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会议通知:“日常生活及其超越——民俗学/民间文学的对象与伦理关切”学术研讨会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张长植]韩国国家节庆假日与传统岁时风俗之变化
  作者:(韩)张长植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12-10 | 点击数:22590
 

其中,上元、百中和中秋节是“望日节日”,春节、七夕和重阳是“重日节日”,寒食是杂节,冬至是季节节日。它们都是对韩国人的生活很重要的日子,而在采用国际标准历与实施国家制定假日后,只有春节、寒食和中秋节仍然具有节日的位置,其他上元、端午、七夕、百中、重阳和冬至等似乎都成为平常的日子,至少其节日性不能得到法律的保护。以下专门分三类来分析这些被削弱的岁时风俗。

1.上元(元宵节)

在韩国岁时风俗里,上元本来是与春节相应的节日。春节(在韩国又称元旦)即是元日的意思,又是从元日到上元之间的意思。这层意思可以通过“春节的鞠躬行到元宵节”这句俗话得到确认。春节是从继承时间的观念这一认识角度而来的概念。春节是以家族共同体为中心的血缘节日,而上元则是以地方共同体为基础的地方节日。(林在海,1989:359-361) 换言之,民众主要通过春节来加强血缘关系从而形成家族主义,而通过上元来加强地方共同体关系从而形成地方主义。以迎接新的一年为起点,先加强血缘关系,然后加强地方关系,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春节与上元之间是彼此连贯的。作为社会的动物,人类离不开地方共同体,这即是上元追求的方向。

但是,在国家假日体系中并不包括上元。这样一来,通过春节与上元依次加强血缘和地方关系的传统岁时风俗,变为只承认加强血缘关系的春节,而排除加强地方共同体的上元,由此造成回避地方文化的后果。

虽然如此,对韩国人而言,上元仍是很重要的岁时风俗。目前韩国仍然保存有上元前后举行的村落共同体仪式。据调查报告,40.6%的节日游戏都集中于上元。(金光彦,1982:7-16) 保存下来的固然是幸运之事,但为了使全体国民都能享受上元岁时风俗,我认为需要考虑把上元定为国家假日。

2.端午与七夕、重阳(在韩国称重九)

在这里与端午一起考察的节日是中秋节。韩国中秋节法定休假三天,是韩国人喜爱的节日之一。在春节与中秋节,韩国都会出现被称为“民族的大移动”的回乡现象。

严格来说,端午与中秋节在韩半岛上都是地方文化的产物,但韩国比较重视中秋节,而北朝鲜重视端午。这是气候与农业等地方差异造成的差别性。(李杜铉,1984:291) 依据岁时风俗划分出来的“文化圈说”中,“中秋节圈”是“南汉江”以南和“小白山”西部地区的节日,“端午圈”则在南汉江以北,而南汉江以南和小白山东部地区是“中秋-端午复合圈”。(金宅圭,1985:454) 由此看来,端午与中秋节都是以特定地区为基础的地方岁时风俗。

考察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时期的报纸可知道,端午仪式在汉城、仁川、开城和平壤,以及咸境道和平安道等地举行,中秋节仪式则主要出现在开城、汉城与京畿以南,特别集中于湖南地区(扶安、灵光)和岭南地区(安康、咸阳、居昌、金海、晋州、宜宁、统营、固城和釜山)。这些报道同样表明,韩半岛上的“端午圈”与“中秋节圈”是不同的。

现在在韩国,作为地方共同体节日的中秋节被法定为国家假日,从而使之成为全国性节日,而端午节则除了“江陵端午祭”和“全南法圣浦端祭”以外,对于其他地区来讲,都是有名无实。这是一种平一化和一般化的演变过程,其中没有考虑地方文化传统影响国家法定假日制定的因素。

七夕也是这样。虽然七夕是全国性节日,但仍有像“忠清道清阳”这样在当地比春节和中秋节更重要的节日。①传统上到了七夕,当地人所有居民,包括离乡人都来参加这个节日,为的是加强地方共同体的团结。但是现在因为七夕不是法定假日,许多离乡人便无法返乡参加节日,而只能寄送基金。这样一来,参加节日的人越来越少,导致七夕衰弱,濒临消亡的困境。

重阳是特定阶层的节日,也是反映地方文化的节日。在《世宗实录》中有“柳宽”向世宗大王恳求“依据唐宋古事,在上巳与重阳使大小臣游览名胜古迹,享受太平圣代”大王允许的记录,这说明在朝鲜时代已经有以士大夫为中心过重阳节日的风俗。《东国岁时记》中记录了汉阳(汉城的旧名)的重阳风俗,“依据登高的传统风俗”。这也反映出重阳是士大夫的风俗。

相比较于中秋,安东地区更重视重阳。这似乎也是与士大夫的礼法有关。现在安东世家认为在中秋节作祭祀不符合传统礼法,而应当在重阳作祭祀。(林在海,1993:40)这应该是与当地生产的谷物有关。这里中秋节时谷物和水果都还没熟,这样在中秋祭祀就不能准备出新的谷物。

但是,因为重阳没被法定为假日,而中秋节定为假日,这样祭祀与扫墓等传统活动都自然地转移到中秋节。这种冲突很像围绕着春节出现的纠葛,也可以称这种现象为“两次过中秋节”,(林在海,1993:40)目前尚无好的解决方法,我认为,惟一的解决方法就是将重阳这样的地方性节日也法定为国家假日。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左玉河]从“改正朔”到“废旧历”
下一条: ·[高木立子]中日过年习俗的民俗意义
   相关链接
·[李文宁]《事物纪原》岁时风俗部叙述模式及其成因初探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