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学科问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学科问题

[乌丙安]中国民俗学面临的学科发展难题
  作者:乌丙安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1-10 | 点击数:10718
 

 

此刻是20090点,新世纪刚刚走入第九个年头。此刻我深深感到中国民俗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任务,越来越紧迫而沉重地压在了全国民俗学人的身上,时至今日,当代民俗学人能否挑起这副重担并很好地完成这项任务,确实是前所未有的历史性的一次重大考验和严峻挑战。我想到民俗学当前面临的许多新老难题,一时难以理出什么头绪,令人深省深思。
 
 
第一、中国民俗学学科建设和发展在我国现行学术体制下具备充分条件吗?
经过近30年来的社会科学学科发展,实践证明:在我国现行体制中,任何一个学术领域或学术机构的学科带头人,甚至是最有权威性的或最有个人魅力的学术领导人,都难以直接推动或左右全国性学科建设的进程,因为任何学科的发展都必须经受我国科学体制的制约和行政管理的支配,民俗学科也并不例外。
众所周知,在我国,学科发展除了本学科同仁们做好本职研究工作外,起码要具备以下4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一是该学科必须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方面对国家能作出突出贡献,才具备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缺一不可;
二是该学科的重要性和已有成就必须得到决策机构领导层的认可,同时被列入国家发展的议事日程和发展规划;
三是该学科拥有被国家领导层认定的学术权威,并为国际国内广泛承认的具有参与或干预本学科发展的高强能量的人士;
四是该学科的学人必须形成强大合力或形成有实力的学术带头人群体,同时具有发展学科的高度使命感、责任感和活动能力,通过多种媒体和渠道,在本学科的有效实践中推动该学科形成强势学科的态势。
 
以上四个条件对于我们民俗学科的建设也完全适用。问题是:我们具备吗?
过去民俗学界在这四方面都做过一定程度的努力。从某些方面或在某种意义上说,成就也是显著的。全国从事民俗学工作的同事们,不论是中国民俗学会的会员,还是各省、市、自治区民俗学会成员,或不少独立自主从事研究的有实力的民俗学者们,都已经做出了应有的成绩或出色的贡献。在一定层次的有关政府机构及其科教政策执行人中,民俗学科的重要性和许多显而易见的民俗学成就已经得到承认或有限的肯定。在已往的几十年中,以钟敬文教授为旗帜的国内外公认的学术权威,直接推动并参与或干预民俗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已经在一定的范围内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在传播民俗学科信息和交流民俗学研究成果的媒体舆论上,已经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但是我们终究难以具备上述四个体制制约下的有利条件。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丙安小屋 2009-01-09 21:01:50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钟宗宪]论民间文学的学科认知与研究方向
下一条: ·[高有鹏]中国现代民俗学的科学风度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