使很多房屋瓦片掉落,房柱弯曲。虽然河口的波浪反复地涌上来,但是一直没有受到大的灾难,就这样夜幕降临了。
然而,第二天十一月五日的下午四点左右,发生了比前一天更厉害的地震。从西南海传来了三四次大海咆哮的声音后,转眼间,海面突涌。人们还没来得及说“海啸”这两个字,波浪已经冲了上来。北河、南河的波浪把粗大的木头和巨大的岩石冲卷到地面上,把房屋、仓库和船只等都冲撞成了碎片。那高耸的波浪涌上来的势头是无法仅用“恐怖”等语言来形容的。
这次地震的时候,想躲避灾害而逃到海岸,或是乘上船逃到了北河、南河方向的村民都遭遇了危险的一幕,其中很多人溺水身亡。
传说在发生这次海啸一百五十年以前的宝永四年(1707)也发生了地震,很多人也都逃到海边最终遭受到海啸的冲袭而死。但是知道这件事的人已为数不多,所以建立此碑,以警后世。
另外,根据以前的传言,井水剧减或是变得浑浊,那就是海啸的前兆。但这一次(嘉永七年)地震的时候,井水既不减少也没浑浊。如果确实是那样的话,那不管井水是否增减,今后万一发生地震,就应该小心火灾。而且,为了谨防海啸的袭击,绝对不要逃往海岸或是河边,而应该穿过深专寺门前,往东逃往天神山方向。
碑文真实地传达了海啸带来的恐怖。这一碑文值得引起大家注意的是上面写有海啸预兆的传言及具体的避难方法。在碑文的最后写有“根据以前的传言,井水剧减或是变得浑浊,那就是海啸的前兆。但这一次(嘉永七年)地震的时候,井水既不减少也没浑浊”这句话。前人的传言是种“知识”,但也不能尽信。即使“井水既不减少也没浑浊”,海啸也会发生,这一道理诠释着不拘泥于从过去的经验得出的“知识”而应有临机应变的“智慧”的重要性(关于“知识”与“智慧”下面将会提到)。另外,就像上文引用的“万一发生地震,就应该小心火灾。而且,为了谨防海啸的袭击,而绝对不要逃往海岸或是河边,应该穿过深专寺门前,往东逃往天神山方向”的那样,关于紧急时刻的对策以及避难路线都给出了具体的指示。
就像碑文上写的一样,住持惠空一庵建立此碑的意图在于:当时,知道150年前宝永四年(1707)地震状况的人已经变得很少,担心这一经验教训会被忘却,因此他想以此把这些经验教训传给后人。刻在石碑上的文章生动地描写了让人毛骨悚然的经验教训。碑文在保存记忆的同时还具有使读者唤起过去的回忆、提醒他们采取恰当的行动的功能。
明治三十九年的三陆海啸发生后,青森、岩手、宫城各县的海岸边建起了很多海啸之碑。据现在确认的也有316个。据说在碑面上都刻有描写海啸袭来时的样子的话语以及“地震来了就立即逃跑”、“由地震引发的大海咆哮后,马上会有海啸”等告知人们经验教训和应该怎样做的行动指南的话语(北原丝子等,2003)。
七、灾害的民俗志
从地震、海啸等灾害传承中,我们应该读取的是对灾害的意识以及通过灾害的经验教训而获得的“民俗知识”。这些都被作为母题编入了神话或是传说中。也就是说,“经验”的“记忆”作为“故事”在宇宙论性质的灾害意识中被再现。在那里,讲述的不仅仅有对于世界上事物看法的民俗“知识”,还有“智慧”。以传承这一手段来表象灾害的记忆,通过这一点人们来决定遗留下什么,想把什么作为信息传达下去。这些问题我们首先应该好好地认识到。而且,从亚洲传承的灾害民俗中来系统化与灾害有关的“民俗知识”或是“民俗智慧”,以此来构造一个让亚洲人共享的、有益于防灾教育的系统,这一对策在跨越国家与地区的高度上展开就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作为在日本国内的对策,总务部消防厅为了收集调查关于大地震、洪水、火山喷发等过去灾害的传说和经验谈,并把这传达给后人,于2004年度起开展了“灾害传承信息数据库整理事业”。这一事业要花三年左右的时间,通过咨询各地区和图书馆来收集文献、图像、记录胶卷等的同时,还要对当地的老人和民俗学者进行采访调查。从暴雨时的大蛇传说、因洪水由来的地名的故事到真实的灾害经验谈,收集范围相当广泛。据说数据会按地域与灾害的不同整理成数据库,在网页上公开。消防厅防灾科的想法是:“浅显易懂地传达民众所真实经历的灾害的惨状,来促进人们防灾意识的提高,并准备和文部科学省(相当于中国的‘教育部’)共同商讨这一数据库在学校教育中的运用。”把这样的国内合作发展到跨国境的地域广泛的国际性的合作在今后是必不可少的。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