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首页民俗学专题民族志/民俗志

[刘小幸]生命、团结与繁荣的庆典
——凉山诺苏祭祖仪式考察
  作者:刘小幸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1-10 | 点击数:13416
 

三、送灵

第三天的一系列仪式活动多与生殖繁衍有关,语言和动作都明显地涉及性行为,所以妇女都不能参加。说“不能”其实不够确切,因为对此并没有具体的规定。只是由于这是一种私下的、非公开的行为,男男女女聚在一起时不免感到难堪或害羞,妇女们便自动回避了。仪式中用一棵直径大约三寸左右的杉树。这棵树齐地面砍下后,将根部削尖,看上去有点像铅笔。人们把它从一个祭场扛到另一个祭场,用来象征诺伙家族的繁殖和兴旺。在交配祭场上,执祭毕摩用他的神扇托着一个用一束招魂草盘成的圆环。他一边与毕摩拉吉一起念经,一边翻转神扇把草环扣在地上。他在环内的地上倒了一些荞麦酒,然后把尖尖的杉树根部插进圆环中心并扎进泥土里。这显然是模仿男女之间交合的动作。参加这个仪式的有十多个阿侯家族的男性后代,包括少年,①他们一边把杉树固定在祭场里,一边高声喊:“啊嘿嘿!”杉树上挂了一整条去掉内脏、带油带尾巴的猪肉,猪尾巴上拴了一把招魂草。这只猪叫做“驮灵猪”。顾名思义,就是背祖先的灵魂到祖界去的猪。毕摩把几个灵牌绑在树干上。在毕摩的指点下,参加者将手在猪油上沾满油,摸一下招魂草,然后双手合握树干成环形,上下反复移动,还模仿别的性动作。然后,他们绕着祭场跑。路过毕摩身边时,毕摩喂他们荞炒面,又用湿润的招魂草擦他们的嘴。他们兴奋地高喊着“啊嘿嘿”在祭场里横冲直撞,冲到场地的边缘又跑回来,反复三次以后就喊着“啊嘿嘿”一路跑回主人家的房子。跑到后,有人给他们敬酒。喝了酒又回到繁育祭场。

这时,毕摩在做一个模仿生产后代过程的法术。他把专门为做这个法术而打死的一只母的小白绵羊和一只公的小黑猪放在杉树下,面对面合抱在一起,身上放了一些荞面球。两节大约一尺长,五厘米直径的去皮木筒从中间劈成两半,挖空成槽,放在一边。这就是为每对夫妇准备的祖灵筒。毕摩拆开原来每人分别居住的灵牌,取出附有祖灵的竹根,一对夫妇的合放于一个灵筒内,又把两个灵筒分别放在猪羊身上,然后覆以白布。毕摩一边念《交媾繁育经》一边以神扇推动二畜,使它们看上去像是在进行交媾。毕摩念道,爷爷奶奶交合时就像研棒槌研窝,就像蛇进洞,就像蚂蚁一连串地进洞一样。他还念道鸟儿、各种家畜和各种野兽之间的交合,以及人的祖先们的交合。②他说这不仅会使祖先本身更健康而且会使后代多子多孙,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念诵结束后,确木把两个祖灵筒、两小袋庄稼种送到下一个祭场。杉树及其他东西都送回主人家,参加仪式的男青年跟在杉树后面,排成一队气昂昂地走回家去,一路高喊着“啊嘿嘿”。

同时,最后一场仪式,教路招魂仪式的神枝已经插好。三百多根神枝以及生产、生活工具、祭品、祭牲等布置的场地象征着从人间通往祖界的漫长旅途。两位毕摩坐到他们的位置上开始念经。有些经文不能随便念,也不能在家里拿出来教徒弟,只有真正的仪式场合才能念。而这样的仪式又不常举行,所以学徒甚至可以独立做仪式的年轻毕摩学习这些经文的机会也很少。今天,执祭毕摩借此机会叫拉吉念这样一部用古彝文写的经,发音也与一般经文不同。我的同事曲木虽然是诺苏但也听不懂,不时向毕摩提问题。阿尔毕摩指点着经书教拉吉念,也常停下来向他们解释。经文的主要内容是为祖灵指引回归祖界的道路,使他们能够安全顺利地到达,同时又为在场的子孙后代招魂,避免他们追随祖灵而去。毕摩为祖灵指明路途并且打开一道道门,等祖灵通过后又一一关闭,既防止祖灵回来,又阻止后人跟去。毕摩结束念经指路时,确木把两个祖筒卷在白布内穿过神枝的丛林。人们将象征门的那根神枝从每一簇上取掉,意为门已关闭,人、祖之间不再能自由通行。

