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民间信仰

首页民俗学专题民间信仰

[刘铁梁]庙会类型与民俗宗教的实践模式
——以安国药王庙会为例
  作者:刘铁梁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12-25 | 点击数:18293
 

和所有其他宗教文化的情况一样,民俗宗教的观念和行为现象并非都表现在庙殿和祠堂里面,还表现于人生和节日的仪礼,某些天灾人祸等危机时刻的法术和各种禁忌。但是这些广泛影响于生活的情况,并不表明汉族民俗宗教是十分杂乱的,没有严整的秩序。相反,由神、祖先和鬼组成的另外一个世界,有一个等级化的秩序,而且对应着中国农民经验的社会生活秩序,这可能就是汉族民间宗教的另一个重要特征。神灵是封建帝国官僚的化身;鬼是陌生和危险的“外人”,可以比作强盗、土匪和乞丐;祖先是人们在家族继承线上高级的成员,可以给后人带来财产与社会地位。在这个分析的基础上,学者们还有其他关于中国民俗宗教超现世世界秩序的见解。如指出神、祖先、鬼的世界分为天上、地上、地下的宇宙三界,(渡边欣雄,1998234239)总之是说明了其宗教世界观的体系性。

第三个特征,是汉民族的人们认为,神、祖先和鬼的全部秩序都是动态的存在,各个等级之间的角色,会由于人们祭祀行为的得当与否而发生变动。因此,为了不使宇宙的秩序被破坏,从而给人间生活带来灾难,人们需要经常整肃祭祀的规章和方法。(渡边欣雄,1998234239)同时,神、祖先、鬼等也直接介入到人间的生活,我们从“许愿”与“还愿”的关系上分明看到了中国社会的馈赠与回馈的现实习惯。

在第三个特征方面,我认为中国民间神话、传说、唱经等口承作品的创造与变异,对于这个宇宙图式动态的变化,也有着重要的关系。或者说,这些文本与祭祀相结合,既是人们解释上述秩序的工具,也是努力改进仪式行为的根据。

本文所考察的安国药王庙会在上述三个特征方面均有体现。作为跨地域行业交易型庙会,世俗与神圣的交织和宗教整体的生活信条性质自然表现得非常明显。神灵符号的塑造和流动的变化,仪式由于参与者群体的需要而几乎常年不断地进行,使得庙会不仅拥有了作为市场生活的精神主体性的内容,而且成为整个市场社会生活秩序的鲜明表象。但是所有这些情况并不是个别的存在,而是体现中国城乡庙会普遍性本质的鲜明个案。

关于汉族民俗宗教的统一性特征,如果广泛考察包括节日、人生仪礼、亲属制度等在内的民众的生活,我们还发现一些需要讨论的问题,比如在组织制度的层面上,具有较为自由结合(庙会)与归属性结合(宗族)的双重性表现。再比如在观念与仪式结合的层面上,祓除(傩)与祭祀(供)的结构;神灵符号所体现历史统一性与地方性;“圣贤”崇拜为核心的儒教的本位性等等。这些问题的讨论已超出本文的任务,但希望能够首先得到从事民间文化研究的同仁们的重视。

参考文献:

 刘铁梁.村落庙会的传统及其调整——范庄“龙牌会”与其他几个村落庙会的比较[A].郭于华主编.仪式与社会变迁[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

李新锁.王玉宝主编.燕南赵北民俗[M]. 北京:方志出版社,2002

李振清.药王史话[M].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95

邱国珍.樟树药俗[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6

杨见瑞.祁州中药志[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寇建斌、朱永发、赵平均.安国药王庙[M].香港:香港银河出版社,2002

山西省史志研究院.山西通志第四十七卷·民俗方言志[M].北京:中华书局,1997

温幸、薛麦喜.山西民俗[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

(法)埃米尔·迪尔凯姆. 迪尔凯姆论宗教[M].周秋良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段宝林、祁连休主编.《神头的来历》和《望诊齐桓公》[A].民间文学词典[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88

(日)渡边欣雄.汉族的民俗宗教——社会人类学的研究[M].周星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 本文原刊于《民间文化论坛》2005年第4期,注释请参见纸媒原刊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蒋明智]悦城“龙母诞”的历史与现状
下一条: ·[吴真]宗教仪式与灾后心理治疗
   相关链接
·[史耀增]合阳民间药王信仰调查·[杨金杰]戏剧的活化石:关索戏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