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民间信仰

首页民俗学专题民间信仰

[张士闪]当代乡村社会中民间信仰活动的艺术化趋势
——以山东潍坊地区青州市井塘村为个案
  作者:张士闪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12-08 | 点击数:20385
 

井塘村的庙宇主要集中在两个地方:一处在老村东面、村井的西邻,有关帝庙、无生祠和龙王庙;另一处在村子的东北角,有三官庙和土地庙。

老村东面、井塘西邻一带,以村井这一堪称神奇的自然景观为依托,形成了一个神圣空间群落。此处原有围墙环绕,现在南面的围墙仍在。围墙内有两排庙宇,前面一排是无生祠,供的是无生老母;后面一排有两座庙,东面是龙王庙,西面是关帝庙。无生祠前自成一处独立院落,祠堂面积约十二三平方米,高度约有3米,门朝南,祠中原供有五尊神像,位列正中的无生老母是金脸金身,两边侍立的神像都是一袭白色衣袍。这些神像约在1949年前后全部被毁。

三座庙宇中,关帝庙最大,无生祠次之,龙王庙最小。庙宇大小,似乎正对应着北方乡村社会对于三类事务的关切程度——龙王庙仅为人们救旱解困的不时之需而存在,这里长年不断水流的井塘无疑降低了人们对掌管雨水之“龙王”的依赖程度;无生祠则引导人们看破(以便能比较心平气和地忍受)今世的生老病死等苦厄,以求修得来世功德圆满,意在通过降低个人欲求而提高人生的幸福程度;关帝庙则代表着一种为人处世道德伦理之类的现世原则,关乎世俗生存。据村民们说,关帝庙盖得最早,无生祠盖得最晚。规模最小的龙王庙,门高仅有半米左右,庙高约2米,小孩可以钻进去。庙宇的建筑形制证明了村民们上述口传资料的可信性:关帝庙窗户立面上的石头是发券的(即排列成拱形),顶面用的还是小瓦,而无生祠的顶面已用上了檩棒、砖瓦。这些建筑现在俱已塌毁,但所留残迹仍能看出大概。

关帝庙边过去有戏台,老戏台就在庙的东南面,后来老戏台上面有村民盖了房子,就将戏台改建于现在的院落里,临井而筑。我们在庙的原址上发现一块大石板,原来是一块面北(正对着关帝庙)而立的天地牌位碑,上面刻有“天地三界十方万灵真宰之神位”字样,旁边还有一块上供用的石桌。

当我们在2003年8月中旬来村里调查时,关帝庙已修好,无生祠仅存留了一个原屋框子,龙王庙还剩下两块石板。据村民介绍,老庙中只有关帝庙还没有全毁掉,比较好修,而其他几个庙都毁损得厉害,本想一起都修起来,因为资金不够,就先修了关帝庙。

2000年修关帝庙时,除本村人捐款外,外村也有捐的。当时为了鼓励村民多捐,规定捐款20元以上的可以在碑上题名,捐款少的在黄布上记名。这次修庙、刻碑共花费4700多元。

关帝庙修好后,规定了4个上香的日子,分别是农历三月十五(春祭)、六月二十四(关老爷的生日)、九月九(秋祭)和十月十五(冬祭)。另外,五月十三是关老爷磨刀的日子,也有活动。上香者来自周边方圆10公里左右的地面。庙门钥匙共有4把,分别由4位村民掌管。逢香火日子,他们提前一天来打扫卫生,如擦桌子、打扫院落等。平时,村民如果有许愿还愿之事也可以进来。

村东南一带的“神圣空间”,主要是供奉三官的三官庙(占北屋三间)和占了一间西屋的土地庙。两座庙宇现已全部塌毁,但土地庙的旧有功能却凭借原址上遗存的一个土台而继续保持着,村民逢丧事时仍要到这里来“送大纸”、“送盘缠”。过去,村民的住房都集中在老井一带呈南北延展的带状,距离土地庙都不算远。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有将近一半的村民搬到了鞍子口西面居住,距村东土地庙较远,往返一次需用一个多小时,而按照该村办丧事的老规矩须在一天之内三度往返。村委会曾倡议破除这一旧俗,或在鞍子口另设新土地庙,但村民们不予理会,逢遇丧事仍不惮烦苦地到老土地庙的土台上履行相关礼仪。

村南部老屋密集处,还有一处仙家庙,一米见方,红砖垒砌,开有一扇小庙门,上写“金山”二字。据说,这里供的是能给家里运财的狐仙。

村南玲珑山上有玉皇庙和瑶池。玉皇庙今已不存,瑶池还在。每逢上香的日子,村民们也有去玲珑山的。村北有凤凰山,过去有三官殿、观音堂等,今已全部塌毁,山上尚存10余块石碑,其中多为清代记载这一带香社活动的纪事碑。过去,每逢三月三、九月九等日子,附近村庄的村民多到凤凰山上香,山上香火极盛。现在,由于开山取石,凤凰山已呈支离破碎之状,上山之路十分险峻,因而来上香者越来越少。有的老太太即使来了,也只能在山下烧烧纸,无法上山了。

三、对于井塘村香社活动中艺术因素的分析

井塘村现有三个香社组织:玉皇社、鞍子口东四季社、鞍子口西四季社。其中玉皇社是本村村民吴贵兴于1985年发起的,该社也就一直在吴贵兴家举行相关活动,参加香社的社友以本村为主,周围临村也有参加者。吴贵兴夫妇去世后,现在负责该社活动的是其养女吴兆银。该社在阴历的每月初一举行活动,供奉老子和玉皇大帝。玉皇社社友在1993年制作了一架万民伞,上面除载录共襄此举的各位社员外,还有如下一段题记: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杨忠谦]辽代的拜日风俗及文化解读
下一条: ·[雷翔] “佛教道士”的度职仪式
   相关链接
·[俞明雅]话语成祀:明清以来地方性钱镠信仰的生成路径·[于佳卉]有神若飞来
·[闫睿欣]“赛博”求签:新型民间信仰实践互动模式研究·[徐凌]农耕驱蝗:后稷与刘猛将形象的相关性
·[王媖娴 常秩豪]民间信仰与乡土社会的纠纷调解·[王小蕾]海疆与内地的融合:明清以来岭南民间信仰在南海诸岛的传播
·[王嘉炜 宋昕曌]从地方豪杰到忠义神灵:《金沙魏公将军壮烈志》的神性塑造·[苏彤源昊]马仙信仰传说史料文本丛考
·[乔英斐]“希望”作为学术概念的可能性·[宁祥文]民间信仰与高台教化:从风俗观念到戏剧实践的探索
·[倪晨嘉]澳门哪吒信俗的景观叙事与景观生产·[马骁]从乡村到城镇:民间信仰的时空转变
·[刘婷 刘会惠]城市化转型中民间信仰的动态构建·[林旻雯]民间信仰与非遗保护实践
·[黎俊溢]澳门半岛石敢当调查研究·[姬厚祥]宗门立会:宗族分门竞争中的民间信仰生产
·[洪陈方洁]头家理事会与宗族社会治理机制的当代自洽·[葛金华]太湖流域“白鱼传说”的叙事逻辑
·[丁影影]传说动力学对民间传说叙事建构的作用研究·[程浩芯]民间信仰研究的文本进路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