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会议通知:“日常生活及其超越——民俗学/民间文学的对象与伦理关切”学术研讨会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俗生活世界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俗生活世界

[陈华文]论典籍、诗文与传说的交错互动
——以浙江金华的黄大仙为例
  作者:陈华文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11-25 | 点击数:14480
 

葛洪(284~364),字稚川,号抱朴子。东晋道士和道教理论家、医学家和炼丹术家,丹阳句容(在今江苏省)人。葛洪是第一个将皇初平的传说记载下来的人,正是这种记载不仅使我们确定皇初平的传说在晋代时就已经存在,而且,也正是这种传说的典籍化,使民间的仙人传说弱化为一条暗线,一条在历史的长河中几乎让我们无法看见的暗线。

葛洪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其他典籍对黄大仙的传说加以强调。到宋初李昉所编撰的大型类书《太平广记》才又重新编入了“皇初平”全文,其文后注明“出《神仙传》”。而在内容方面几乎没有变化,与《神仙传》相比,只在文字上稍有出入。①但到了宋代金华山道士倪守约所撰的《赤松山志》中“二皇君”条,内容则已经更为详尽和历史化。

丹溪皇氏,婺之隐姓也。皇氏显于东晋,上祖皆隐德不仕。明帝太宁三年(公元325年)四月八日皇氏生长子,讳初起,是为大皇君。成帝咸和三年(公元328年)八月十三日生次子,讳初平,是为小皇君。二君生而颖悟,俊拔秀耸有异相。小君年十五,家使牧羊。遇一道士,爱其良谨,引入于金华山之石室,盖赤松子幻相引之。小君即炼质其中,绝弃世尘,追求象罔。且谓朱髓之诀,指掌而可明;上帝之庭,鞠躬而自致。积善累功,逾四十稔。大君念小君之不返,巡历山水,寻觅踪迹而不得见。后遇一道士,善卜,就占之。道士曰:“金华山中有牧羊儿,非卿弟耶?”遂同至石室,此亦赤松子幻相而引之。兄弟相见,且悲且喜。大君问曰:“羊何在?”小君曰:“近在山东。”及大君往视,了无所见,惟见白石无数。还谓小君曰:“无羊。”小君曰:“羊在耳,但兄自不见。”便俱往山东,小君言叱咤,于是白石皆起,成羊数万头,今卧羊山即是其所。②大君曰:“我弟得神道如此,吾可学不?”小君曰:“惟好道,便得。”大君便弃妻儿,留就小君,共服松脂茯苓。至五千日,能坐在立亡,日中无影,有童子之色。修道既成,还乡省亲,则故老皆无在者。今石室之下有洞焉,盖二君深隐之秘宫也。二君以服脂苓方教授弟子南伯逢等,其后传授又数十人得仙。《神仙传》曰:二君得道之后,大君号鲁班,小君亦号赤松子。此盖二君不炫名惊世,故诡姓遁身以求不显,此乃祖述赤松子称黄石公之遗意也。二君道备于松山绝顶,为炼丹计,丹成,大君则鹿骑,小君则鹤驾,乘云上升,今大蒉山③即是也。二君既仙,同邦之人,相与谋而置栖神之所,遂建赤松宫,偕其师赤松子④而奉祀焉,召学其道者而主之。自晋而我朝,香火绵滋,敬奉之心,未有涯也。

非常明确,有关皇初平的传说已经与地方性的景观直接相连,而且出现了具体的出生日期,但其故事结构却基本上还是牧羊——得道——成仙,包括兄弟修炼得道成仙这种度化式的内容。如果说,《神仙传》中的皇初平在得道过程中,人们注重的是道士的作用,那么,在《赤松山志》中,道士已经被赤松子所替代,前者就是后者的幻化。这种加注式说明的增加,一方面可能是记载者别出心裁的修饰,也可能是民间在此期传说的一种存在模式,记载者不过是根据民间传说对旧的典籍加以修正而已。

典籍记载的最辉煌时代是在宋朝,之后这一故事形态在典籍记载中开始萎缩和简略化,但却加入其他的金华地方文化内容,皇初平的出生地开始具体化。元代道士赵道一所编的《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的“皇初平”条说,“皇初平,丹溪,一云兰溪人。”其记载故事的主干结构模式虽然没有变化,但却在他们的出生地上增加了完全可考的兰溪。丹溪不可考,而兰溪则在浙江金华,现为金华所辖的一个县级市。金华城所在的北山,绵延向西,正好到达兰溪。而兰溪与丹溪一字之差,本也无可厚非。这为皇初平的传说大量采入地方性典籍,提供了最为坚实的依据。明代浙江义乌人吴之器的《婺书》中所收录的“皇初平传”便是明证。

类似的记载,进入方志系统之后,作为地方典籍,在人们的心目中具有了更为崇高的地位,并反过来推动了人们对典籍记载可信度的认同。如雍正年间《浙江通志》卷二百“仙释”中有“晋黄初平”条,引《神仙传》曰:“晋黄初平,兰溪人,……”则将姓改为黄,丹溪直写兰溪。其余内容虽与《神仙传》相去不远,但也说明典籍记载地方化之后的本质变化是一目了然的。康熙《金华府志》则整个缩写了《神仙传》中有关皇初平的内容。①在这儿,“各种方志,尤其是《金华县志》、《兰溪县志》大加叙录,甚至《金华府志》、《浙江通志》也因之,内容虽不外乎《神仙传》,但时间、地点更为确定,完全由仙性人物过渡为民间信仰中的历史人物。”②

典籍记载系统一脉相承的内容和几乎不变的故事结构模式,缘于文人道士对于典籍的崇信,也说明他们关于皇初平的知识,基本上来源于典籍记载。各个时期稍有出入的改变,一是对于典籍复述方面出现的偏差,一是他们同时也在吸纳地方上的有关传说内容后,对典籍记载中一些似乎不太可信的内容进行修正。但无论如何,典籍记载系统几乎一贯不变的故事结构模式,为文人吟咏系统的存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刘晔原]节日的形成与数字观念
下一条: ·[西村真志叶]民间幻想故事的素材选择及其形成
   相关链接
·[陈泳超]一则民间传说的生命旅程和文化基因·[施爱东]龙王传说的演变
·[王尧]钟敬文传说研究思想论略·[陆慧玲]回到故事讲述传统:民间传说类非遗项目的确认与界定
·[祝秀丽]浅析当代秦始皇赶山填海传说·[朱佳艺]地方传说的“合并—分流”模式
·[周巍]“锁龙井”型故事的古今演变·[张佳伟]众声喧哗:多视域的曹操传说与形象建构
·[袁歆 刘忠帆]梁祝传说书院文化景观叙事历史演化研究·[俞杰]滇池神马传说:文化交流与祥瑞宣传
·[余红艳 孟宇卿]民间传说核心景观的参与式文化再生产研究: 以“白蛇传传说”为例·[严曼华]地方传说的层级系统与差序实践
·[夏中华]田横狐仙的“海神化”研究·[任正]传说的地域性表达与共同体意识建构
·[漆凌云]结构与隐喻:元宵节放花灯传说的文化解读·[吕殿增]杨七郎墓传说的精神遗产及其保护
·[陆薇薇]日本民俗学传说研究的理论与方法·[陆慧玲]回到故事讲述传统的民间传说类非遗保护
·[刘文江]《中国民间文学大系·传说·甘肃卷》相关文献的编纂与传说学四个基本理论命题的实证·[林恺雯]徐文长机智人物故事与徐文长传说的转换机制的成因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