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民间信仰

首页民俗学专题民间信仰

[马昌仪]原始返祖:灵魂回归的一种途径
——哈尼族亡魂返祖观透视
  作者:马昌仪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1-02 | 点击数:30031
 

  彝族的三魂观普遍见于各地的彝文文献及现存的丧葬习俗之中。各种彝文经典以及各地毕摩(巫师)对三魂的名称及其归宿有不同的记载和解释。例如:云南哀牢山彝族村寨殡葬祭词《查诗拉书》第14章《指路篇》载:“人死有三魂,一魂守灵牌,一魂守坟墓,一魂见祖先。”⑹ 云南禄劝彝文经典《供牲献药经》载:“阴间人死有三魂,快魂要去阴间地,善魂守着祖灵牌,恶魂在那坟脚居。”⑺去阴间地的魂去找祖先。云南彝文经典《叙祖白》载:“死去的人,活着的时候,都有三个影子。死了的时候,还有三个魂。有影就有魂,影魂有地方。在哪个地方?魂上哪里去?一个在神牌,一个在坟地,一个去阴间。”⑻ 云南罗平县《指路经》说:“如今你过世,人死魂三个,一个去投胎,一个守灵台,一个到阴世。” 云崐南宣威县《指路经》说:“人死有三魂,一魂守斋场,斋场始平安,一魂守葬场,一魂去阴间,阴间不多住,只能住三夜,……不能长久居,亡后快放生,灵魂到人间。”⑼彝族学者巴莫·阿依认为:“此处为去阴间(归祖)之魂投生转世”⑽,说明去阴间归祖并非最终的目的地,而投胎转世才是亡灵最后的归宿。凉山世传彝族祭司吉克·则伙在他的自传《我在神鬼之间》中对彝族的三魂观念的解释,带有某种理性色彩:“彝族的‘毕摩教’认为,每个世人都有三个躯体之外的精神的东西。叫‘依’、‘娜’和‘娜格’,意近似汉语的‘魂、魄、灵’。……人死后,灵仍附尸体,至到遗体焚烧后也仍守焚葬地;魄当人死时急离遗体去先祖那里‘报到’;而魂在人死前的一段时间就已离了躯体在远方,多在祖先那里生活或在妖鬼间活动(‘妖鬼’也是属祖先的一部分)。⑾云南、贵州、四川广大地区的彝族,其三魂观念尽管在名称和解释上略有差异,但其基本模式却是相近的。即人死有三魂,一个归祖,一个附祖灵牌,一个留守焚场坟地。此外,还有回归图腾祖先(归竹、归虎、归鹰、归葫芦等)、转生动物或投胎转世⑿等说法。

  云南还有些民族认为,人的灵魂不止三个。如基诺族认为,男人有九个魂,女人有七个魂。⒀景颇族认为,男人有六个魂,女人有七个魂,前三个魂是“好魂”,后三个魂是“坏魂”,人死是好魂被鬼掠走或咬死了,要请董萨(巫师)唱送魂歌,按各姓氏族的南迁路线,把死者送到祖先居住过的北方安息。⒁

  哈尼族认为,人有12个魂。据毛佑全对哈尼支系叶车人的调查,人生下之日,就有12个魂,哈尼语称为“约拉”。在他们的观念里,这些灵魂的作用是不一样的。第一个是主魂,紧紧依附于人体。其余11个魂由大到小,依次而减,分布于人体全身,对人体的安康起着不同的作用。只有12个魂都恪尽职守,一个不少地依附于人的躯体时,人才能健康无虞。倘若有魂离开人体,人就要生病,小魂离开生小病,大魂离开生大病。主魂离开了躯体人就会死亡。⒂

  与上述具有多魂信仰、人死后各魂自奔东西、多向回归观念的民族不同,哈尼族认为,正常死亡者的12个魂离体以后,变成鬼,而且只有一个去处,即回到祖先居住的大寨子,或者象一些哈尼支系在《指路歌》中所说的,回到“打俄”地方(祖先阴灵居住的地方)去:


  恩哼──

  白发苍苍的奶奶呵

  明亮的太阳落山了……

  你象干枯了的树木一样

  要回到祖先那里去了

  回去的大路有三条……

  要走中间那条宽敞的正路

  正路的尽头就是“打俄”地方

  哈尼祖先正在那里等着 ⒃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文章来源:刘锡诚民间文化论集 2008-12-05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刘锡诚]哈尼族的“埃玛突”与古代的“社”
下一条: ·[吴真]降蛇——佛道相争的叙事策略
   相关链接
·[于敏]秩序建构与性别凝视:哈尼族“遮天大树”神话探赜·[杨蕊朵]墨江县哈尼族碧约支系牛皮大鼓舞叙事内容研究
·张多:《神话观的民俗实践——稻作哈尼人神话世界的民族志》·[张多]一个仪式的两次节庆:哈尼族“阿倮欧滨”祭祀的节庆再造
·白永芳:我的民俗学之路·刘镜净:《口头传统文类的界定:以云南元江哈尼族哈巴为个案》
·[张多]社区参与、社区缺位还是社区主义?·[罗丹 马翀炜]哈尼族迁徙史的灾害叙事研究
·[张多]阿迷车:一种哈尼族“民歌”的日常生活实践·[马翀炜]遭遇石头:民俗旅游村的纯然物、使用物与消费符号
·[王亚军]哈尼族白宏人棺木画的文化内涵探微·哈尼族:联系中国与老越泰缅四国的纽带
·[马翀炜]村寨主义的实证及意义:哈尼族的个案研究·[徐义强]哈尼族宗教艺术遗产《斯批黑遮》的疾病认知体系探究
·[张多]让你的身体熟悉这片土地·[张多]口承神话的叙述体系、叙事指向和传承场域
·[于敏]论哈尼族民间故事中的生态意识·[孟丹丹]从《窝果策尼果》看哈尼族的生态观
·[王清华]哈尼族的迁徙与社会发展·[杨多立]西双版纳哈尼族的生态文明系统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