确木捧着祖灵筒由几位孝子跟随告辞他人到山崖岩洞去送祖灵。在场的其他人站在被神枝丛隔开的祭场另一边挥手高呼“啊嘿嘿”为他们送行,然后转身回主人家。等送祖灵的人返回,只要一进家门,就谁也不能再喊“啊嘿嘿”了。

我们随送祖灵的一行人到祖灵洞去。祖灵洞在向阳的一片陡坡上,可能因为天阴下雪,几乎看不出有路。我们只是踩着前面人踏出的脚印慢慢挪动。这一片崖上并没有大山洞,确木在一块突出的岩石下找到一个可避风雨的小窝,把一个祖灵筒放了进去。又攀登了一会儿,他发现了另一个地方。安顿好祖灵筒,大家就一起返回主人家。

参加仪式的人及其行为

大约一百五十多人参加了这个仪式,其中十二户是阿侯家族的成员,四户来自他们的姻亲家族,美姑县的阿尔家和甘洛县的俄列家。还有阿侯家的邻居(有的是过去的属民)以及姻亲家带来的朋友。有三十多人帮忙找柴,七十多人帮助做各种杂活。每一户家族成员都要提供荞麦、荞酒、小猪和鸡。姻亲家给帮忙的人出礼钱,所做灵牌人的女儿则要出大礼,拉来牛羊,或者出钱。

我们在调查中得知,在这三天的仪式过程中,人们可以不受传统礼节和规矩的约束,随便说平常不能说的话,开平常不能开的玩笑,甚至做平常不能做的事。以上主要是指与性和繁殖有关的事。通常,除了具有潜在婚姻关系的人,例如姑舅表兄弟姐妹之间以外,跟其他人都不能开玩笑。有姐妹、侄女在场时,兄弟、舅舅也不能与别人开玩笑。而在这个仪式期间,只要不是亲兄弟姐妹、父亲不是兄弟、母亲不是姐妹的人都可以开玩笑。不仅如此,他们还可以睡在一起。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陈岗龙]蒙古民俗学的现代转型与民俗志写作的反思
下一条: ·[刘铁梁]民俗志研究方式与问题意识
   相关链接
·[覃鹏]凉山彝族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柳玥]峨山彝族火把节仪式中的性别分工及性别关系
·[房晓燕]婚礼仪式情境下的阶序性亲属关系研究·[丁涛]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研究
·[甲巴拉则]“谷册乌”:凉山彝族民间故事中“为支格阿鲁报仇”文化逻辑考释·[黄龙光]祖先的鼓舞:彝族花鼓舞的身体叙事与历史记忆
·[丁木乃]彝族坨坨肉食俗及其社会文化意义·[张译匀]龙木耳村彝族石头传说调查手记
·[巴莫曲布嫫]十年行走,不忘初心──《中国彝族传统服饰图典》小引·[朱熹晨]功能主义视阈下的彝族阿细祭火节
·[丁木乃]新冠肺炎疫情下凉山彝族禁食“野味”的生态伦理思考·[王菊]由史俗到经述: 彝族毕摩经籍中的“狸猫换太子”故事
·[王蔚]浅议彝族“灰姑娘型”故事母题特征·[唐钱华]主位、错位与归位:乡村文化振兴中政府移风易俗角色的新思考
·[贾国立]红河彝族尼苏人叫魂仪式·[陈晓颖]“礼簿”上的秩序与变迁
·[刘亚虎]彝族史诗在南方民族文学史上的地位与价值·[王光荣 王春燕]芒佐支系彝族酒礼歌的功能与传承
·[巫达]变异中的延续:凉山彝族丧葬文化的变迁及其动因·[王丽清 董秀团]彝族土主信仰传承发展助推乡村文化振兴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