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间文化传统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间文化传统

[陈敏捷]英美儿童文学市场上的民间故事及其改编
  作者:陈敏捷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1-06 | 点击数:21099
 

[摘要]本文从民俗学和儿童文学研究的角度,以19802004年间英美儿童文学市场上的“灰姑娘”图画书为个案,调查英美儿童文学作家对传统民间故事的改编出版情况。比较中美两国儿童文学界改编民间故事的广泛程度,肯定利用民间故事资源生产儿童读物这一做法的价值。顺便介绍美国儿童图画书的形式特色和中国民间故事在美国被改编的情况。

[关键词] 民间故事;儿童文学;灰姑娘;查尔斯·佩罗

[中图分类号] I20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72200505002008


文献回顾:民间故事——从口头到书面、到儿童文学之历程

本文以过去二十余年英美儿童文学市场上出版的“灰姑娘”图画故事书为个案,调查英美儿童文学作家和插图画家对传统民间故事的改编出版情况,讨论其中体现的问题。本文的研究对象属于源于口头文学、经改编加工而成的书面作品。首先,我将探讨该研究对象在民间故事发展历程中的位置,以及民俗与文学性民间故事的关系,重点是民俗与童话的关系。

民俗学家已经指出,民间故事诞生之初,其目的并不是为了儿童的娱乐或者教育。根据Zipes1991年的一篇著述,数千年前,口头民间故事最早出现的时候,,基本上是在成人间讲述,目的是为了在神秘费解的自然力量面前,建立人际间的公共纽带。西方最早出现的、比较重要的书面童话故事(fairy tale,可直译为“仙子的故事”;因为中文习惯把该词组译作“童话”,而下面讨论的正是“童话”读者对象从成人到孩子的演变,为避免混淆,特把英文注上),是公元2世纪阿普列乌斯用拉丁文所著的《丘比特和普绪客》。此时,故事依旧不是写给儿童的。到了1516世纪,童话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在欧洲逐渐兴旺,但是儿童仍然不是故事针对的读者群。直到18世纪30年代,人们才慢慢开始为孩子撰写、出版童话故事,而且每每抱着说教的目的。甚至到19世纪20年代,仍有人怀疑让孩子接触童话是否恰当。(Zipes1991xixxiii)他们的顾虑并非没有道理,因为当时民间口头流传的童话充斥着粗俗、性和暴力的成分。

尽管童话被认为不适合给孩子阅读,可孩子早已经是童话故事的消费者。成人之间讲述口头童话的时候,孩子往往在边上倾听。VosAltmann分析民间故事对儿童的吸引力时提到以下几个因素:篇幅短小;叙述直白;情节起伏;同时往往重复某一模式若干次;对比强烈;人物性格鲜明。从这些因素看,民间故事非常适合儿童的理解水平和注意力的持久度。童话更是俘获了儿童的想象力。

自从19世纪,民间故事作为儿童读物基本获得认可后,西方社会就一直利用民间故事资源生产儿童文学。我们可以把利用方式归为两类:一类是通过对故事的改写、配图,派生出不同的版本。另一类是利用民间文学元素进行儿童文学的创作。举例来说,安徒生(18051875)是采取第二种方式撰写童话的作家中,早期的重要代表;而JK.罗琳广受欢迎的哈里·波特故事系列也是受益于大量的民间文学元素的滋养。两种方式的差异并不在于创新程度高低,两者的界限也不都是清晰的。有的文学作品会落入两者之间模糊的中间地带,或者同时包含两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即针对儿童读者改编民间故事,意味着对一则从民间口头文学收集来的故事,包括可能已经经过前人加工的书面版本,进行文字上的增减改动及插图创作。本文对新版“灰姑娘”故事的个案调查显示,西方作家为孩子改编民间故事的方式相当灵活丰富,不少改编的民间故事寄寓着作家个人或当代社会有意灌输给下一代的道理、信念和价值观。

