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民间信仰

首页民俗学专题民间信仰

[马昌仪]原始返祖:灵魂回归的一种途径
——哈尼族亡魂返祖观透视
  作者:马昌仪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1-02 | 点击数:30024
 


  人死以后到哪里去?不同的民族、不同的信仰,有不同的答案。基督教、犹太教的魂升天堂,佛教、印度教的轮回转生,道教的长生不死,儒教的返祖归宗,无一不体现了该民族的生死观和宇宙观。

  返祖归宗的观念,在我国(以及一些东方民族、环太平洋地区民族)流传了数千年之久,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灵魂回归的宗教信仰问题了。因为作为一种宗教,其基本特征是出世性:虚构出一个神幻的世界,使人从中得到精神与肉体的解脱。而返祖归宗的观念则具有入世的性质,说到底,是要使个人有限的生命,加入到家族生命的无限延续之中,从而使家族永存。

  我国许多还保留着原始信仰的民族,同样有亡灵返祖的观念,与儒家的返祖归宗在观念上有某些相通的地方:重宗族(氏族、家族)而轻个人、重现世而轻彼岸。然而,以天神崇拜与祖先崇拜为核心的的儒家的返祖,是以孝道和道德伦理作为前提的。《礼记·郊特牲》说:“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即所谓“敬天法祖”。法祖就是要重丧葬,行孝道,并由此形成了一整套以孝为核心的严格的礼俗制度。返祖归宗是中国宗法性传统宗教的重要内容。而原始的返祖观,是以多神(甚至鬼神不分)与祖灵信仰为基础的,属于祖先崇拜的原始阶段与低级阶段。 拉法格在《灵魂观念的起源和发展》一文中说:“一切原始民族都发明了死后的天堂,在这里灵魂重新令人神往地过着自己的地上生活。”(见《思想起源论》第132页,崐王子野译,三联书店1963年)笔者1989年曾在德国波恩奥古斯丁人类学研崐究所和民族与文化博物馆里看到世界各大洲原始部落的许多珍贵文物和原始信仰资料,其中有关于各原始部族皈依基督教的资料,展示了有关人死后升天堂的情景和信仰。由此产生了一个问题:一切原始民族,或者至今还保留着某些原始信仰的当代民族,都有死后升天堂的观念吗?

  我国保留着原始返祖观的民族同样渴望死后“过着自己的地上生活”,然而,他们所构筑的归宿地是天堂吗?本文试图以哈尼族为例,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原始返祖观的性质、特点和民族特色,作一初步的剖析,以求教于哈尼族和研究哈尼族文化的专家学者。


回到祖先的地方去!


  亡灵返祖是云南一些保留着原始信仰残余的民族普遍存在的一种灵魂观念。哈尼族的亡魂返祖观,保留了比较原始的特色。

  第一,许多民族都有多灵魂的信仰,人死后,亡灵回归的途径有多种。哈尼人认为,亡灵最好的归宿只有一个--回到祖先的地方去!

  我们举一些民族的灵魂回归观念为例:

  阿昌族认为人有三个灵魂,人死魂不死,一个魂被送到坟上,要于清明节祭扫;一个魂(祖先魂)供在家里;还有一个魂要送到“鬼王”那里。⑴

  普米族认为人有三个魂。人死后,一个魂去到埋葬骨灰的公共墓地“罐罐山”,巫师韩规从骨灰上的痕迹,可以看出亡魂是否已返“本”转世回生于某家;一个在崐家里的锅庄附近;一个远去到木里以北的大雪山上祖先们所在的地方。⑵

  滇西北丽江、永胜两县交界地区的苗族认为,人有三个灵魂。人死后,一个灵魂守尸;一个灵魂由指路师指路,到天上“假勃假尤”地方和祖宗住在一起;一个灵魂去投胎,把给死者洗脸的布用火烧,从布灰上的纹路即可看出投胎转生的是男还是女。⑶

  云南兰坪县河西区白族支系拉玛人认为,人有三个魂:攀买、机齿、依欧。攀买是主魂,附着于人的精神,对人的精神起作用;其它两个是次魂,附着于人体,对人的肉体起作用。拉玛人认为,三个魂中的一两个暂时离开人体,人不会死,三个都离开人体人才会死亡。魂不会死,离体后成鬼,到另一个鬼世界木容丁去,通过木容丁,再到历代祖先亡灵居住地--傲宗丁,与已故亲人的亡灵团聚。⑷

  邦腊佤族的灵魂观为我们提供了原始信仰与外来宗教融合的可贵实例。据调查,他们认为人的灵魂有四个:(1)宽--人人都有的、活着时的生魂;(2)宽西阿--基督徒经耶稣拯救后,死后可以升天堂的灵魂;(3)姆玉安--人死后可以进入“死人城”的灵魂。老人说,“死人城”在大理的三月街。送葬时,必须以白棉布盖棺,使死亡者取得进入“死人城”的“证明”,否则,姆玉安无法入城,找到自己的归宿;(4)嘉--指未被耶稣接入天堂,又未能进入“死人城”的游魂,常常发怒,并怪罪于活人。⑸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文章来源:刘锡诚民间文化论集 2008-12-05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刘锡诚]哈尼族的“埃玛突”与古代的“社”
下一条: ·[吴真]降蛇——佛道相争的叙事策略
   相关链接
·[于敏]秩序建构与性别凝视:哈尼族“遮天大树”神话探赜·[杨蕊朵]墨江县哈尼族碧约支系牛皮大鼓舞叙事内容研究
·张多:《神话观的民俗实践——稻作哈尼人神话世界的民族志》·[张多]一个仪式的两次节庆:哈尼族“阿倮欧滨”祭祀的节庆再造
·白永芳:我的民俗学之路·刘镜净:《口头传统文类的界定:以云南元江哈尼族哈巴为个案》
·[张多]社区参与、社区缺位还是社区主义?·[罗丹 马翀炜]哈尼族迁徙史的灾害叙事研究
·[张多]阿迷车:一种哈尼族“民歌”的日常生活实践·[马翀炜]遭遇石头:民俗旅游村的纯然物、使用物与消费符号
·[王亚军]哈尼族白宏人棺木画的文化内涵探微·哈尼族:联系中国与老越泰缅四国的纽带
·[马翀炜]村寨主义的实证及意义:哈尼族的个案研究·[徐义强]哈尼族宗教艺术遗产《斯批黑遮》的疾病认知体系探究
·[张多]让你的身体熟悉这片土地·[张多]口承神话的叙述体系、叙事指向和传承场域
·[于敏]论哈尼族民间故事中的生态意识·[孟丹丹]从《窝果策尼果》看哈尼族的生态观
·[王清华]哈尼族的迁徙与社会发展·[杨多立]西双版纳哈尼族的生态文明系统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