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会议通知:“日常生活及其超越——民俗学/民间文学的对象与伦理关切”学术研讨会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民间信仰

首页民俗学专题民间信仰

[马昌仪]原始返祖:灵魂回归的一种途径
——哈尼族亡魂返祖观透视
  作者:马昌仪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1-02 | 点击数:28280
 

多神与祖灵信仰


  哈尼祖的亡灵返祖观是以多神与祖灵信仰为基础的,属于祖先崇拜的低级阶段。

  哈尼族信仰多神。如果把他们信仰的种种神灵加以归拢,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1)天上诸神。如欧户和摩咪(天神,人的保护神)、卓玛和拉玛(日月神)、威嘴和石匹(小天神、农业保护神)、搓和里(雷神和风神)、奥和夺(离神和怪神,可使人的灵魂离体,人世间出现的不可理解的事均是怪神作祟的结果)、战神和纠纷神等等。(2)地神。分地上神和地下神两种。地上诸神有护寨神、土地神、自然神“常”(或称之为“丛”,是一些自然力量的化身,可捉拿人魂)、火神、煞神等多种;地下神有卑傲神(相当于汉族的龙神)、欧龙神(具有财神性质)等。(3)祖先神。分两类:一是自家的祖先神;二是姻亲关系中的外家祖先神。〔48〕

  解放前夕尚处于原始公社末期的怒、佤、景颇等民族,神的观念还没有从鬼的观念中分离出来,其信仰尚停留在神鬼不分的原始阶段。而哈尼族的神鬼观念已经分化。尽管哈尼族家谱中的记载(从奥玛到浩然初这21代是人、神、鬼不分的时代,从初末吁开始进入神鬼分开的时代)〔49〕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但至少可以说明,在他们的观念中神鬼是有区别的。

  然而,哈尼族原始信仰中所构想的神的世界,还只处于发展的低级阶段。这一崐点,从最大的天神摩咪的形体、神格、祭祀,以及与其他神的关系等方面可以看得崐出来。下面,我想根据已有的调查材料和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对天神摩咪作一粗略崐的分析。

  第一,摩咪无具体形体,无确切性别。据哈尼学者考察,摩咪“无具体形象,不可视,不可触,也无明确的具体住地,更不会下降于地面”。〔50〕摩咪的神位在住房中柱上端,置一块篦笆,上面摆着酒、肉、青草等献物,但没有表示天神形体的实物。〔51〕它既是阴性又是阳性,似乎又可能是阴阳同体,〔52〕或天地同体。〔53〕

  第二,有鲜明的世俗色彩。换句话说,摩咪的神圣性是抽象的,而世俗性则是具体的。有学者曾经访问过哈尼族老祭司朱三银,问他心目中的摩咪天神象什么样,他说:“我想他象人一样说话,头比人大,手、脚、力气比人大。在老辈人那里,也没有听过摩咪象什么样。”〔54〕 在日常生活中,哈尼族人把天神叫做“阿皮(阿奶)摩咪”或“阿波(阿爷)摩咪”。〔55〕摩咪象生活在人们中间的阿奶或阿爷一样亲切而实在。 以摩咪的名义制订的限制人类罪恶的所谓“天规”,和人类社会发展的低级阶段上产生的那些道德规范是并无二致的。其中最主要的无非是下面的三点:一,不偷窃,不行骗;二,尊长敬老,严守古规;三,严禁异性血亲崐交媾通奸。〔56〕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摩咪,却掌握着哈尼族人的生死大权,既能赐福给人间,又能降祸于人间,是善恶、好坏的裁判者。

  第三,哈尼族的大多数支系都没有祭祀摩咪的固定仪式,也没有专门的祭品和牺牲,只是在民族节日和其它祭典时,顺带对他进行祭祀活动。某些地区的哈尼族,于每年冬夏两季属羊日有举行祭献摩咪的仪式,有专门地点,称为“摩咪罗”,即宴请天神。〔57〕