书面的民间故事可能经过收集者的改动(比如佩罗和格林兄弟都改写了他们从民间收集的故事),也可能被后来的作家所改动,那么它是不是仍然属于民俗学的范畴?Toelken定义民俗有三大性质:本土/当地性、公众性和非正式性。书面的民间故事,尤其是出版物,其生存传播不具有当地性;它是正式的;它的生产过程“通常密切关注广大的、付费的消费市场有些什么需求”。但是Toelken也看到,一些口头民俗“不断地在口头和书面形式之间流动”;成为印刷品不一定意味着“口头民俗业已冻结,从此进入非传统状态(非传统状态指口头民俗通过大批量复制技术得到保存,但丧失动态变化)”,“印刷状态也可能是民俗过程的一部分”。(Toelken1996)他的观察适用于从民间收集记录,加以文学修改、处理、有时甚至是谬种流传的故事。比如,Cox从民间收集到一个“灰姑娘”的故事版本,在其中发现一个母题(motif)——把其他东西变为马车和仆人——来源于佩罗在《灰姑娘》中的个人艺术创作。(Rooth1951VosAltmann引于1999)约瑟夫·雅各布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不知倦怠的民间故事收集者。他曾谈到他出版的一则“灰姑娘”故事,“最早源于印度,翻译成阿拉伯文,继而译为希伯莱语,变成拉丁文版,译作西班牙文,以意大利语改编出版,最后变为英文版。”(Yolen引于19771982)书写和印刷技术不一定意味着民俗生命周期的终结,即便是口头版的民间故事经过文学改写,也不一定告别民俗的变化动态过程。相反,书面载体可以帮助口头民俗的传播,为本土民俗带来变化,促进民俗的衍变。类似的情形在物质类民俗和风俗类民俗事象中也能找到,表现为地方民俗受大众媒体和全球传播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历史回顾:“灰姑娘”故事和儿童文学

西方很早就开始为儿童和成人改编“灰姑娘”故事。在所有“灰姑娘”故事的改编作家中,佩罗是最有影响的一位。他可能从儿子的保姆口中听到了这则故事,然后根据法国宫廷的欣赏口味加以改写(OBrien2003)。结果他的作品成为以后的改编者最青睐的版本。Whalley在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和阿尔伯特亲王博物馆国家艺术图书馆的馆藏中,调查从佩罗的《灰姑娘,或玻璃鞋的故事》改编而来的插图故事,发现从17241919年间,一直有新的作品出版(whalley1980)。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孙天胜]民俗旅游对民间文化的伤害
下一条: ·[蔡丰明]上海城市传统民俗文化空间
   相关链接
·[谢亚文]格雷玛斯行动元理论在民间故事中的应用·[王之心]“北京375末班公交车事件”新媒体中的传播变体调查报告
·[田小旭]数字时代的口头传统:以喀左故事家高延云的“纺线车”故事为例·[穆昭阳]民间故事文本的“规范化”探讨
·[刘微]《青蛙儿子》故事探析·[刘经俏]次生口语文化时代的民间故事讲述
·[梁佳豪]《民俗》周刊客家民间故事与传说概述与研究·[鞠熙]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口头传统类资源普查报告
·[甲巴拉则]“谷册乌”:凉山彝族民间故事中“为支格阿鲁报仇”文化逻辑考释·[郭晓宇]长生不老之药与镇地之宝:民众对人参的地方性认识
·[郭倩倩]叶限故事海外研究·[阿依达娜·沙尔山]中华文化共同体视域下新疆民间故事中图腾的象征寓意
· 教科文组织 ‖ “重塑非洲民间故事”系列短片将于3月29日全球上映·[梁珊珊]搜集整理与文艺创作的融合:对20世纪80年代《徐文长的故事》文集的考察
·[漆凌云]陈寅恪民间故事研究述评·[朱家钰]幻想故事的主人公类型
·[杨李贝贝]从《贡山县怒族民间故事集》出版看民族文化的抢救与保护·[漆凌云]陈寅恪民间故事研究述评
·[毛巧晖]董均伦民间文学搜集整理之研究·[鞠熙]口头传统类非遗资源基础研究报告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