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学术史反思

首页民俗学专题学术史反思

[陈华文]钟敬文与杭州中国民俗学会的活动及历史地位
  作者:陈华文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1-10 | 点击数:11700
 

        纵观杭州中国民俗学会时期,尤其是钟敬文先生的工作,以下几方面的历史作用和对民俗学发展过程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

        一、接过中山大学民俗学的旗帜,使中国民俗学的研究从从属于新文学的半自觉意识,走向自觉。这种学科意识的自觉是学科走向成熟的必需前提,这一点,正是通过北京大学的《歌谣》周刊、中山大学的《民俗》周刊,到中国民俗学会的《民俗学集镌》而完成的。因此,杭州中国民俗学会同仁的工作和努力,尤其是钟敬文先生的贡献,在中国民俗学发展历史中具有不可抹杀的作用。

        从历史的角度去审视,钟敬文与杭州中国民俗学会在完成中国民俗学向成熟的更加专业化过程中转变的作用,显然是北大和中大时期的民俗学运动所无法替代的。正是这个时期,从组织到刊物,从研究队伍到学术影响都开始成熟,而它的影响则从中国开始走向世界,成为世界民俗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二、完成从文艺学式的研究向民俗学、民间文艺学本体学科研究的转型。尤其是钟敬文先生提出的民间文艺学研究,开始从方法论到学科特色方面来探索具有中国个性的民俗学科学体系,从而确立了中国民俗学研究在国内社会科学和国际同行研究中的地位。杭州中国民俗学会时期从学科研究中的本体论、方法论及民俗志方面的成熟,标志着中国民俗学研究进人了一个新时期,并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这一点是不容忽视的。因此,钟敬文先生说,“如果描述现代中国民俗学史中理论方法史的发展轨迹,这一时期可以算作是一个转折点”,绝对是一种公允的评价。

        三、完成了中国民俗学与国际民俗学的接轨。这主要体现在钟敬文先生的《中国民间故事型式》及《老獭稚型传说的发生地》、《抓神话的考察》等文章中,前者所产生的影响包括对爱伯哈特编纂出版《中国民间故事类型》、丁乃通编著《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等多方面的影响,并沿续很长时间,因此,马昌仪先生指出“自‘五四’自今,我国还没有一部民间文学著述在国外引起过如此广泛的注意,时间竟长达半个世纪之久。”正是这种研究使中国民俗学走向国际舞台。正是钟敬文先生这种坚持不舍地对民俗学研究的追求,确定了钟敬文先生在中国俗学界的泰斗地位。因此,杭州中国民俗学会的工作在民俗学发展史中必须大书一笔。
 
        当然,杭州中国民俗学会也存在缺陷,比如学会组织松散,没有形成一个真正的机构,也没有确定的实际负责人,只是通讯式的同仁组织,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学会的影响以及它的持久性。同时,在培养和发掘人才方面做得仍然很不够,加上许多学术界的精英对民俗学热情减退,学术方向它移,使民俗学的影响在逐渐减弱。而且,国难当头,救亡图存的第一要务,则从外部条件方面彻底终止了中国民俗学会的发展。

        不过,无论如何,杭州中国民俗学会的工作,尤其是钟敬文先生在这当中所起的特殊作用以及巨大的学术贡献,在中国民俗学的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都是不容抹杀的。因为它为中国民俗学的发展开辟了另一方天地,一种真正的学科意义上的学术自觉的新天地。

 

本文刊于《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

阅读原文可下载PDF文件↓


继续浏览:1 | 2 | 3 |


下载相关附件>>>>

  文章来源:作者提供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刘锡诚]中国民间文艺学史上的俗文学派
下一条: ·[萧放 吴静瑾]中国岁时节日民俗研究综述(1983—2003)
   相关链接
·[龙晓添]流动的生活·具体的人:中国民俗学研究对象探蹟·[李正宇]韦大列对中国民俗学发轫的贡献及其意大利学术渊源
·[李刚 荆淑坤]信息化时代的学术共同体构建:以中国民俗学会为例·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9-10月受理)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7-8月受理)·深切缅怀刘锡诚先生——中国民俗学会唁函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5-6月受理)·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3-4月受理)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1-2月受理)·[钟进文]向一生追求进步的人民的学者致敬 ——我和钟敬文先生的几个小故事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11-12月受理)·[王尧]钟敬文传说研究思想论略
·[朝戈金]口头文学之“口头性”论析·[张士闪]钟敬文艺术民俗学思想探析
·中国民俗学会:会费缴纳清单 (2023年4月14日至2023年11月30日)·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9-10月受理)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