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田野研究

首页民俗学专题田野研究

[张绮]灵宝道情调查报告
  作者:张绮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12-16 | 点击数:19713
 

[摘要]本文以田野调查资料为依据,从灵宝道情的历史、现在的艺人及班社、剧目、特点、班规习俗等方面对其进行了描述,并从调查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出发对抢救与保护民间文化遗产工作提出一点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灵宝道情;民间艺人;抢救与保护

[中图分类号] K892.2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72(2005)03-0079-06 


一、道情概述

道情,又叫“渔鼓”、“竹琴”等,是现今还存在着的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它起源于唐代道观音乐,后吸收社会上流行的词调、曲牌等成为道士们布道化缘时所唱的宣传教义的艺术形式,内容多为修仙劝善及“二十四孝”故事。“情”乃道情表现的重要内容。道教提倡以无情度有情,道家之情乃无情之情,是拯救众生摆脱尘世情欲,跳出轮回之苦的至情、大情。道情所传达的就是这种离尘绝俗、无情无欲的思想。明清以后,道情逐渐发展成为广受文人墨客、乡贤居士及普通百姓喜爱的独立的民间艺术形式。社会上也逐渐产生了以演唱道情为谋生手段的职业艺人和班社。在流传过程中,道情分化为两系,一系为诗赞体,主要流传于南方,另一系为乐曲系,主要流传在北方。流传在各地的道情声腔与当地地方民歌小调和其他曲艺、戏曲形式发生融合而形成了诸多不同的风格。道情的内容也突破了宗教故事的题材,变得无所不包了。据研究者统计,现今仍有百余种道情流传在全国20多个省区。(武艺民,1997:164-170)

灵宝市地处豫、秦、晋三省交界处的黄河冲积平原,位于黄河中游南岸西部边陲,属黄土丘陵地区。与陕西洛南、潼关,山西芮城、平陆,河南卢氏、陕县、洛宁等地接壤。历史上灵宝有着比较浓厚的道教信仰氛围。道教早期的居士林主要建立在终南山一带的广大农村,继而发展到了黄河冲积平原。新经韵的形成和传播,以终南山的居士林为最早,其传播也是以这里为中心。灵宝离终南山较近,新经韵传播于此的时间应该是较早的。(武艺民,1997:124)这里有传说为老子著经处的函谷关。解放前几乎村村都有经堂,许多大户人家家中也设有经堂。灵宝所在的黄河冲积平原自古又是戏曲的摇篮,这里产生过古老的锣鼓杂戏,金院本戏、北杂剧以及种种土戏,这里的人民对戏曲有着特殊的爱好。灵宝一地就曾存在过卷戏、蒲剧、眉户、道情等多个剧种。灵宝道情就是在这片土地上发展、生存下来的。

二、灵宝道情的历史

灵宝唱道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在灵宝,道情也被称为“道经”。老艺人解释说灵宝道情是从当地的经堂里传出来的,其唱腔由念经形式演变而成,所以称之为“道经”。这个名称比“道情”更为常用。对于“道情”之名,他们也有自己的解释,即唱道家的心情。

灵宝道情最初是一种说唱曲艺,内容以湘子戏为主,表演形式为坐唱。音调清雅,唱词简古,正如老艺人们的简板上所刻的两句诗形容的那样:“雅韵金钟扬白雪,稀声渔鼓遏行云。”从明代至清道光以前,灵宝唱道情的都是些地方上的上层人士,如官宦、乡绅、秀才举人等。他们常常在家中聚唱道情,有的还自编新词,自娱自乐,以为清玩。现在艺人们能说出其名姓的就有好几位。阎谢村有乔、李、任三个大户,他们本在明朝为官,后来犯了罪,逃到阎谢,在这里安家落户。当时阎谢有一些业余的俱乐部性质的道情班子,由村中一些有身份的道情爱好者组成。乔、李、任三家到来以后也加入了进去,闲暇时便聚在一起演唱。这在当时以及后来被群众及艺人传为一段佳话。尤其是李家,由于其官职较高,曾是户部主事,所以更为引人注目。群众传曰:“阎谢有个主事旦,孟村有个翰林院。”任、李两家的后代现在还住在那里,李家后代李文凡继承了祖先的这一爱好,并成为一名半职业艺人,现年70岁的老艺人索辛酉算起来还是他的徒孙。牛庄曾有个叫陈凡的,明朝时在南京做官,他也喜唱道情。现在牛庄仍有他的后代。周家沟屈寿申的祖先在明代为官,闲暇时喜爱唱道情。屈家祖先后来将自己的简板赠予灵宝南营村道情艺人王让群,最后又传到道情艺人索辛酉手中,现在这副明代竹制简板仍藏于其家中。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魏小石]如何有道地进入民歌
下一条: ·[张恒艳]作为家庭节日的七月十四
   相关链接
·[徐子清]从黔东南到佛山:来粤务工侗戏艺人群体的异地传承与保护研究·[刘思诚]未完成:鲁迅朝向田野的三个维度
·[杨李贝贝]从《贡山县怒族民间故事集》出版看民族文化的抢救与保护·“民间艺术大师进高校工作坊”和“民间文化教育指导委员会”在北师大挂牌成立
·我国著名格斯尔奇吕日甫大师逝世·[张西昌]民间艺人的身份归属与知识权益
·教育部:民间艺人、能工巧匠可到中小学兼职美育教师·[胡玉福]神圣的责任与自我的追求
·[钱永平]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的民间艺人·大民: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抢救与保护的四大事件
·《格萨尔》艺人成果展在京举行·[王汉超]马街:七百年不散的书会 承载民间曲艺光荣与梦想
·齐鲁非遗看台:胡集书会·和盲艺人一起挽留绝唱
·上海举办灶画艺术展 民间艺人忧心断代失传·伏藏:被埋藏的秘密
·民间艺人推非遗进课堂·西藏著名格萨尔说唱艺人桑珠逝世
·首届柯尔克孜民间文学“约隆”演唱会在新疆师大举行·长大学生携手民间艺人保护传承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