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俗生活世界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俗生活世界

[吴真]科技手段对村落祭祀演剧形式的重构
  作者:吴真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11-26 | 点击数:13080
 

4.“像戏”——电唱大戏的身份认同

电唱大戏班主与演员们并不认为自己从事的潮剧与传统人唱大戏有多大区别。他们常常说的一句话是:“除了电唱,其他都一样”,他们也在演出实践中不自觉地向人唱大戏靠拢,以寻求身份认同。

每场电唱大戏演出都会在戏台中央放置一支麦克风,事实上这只麦克风只有在演出前本地老人组主事者上台讲话才发挥扩音功能,其他时候都是关着的。当笔者对麦克风的实际效果表示强烈质疑时,班主、演员与观众的答复高度一致:“有麦克风才像戏。”S团长介绍说,从开始有电唱大戏就有这只麦克风存在,他也只是“例行公事”而已。L戏中认为麦克风是“摆个形式”,有时也能蒙混不熟戏的观众,让观众误以为是正宗潮剧大班戏演出。X团长则认为麦克风是“为了雅观”,如果能让观众产生错觉则更好。

据笔者观察,演员们并没有凭借麦克风“误导观众”的意图,他们并没有在台步、走位中迁就麦克风,以使观众产生“真唱”的错觉。演出中,观众对于阻挡视线的麦克风似乎并不在意,潮州古巷古二村的村民表示,看电唱大戏不用5分钟即知其假唱,这只麦克风很难让人产生错觉,“其实就是摆个架式”,但是如果电唱戏戏台不放麦克风,又让人感觉不像在做戏。

麦克风其实是戏班和观众潜意识的物化表现。班主与演员希望自己的表演以“像大戏”而被承认,观众希望自己是在欣赏货真价实的潮剧大班表演。在这种共谋下,本来不承担实际功能、最容易被消解的麦克风顽固地矗立于舞台上。

电唱大戏的班主和演员忌讳别人评价他们“假唱”。X团长称团里的演员并不只是对口型,也会小声唱念,只是“声口”比大戏的差一些而已。S团长反驳“假唱”的理由是,演员虽然不出声,但是表演效果和人唱大戏是完全一样的,“戏无法假做”。S团长根据潮剧传统艺术标准来发放团里演员工钱,他认为好的演员应该表情与口型吻合,动作与伴奏合拍,“口型演到哪里,表情就要做到哪里”,尤其是演员口型要与唱段尾音同时闭合,以使观众以为是真人真唱。极力淡化“假唱”,而以潮剧人唱大戏“真唱”为艺术的最高水平,透露出电唱大戏企图在人唱大戏处寻求身份认同。这样的极力靠拢还表现在:电唱大戏也祭祀潮剧的戏神田元帅,在每次演出之前必先拜祭田元帅以求保护;电唱大戏没有文武畔乐队,演员出场却仍然分文武畔,完全照潮剧的老规矩办。

三、村落祭祀组织变迁与演剧形式

由于电唱大戏几乎都是为“老爷生”而演,有必要对潮汕地区负责村落祭祀的组织——“老人组”(或称“老人协会”)作一考察。老人组兴起于1980年代改革开放初,它们在成立时大都打着“监督现任村干部,反映民心民意”的招牌,实际上是宗族组织,协会成员都属同一姓氏,老人组主事人相当于族长,组织宗族祭祀是协会的“必修课”。①

1.老人组的祭祀权威

每年村落的“老爷生”,是老人组发挥作用最多的时节。潮州市陈桥街道新埠村原为卢姓聚居的自然村,每年二月初二至初七,是村中“三山国王”神诞,照例要请一棚戏来演出。十月秋收后答谢神灵的“解纸”,也要演戏。从1996年至今,新埠村已经与X团合作了23次。老人组主事者卢述龙②(下称A)认为,请什么戏班来演,主要看每年“喜题”(即征收的祭祀费用)多少。老人组虽然多是卢姓宗族有权力的老人,但是不会上门强行征收“老爷钱”,全靠村民对“老爷”的虔诚,主动前来老人组喜题。近几年每次老爷生喜题的丁头(即户数)不超过七成半,每丁(户)出资10元至100元不等,因此每次用于祭祀的费用都不超过3万元,演戏费用会占去喜题的三分之二。

