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理论与方法

首页民俗学专题理论与方法

[尹虎彬]全球化时代的民俗学
——第7届民俗学研究者暑期研修班综述
  作者:尹虎彬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1-02 | 点击数:16146
 
结束语
 
这次活动有以下特点:首先,与会者很年轻,大多为在读博士生,来自匈牙利、爱沙尼亚、爱尔兰、拉托维亚、立陶宛、芬兰、丹麦、冰岛、挪威、俄罗斯和中国、美国;主要关注的是斯堪的纳维亚口头传统,还涉及旅游民俗学等课题。其次,这次活动与以往任何时候都不同。参与过多次民俗学夏季培训的教授弗里非常感叹,他让我转告朝戈金博士,他说这次的培训活动也是一次田野作业,是在《卡莱瓦拉》史诗的故乡举办的,这里又是芬兰和俄罗斯交界的地方,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第三,卡累利亚也是欧洲最大的原始森林,拥有75万公顷林地,这里同时也是联合国等机构资助的传统文化保护项目的实施地点。作家马尔科主持着一个长达25年的卡累利亚文化保护项目,该项目已经实施了19个年头,在当地修复了很多文化遗产设施。这里将会成为世界上民间地方传统文化保护的典范。第四,这次培训是在流动的课堂上完成的,最后一次学员讲演干脆就在农家院落里进行,我们沐浴在和煦的阳光下,饱览美丽静谧的村庄和碧绿如镜的河水。更重要的是与村民和艺人们的密切接触。
(本文发表于《民族艺术》2008年第3期)
注释:


[1] 冰岛的家族萨迦是长篇散体叙事,它们写于公元13-14世纪,取材于口述历史和谱牒文献,主要讲述10世纪冰岛农民之间的世仇。
[2] 凯蒂·海依诺宁(Kati Heinonen)《英格里卡莱瓦拉韵律诗歌中的文类重叠现象》给出了例子:诗歌“悲伤的寡妇”由瓦尔普里•沃赫塔(Valpuri Vohta)在东部英格里面对两位搜集者演唱,时间分别为1936年和1937年。她提供的情况表明,这个歌并不属于任何固定的、情境化的文类。关于这个哭歌怎样、在什么地方、由谁来表演等问题,她的要求非常严格:1)有一部分诗行的重复;2)在婚礼上或妇女聚会或在河边坐下来演唱,而不能在舞蹈或行进之中演唱。3)由妇女而不是由姑娘们来演唱。但是来自同一个村子的另外一个演唱者,68岁的玛丽亚•奥查(Maria Otsa)1938年演唱了同一个歌,她的开场诗行和简短的语境资料则说明了一个相反的方向:这首诗是一群姑娘在河边围起一个大圈子来跳舞时演唱的。
[3] 梅萨罗斯·乔鲍《话语类型与元民俗学:田野过程中对文本的认定问题》见《民族文学研究》2008年第1期。作者以语用学句子类型研究为基础,试图建立在社区日常交流的叙事中实际存在的话语类型系统,以期在有关文本分类的文化主位研究(emic)和文化客位研究(etic)这两种方法之间提供一种平衡。这种文本分类方法历来注重文本实体,即注重语言的现实。本文以这种方法来分析口头和书面、叙事和非叙事的资料,指出他们的共同特点。本文又进一步提出一种可行的文本分类方法,即建立一个更加合乎逻辑的文本梳理系统。它更为贴近那些在特定的社区交流系统中产生的文本,贴近这些文本的本来目的,同时,它也贴近作为局外人的研究者的兴趣及其目标。
[4] 尤拉特·凯莱科尼特《关于故事讲述的独特性:就拉托维亚资料展开论述》:拉托维亚的民间故事搜集活动是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但是,这些材料里,关于信息提供者和故事讲述材料的更加详细的材料的记录却很少。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只有少数民间故事的搜集者和出版者注意到这样的材料的重要性。这种材料对于研究民间文化的重要性,揭示民间叙事语境的重要性,这些关注只是到20世纪50年代才得以被认识。20世纪后半页拉托维亚开始重视故事讲述的表演者的情况。大量有关民间艺术才艺的论文、文章、专门著作面世。但是绝大多数的成果是关于民歌的表演研究,与此同时,故事讲述人的研究仍然在继续。
[5] 埃洛-汉娜·塞利亚玛(Elo-hanna Seljamaa)《关于民俗学的一般评论:沃尔特·安德森的自我修正律》指出,安德森一度被认为是一位大力提倡并献身于历史-地理学方法的学者,而他的著作(Kaiser und Abt. Geschichte eines Schwanks,FFC 42, Helsinki 1942)通常被看作民间故事研究领域里运用历史-地理学方法的一个范例。但是,安德森不仅仅是一位该方法论的追随者,他还提出了许多建议以进一步充实这个方法。他对历史-地理学方法的一些基本层面提出了质疑。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作者提供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刘兴东]区域民俗审美的动力机制
下一条: ·[彭牧]实践、文化政治学与美国民俗学的表演理论
   相关链接
·[姚远]基于拉帕波特仪式传播理论下的非遗传承发展路径探索·[王丹]舞蹈口述史的理论构塑与应用价值研究
·[苏培]“共时的”综合表演:口头史诗歌手演述的审美创造·[石满妮 李澈]多面“变婆”与恐怖生产
·[彭相炫]从“制造非遗”到“非遗制造”:大方漆器的社会交往关系·[李向振]现代民俗学日常生活转向与实践民俗学的探索
·[雷赛西 彭红 刘喆倩]基于扎根理论的民艺工坊体系建设研究·[黄秀双]宗族记忆的重构
·[郭文钠]“非遗在社区”理论与实践的再思考·[杜蒙男]《国际遗产研究期刊》非遗研究的趋势与特征(2003-2024)
·[陈奕利]从表演理论研究大足宝顶架香巡游·[白莉 郁露]AGIL模型下云南澜沧老达保歌舞传承策略研究
·书讯 ‖《21世纪的歌手和故事》文集出版·[朝戈金]口头文学之“口头性”论析
·[杨丽嘉]颠覆:杰克·齐普斯童话理论的批判之维·[谢亚文]格雷玛斯行动元理论在民间故事中的应用
·[肖志鹏]口述史理论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语言范式研究·[王京]建设中国民俗学学派
·[苏长鸿]民俗仪式理论对当代学校教育研究的启示·[毛巧晖]多元喧嚣与20世纪80年代民间文学的转向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