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哈尼族把死亡分为正常死亡和非正常死亡,而亡魂能否返回祖先居住的地方,是区分这两种死亡的主要标志。年长者在家里老死或病死均属正常死亡,要为死者举行葬礼,送其亡魂返归祖地,使之成为祖灵;凡在野外得急病死亡、被毒蛇猛兽咬死、雷击而死、摔死,被大树或石头砸死、被水淹死、被烧死或自杀而死亡者,均属非正常死亡,不举行任何葬仪、祭祀,就地埋葬,禁入公共墓地,其魂成为野鬼,没有回归的资格,永远不得返回祖先身边。〔24〕
在哈尼族为营垒分明的两类死亡者所举行的葬俗中,有一种观念--子嗣和财产的影响,很值得研究者注意。据调查材料报导,在西双版纳,未婚者或已婚但未生育儿女者,死后之魂称为“密哈”,遗体简单装殓,草草掩埋。死者虽属已婚,但只生女孩而未生男孩,其魂称为“密沙”,其葬仪一般也较为简单。凡是有儿有女、多子多孙的人,死后其葬仪一般都较为隆重。〔25〕勐海县爱尼人则把正常死亡者的葬仪分为六等。其中死者年在40岁以上、有儿子、财富较多者,得为第一等(爱尼语称“洛仙”)。儿女情况大体如上,但财产较少者,得为第二等(称“吉果”)。其余依次而减。〔26〕
上述例证,一方面说明一些地区的哈尼族葬俗,已经因死者财富多寡而分成了不同的等级。另一方面也表明了,有无子嗣对能否返祖所行葬礼的隆重与否,对灵魂观的形成和特征,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无子女者、有女无子者,被排除在祖宗家族的系谱之外,其亡魂无法取得返回祖地的资格。由此可以看出,哈尼族的亡魂返祖观是以父系家族的延续为基础的。
第三,哈尼族的丧葬仪式是使亡灵成为祖灵的桥梁。近代以来,哈尼族改火葬为木棺土葬,已成惯例。其葬仪十分隆重。尽管各地、各支系葬仪简繁不一,但每一项内容(如剽牛杀猪设祭,祭司贝玛念经指路等),无一不是为了抚慰死者的灵魂,沟通人祖(鬼)世界,使亡灵顺利到达祖先的居地。
哈尼族认为,正常死亡的长者,在举行过葬礼之后,遗体被送往氏族公共坟山埋葬,其阴魂即转化为祖先神灵(哈尼语称“阿培阿波”,意即男女祖神)。不难发现,人们为死者举行葬仪的过程,就是阴魂转化为祖灵的过程。〔27〕这个过程中,处处体现着生者与祖先亡灵世界的某种虚幻的沟通的愿望。据邓启耀在金平县沙依坡乡比窝迷村对哈尼族糯米人一次丧仪的调查,死者生前要制作寿衣。尽管平时穿衣并不讲究,但死时却一定要换装,以免祖先认不出自己。女子穿靛染斜襟衫,崐齐膝短裤,打绑腿,头缠青,要穿七件衣服(单数)。老人穿寿衣时,除平日之民崐族服装外,还要在外面套一件反过来穿的新衣。前者为了亡魂认得自己的躯体,祖崐先认识死者;后者让死者知道自己已死,生死有别,不要滞留人间。而近年已很少崐穿传统服装的叶车人,在老年人死亡时,却仍要换上传统服装:白尖头帕,开襟短衣,紧身短裤,赤足。这也是免得祖先认不出死者的观念所使然。〔28〕
如果更深一些开掘一下换装的深层含义,便会发现,换装与人们的灵魂观念不无关系。金平糯米人的葬俗中,送葬者中的四代舅也要举行换装仪式。邓启耀认为,生者换装的象征意义,与“接气”习俗的象征意义是相同的,即让生者继承死者之“福气”。西双版纳的哈尼族,在为老人送葬时,女子要穿好看的节日盛装,胸前缀满银器饰品,长媳还要穿出嫁时的礼服。据说为的是让祖宗能认得出来,从而保佑后代的福祉。〔29〕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天鹅处女型”故事的流传,其中天女的衣服是理解这种类型的故事的关键。天女的衣服被凡人男子收藏起来,得以把天女留在人间作人妻,当她一旦重新获得她的衣服时,她便立即重新化为仙女,飞升回天际。我认为,在这个故事中,衣服与其说是人世意义上的服装,勿宁说是原人灵魂观中灵魂的一个代码更为贴切。对哈尼族葬仪中生者和死者着装的含义,是否可以从这样的角度来理解呢?
第四,哈尼族信仰观念中亡灵的返祖路线,是民族迁徙的一种再现。作为一个学术问题,哈尼族的族源是有争议的。〔30〕但哈尼族大量的古歌、民族迁徙史诗以及在葬仪上所念的开路祭词表明,亡灵返祖所去的地方,就是哈尼民族的发源地,其返祖路线,就是在追念中对民族迁徙路线的一种重演。葬仪上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乃是由祭司(或长子)念诵家谱,讲说民族迁徙古歌,为亡魂返祖引路,使之回归祖地。
有一个例子是非常典型的。据调查,元阳县哈尼族女歌手搓厄厄玛为人送葬时,要佩带一种名叫“吴芭”的头饰,据当地著名大贝玛兼歌手朱小和解释,“吴芭”是为亡魂引路用的。没有“吴芭”引路的魂是野魂,是不能返归祖地的。“吴芭”头饰上装饰着的五个大小不一的三角形图案,每个三角都是哈尼族所经历的某一个历史阶段的表象,象征着哈尼族祖先从远古到现在的全部历史。亡魂在“吴芭”的引导下,从现在居住的红河南岸哀牢山地区,渡红河,经石七(石屏),到谷哈密查,又到诺马阿美,最后返回第五个蓝色三角形所代表的“惹萝普楚”地方(指大渡河以北、四川盆地与川西高原交缘山区)。这里是哈尼人首次安营扎寨的地方,所以人死后,要回到这里,与祖先们团聚。〔31〕“吴芭”头饰作为文化象征符号崐所标示的民族历史,与哈尼祖先迁徙古歌《哈尼阿培聪坡坡》〔32〕以及神话《先祖的脚印》、《豪尼人的祖先》〔33〕等所述的民族迁徙情形是相似的。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文章来源:刘锡诚民间文化论集 2008-12-05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