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口头传统

首页民俗学专题口头传统

[龙杰]话说《古老话》
  作者:龙杰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12-19 | 点击数:4756
 


   《古老话》是流传于湘西苗族民间的长篇史诗,篇幅宏大、气势磅礴,内容涉及万物起源、人类繁衍、历史文化、伦理道德、宗教信仰等多个领域,是苗族民间口传的一部百科全书。

  《古老话》是苗族先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见证。《古老话》生动地展示了苗族先民为生存发展而与自然搏斗的宏大场面。如开篇《濮斗娘柔》中描述了天地万物的由来,正是苗族先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缩影和写照,其中还展示了苗族原始生态平衡观念的产生。《奶夔玛媾》篇同样反映了苗族人民与自然抗争的大无畏精神。诗中的仡索和仡本就是苗族先民的化身,他们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用自己的智慧谱写了一曲挑战命运、征服自然、改造世界的颂歌。

  《古老话》是民族英雄主义思想的再现。民族英雄主义思想是文艺创作中一个永恒的母题,《古老话》里处处闪耀着民族英雄主义的光芒。那些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创造出惊天动地的业绩,浑身闪烁着耀眼光芒的英雄人物虽然有着不同的名字,但他们却是苗族大无畏精神的化身。《古老话》所反映的时代正是民族英雄主义盛行的时代。人类童年认识世界和思维的能力极为有限,一个部落或一个民族,只有通过各种方式来构筑自身形象,体现自身的民族精神,才能显露民族气质。《古老话》正是不折不扣、原汁原味地把古代苗族先民民族英雄主义思想加以再现。

  《古老话》是朴素哲学思想的表露。《古老话》的朴素哲学思想散见于各篇章之中,但《事物生成共源根》篇最为突出,它重点反映苗族的生存哲学思想,构成了完整和独立的苗族朴素唯物主义哲学体系。在“生”与“成”的问题上,《古老话》中认为“生是刚出,成是成规成矩。”前者是事物起源,后者是事物发展形成。没有生,就没有成,没有成就没有生;生存又会发展,发展又会生存,客观世界就是这样无穷无尽地变化着。这一哲学思想是苗族先民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完善形成的,是苗族先民对人类作出的伟大贡献。

  《古老话》是一部苗族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古老话》的内容涵盖了苗族古代的历史与文化,展示了一幅幅绚丽多姿的苗族古代社会的画卷。《濮斗娘柔》篇中我们看到了天地形成、万物起源和历法定位;《奶夔玛媾》中目睹了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所进行的波澜壮阔的斗争,为记事而刻画的符号和文字起源,模仿动物跳跃扑打形成的舞蹈;《亲言姻语》述说苗族支系迁徙发展和开亲成婚的根源旧话,以及祝贺新人婚姻美满的亲言情话;《奶戎仡夔》展现的是苗族兵器的发明和抵御外来侵略而英勇斗争的悲壮场面;《事物生成共源根》和《仡输》反映了苗族先民创造的哲学思想,描述了一系列用具的发明创造,体现了苗族人民勤于进取、锐意开拓的精神风貌和对人类的伟大贡献;在《说火把》和《上天门》里,苗族先民重情义、敬祖先、关爱下辈的人性美等都得到完整体现,同时还看到了苗族和汉族及其他民族的亲密关系,对促进各民族团结进步具有借鉴意义。

  不难看出,《古老话》是苗族先民留给我们的一份厚重的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是一份价值连城的苗族古代社会资料。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报》2008年12月19日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张家桢 吴祥雄]侗垒
下一条: ·[吴真]民间神歌的女神叙事与功能
   相关链接
·[张瑶]作为民间技术的巴代做法·[严利]贵州苗族芦笙舞“滚山珠”的传承与保护研究
·[田小旭]数字时代口头传统影像志·[石满妮 李澈]多面“变婆”与恐怖生产
·[任梦洁]山东快书口头特征与当下表演生态研究·[刘海平]湘西苗族古歌的文本比较研究
·[李若慧]礼俗生活实践中的“文化遗产”·[方守永]《苗族古歌》的叙事艺术研究
·人物访谈 ‖ 这位老师有点“潮”——朝戈金·书讯 ‖《21世纪的歌手和故事》文集出版
·在口头文学中感受故事的语词如何流淌 ·[陆慧玲]回到故事讲述传统:民间传说类非遗项目的确认与界定
·[王威]口头传统演述在新媒体中的互动实践·[田小旭]数字时代的口头传统:以喀左故事家高延云的“纺线车”故事为例
·[宋赫]程式传统:曲艺艺术的审美特征·[孟琳峰]“线上世界”的神话解说实践
·[鞠熙]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口头传统类资源普查报告·[朝戈金]口头传统对于人类文明赓续的意义
·民间叙事研究经典系列讲座 | 朝戈金教授讲授“口头传统与口头诗学”·[杨杰宏]“采风”传统与民歌研究的问题检讨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