  第四,摩咪与其他天神、地神、祖神,均无统辖关系,互不相干,不具备至上神的神格。

  哈尼族的祖灵信仰,同样处于祖先崇拜的低级阶段。和云南地区一些未曾出现祖先信仰的民族(如佤、傈僳、独龙等〔58〕)不同,哈尼族对祖先十分崇敬,他们把死去的祖先称为“阿培”,把善的祖先魂奉为神,把恶的魂贬为鬼。〔59〕祖灵被擢升至神界。然而我们从哈尼族祖灵的非偶象形态、无专门祭祀仪式等现象中,仍然可以看出它的低级阶段的特征。

  勐海县西定山坝丙寨哈尼族祭祖的灵台叫“阿培朱格”(红河一带称“阿培黑勾),是一个竹篦编制的长约一尺半、宽约一尺的竹篮,里面放一张碗大的竹桌和一把剪刀。〔60〕祖先灵台安置在住房中柱”朱任“上端,位于内室家庭主妇床头上方,平时禁止任何人接近或触摸,以免触怒祖魂而祸及全家。灵台就是祖先的象征。人的祖先没有形体,只有象征物。有趣的是,贝玛的祖师爷德摩斯批的像也并非人形,象一个大的”之“字形。〔61〕许多民族的氏族祖先神都没有形体。如布朗族的氏族祖先神就是一例,没有名字,而以“哼而嘎滚”作为标志。“哼而嘎滚”是一个布袋,内装祖先遗留的生活用品和生产工具;有的内装一把小刀,一串珠子;有的内装一把木刀和几颗谷米;也有的装几颗象牙、几个贝壳等。这个布袋由氏族长保管。通常,布朗族的家族祖神是挂在屋内中柱上的、象征父母灵魂的芭蕉叶和甘蔗叶。〔62〕

  哈尼族祭祖一般没有固定日期。贯穿于每年的农业祭典、立寨门祭、播种祭、剽牛祭、火把节、收获祭以及各种狩猎祭祀之中。有的以村寨或家庭为单位举行。坝丙寨每年夏历8月有一个接祖送祖的“阿吉吉节”,请祖先回来,保护家中人畜平安、庄稼丰收。〔63〕

  这种情况说明,哈尼族的祖灵信仰大致还是处于低级阶段上的一种祖先信仰。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文章来源:刘锡诚民间文化论集 2008-12-05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刘锡诚]哈尼族的“埃玛突”与古代的“社”
下一条: ·[吴真]降蛇——佛道相争的叙事策略
   相关链接
·张多:《神话观的民俗实践——稻作哈尼人神话世界的民族志》·[张多]一个仪式的两次节庆:哈尼族“阿倮欧滨”祭祀的节庆再造
·白永芳:我的民俗学之路·刘镜净:《口头传统文类的界定:以云南元江哈尼族哈巴为个案》
·[张多]社区参与、社区缺位还是社区主义?·[罗丹 马翀炜]哈尼族迁徙史的灾害叙事研究
·[张多]阿迷车:一种哈尼族“民歌”的日常生活实践·[马翀炜]遭遇石头:民俗旅游村的纯然物、使用物与消费符号
·[王亚军]哈尼族白宏人棺木画的文化内涵探微·哈尼族:联系中国与老越泰缅四国的纽带
·[马翀炜]村寨主义的实证及意义:哈尼族的个案研究·[徐义强]哈尼族宗教艺术遗产《斯批黑遮》的疾病认知体系探究
·[张多]让你的身体熟悉这片土地·[张多]口承神话的叙述体系、叙事指向和传承场域
·[于敏]论哈尼族民间故事中的生态意识·[孟丹丹]从《窝果策尼果》看哈尼族的生态观
·[王清华]哈尼族的迁徙与社会发展·[杨多立]西双版纳哈尼族的生态文明系统
·[张世富]80年代以来云南西双版纳四个民族心理调查研究·[王蕙]西双版纳哈尼族“嘎汤帕”节日调查报告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