目前活跃于潮汕地区的电唱大戏戏班、纸影戏班和业余潮剧剧团的班主手里,掌握着各农村老爷生的日子。当日子临近,班主、戏中就会云集各村的老人组,希望获得今年的演戏机会。那么老人组如何决定演剧形式?A认为很简单:全看经济条件。

每年老爷生都要唱上五六个日夜,如果请潮剧人戏大班,单戏金一项就需要6万多元,老人组很难支付得起。如果请纸影戏,每夜300元,倒是可以节省不少戏金,但是太便宜了,村里人会觉得自己交纳了喜题却没有享受到应得的消费享受。因此,新埠村这几年也没请过纸影戏班。像X团这样的电唱大戏最适合他们村的经济情况,演6日夜差不多是1.8万元。新埠村是潮州市的城中村,经济条件在潮州各乡村中属于中等。潮州古巷古二村老人组主事人陈赵浩(下称C)③也认为,古二村经济属于中等水平,所以请了“中等消费”的电唱大戏来演戏。S团长、X团长均承认,电唱大戏能够在10年间盛行开来,主要是因其属于“中档消费”,适应现在潮汕地区农村祭祀的经济情况。

田仲一成在考察清代江南地区宗族社区祭祀演剧时曾经指出,祭祀戏剧是宗族社会一种不可或缺的制度。父老勉强维持下去,经济上的限制使他们选择价钱便宜的戏班。但是为了夸耀宗教势力,宗族又要求父老们选择戏价较贵的上中等戏班,如果贪便宜选择下等班,就议罚。④目前潮汕地区的宗族社区中,宗族组织已经不具备“议罚”的权力,但是“夸耀宗族势力”的演剧原则并未被宗族抛弃。潮州龙湖、金石等地单姓大宗族控制力强、经济实力也强的村落,从未邀请电唱大戏前来演出,他们一般邀请市潮剧团甚至省潮剧团前来演出“老爷戏”。

潮汕地区农村向以“排外”而闻名,但是在祭祀这种最为严肃的场合,反而允许外乡人代替本地人娱神。当提到是否有外省人(诏安属福建)做给本地老爷看不合适的顾虑时,老人组的回答很有意思:因为是外省人,他们还听话些。A举例说2003年他们曾经想换换品位,请了本地归湖一家潮剧业余大班戏来演老爷生,结果发现他们做戏“不入戏”(不认真),不出好角,只演“戏堵”(折子戏),村民的意见很大。老爷生正日一般要拜神拜到深夜2点,老人组要求潮剧团演戏也要从下午演到深夜,但是团长以“演员嗓子都唱哑了”为由拒绝,这让老人组很是恼火。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西村真志叶]民间幻想故事的素材选择及其形成
下一条: ·[张金敏]徽州古建筑雕刻构件亟待保护
   相关链接
·[朱志平 靳冉]当代语境下民俗艺术价值重构与转化·[朱婉尚婕 胡燕]吉祥文化视域下男欢女喜的变迁与重构
·[杨镕]从舞蹈到体育:秧歌功能的现代转型与重构·[王璐]“遗产化”的意义延展:民族曲艺艺人关系重构与非遗创新
·[任梦洁]山东快书口头特征与当下表演生态研究·[吕树明]蚩尤神话的跨文体演绎与重构实践
·[刘婧]仪式感与在场:七夕作为传统节庆的现代化重构·[姜清越]佛山金箔审美价值的当代重构
·[黄秀双]宗族记忆的重构·[周媛]神话主义视角下《王者荣耀》中的女娲形象重构
·[叶泽强]地方村落保护神的建构与重构过程·[王颖]地方文化精英与民俗文化的保护与重构
·[程梦稷]博物知识的双重图景:“诸夷门”与《山海经》的民间重构·[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
·[徐杰]口头诗学的语境范式与文艺观念的理论重构·[邱婧]20世纪50年代西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作品的改编与重构
·[张士闪]华北梅花拳的儒学标签与历史重构·[孙笑非]新式家具下乡:改革开放以来乡村家庭生活的变奏与空间秩序重构
·[张士闪]华北梅花拳的儒学标签与历史重构:以清朝杨炳《习武序》为个案·[孙正国]乡村记忆、身份重构与神话资源的价值认同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