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张勃]以重构求生存——关于七夕节命运的思考
  作者:张勃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11-14 | 点击数:17746
 

节日一旦产生后,便面临着两条道路。一是节日的内容适当地发生变化,使之与时代的风尚差距不能太大,或节日具有跨时代的人性需要和本能满足的功能,能适合时代、社会的需要,从而得以生存下去。要达到这一点,主要取决于节日本身的可变幅度及其文化兼容性和社群成员的兴趣……节日的另一条道路就是消亡之路。凡是走上这条道路的节日或者是本身可变幅度小,文化兼容性小,或者是时代局限性大,不具备跨时代的文化功能。”②元宵节、中秋节、端午节、清明节等节日之所以仍在流行(虽然也已衰落),正是因为它们或者以游玩娱乐,或者以孝敬长辈、纪念亲情、家人团聚、亲朋往来为主要活动,具有满足我国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都一以贯之的人性需求的功能。此外,它们的习俗活动还能在传承的基础上发生一些变化,如元宵节不断推出新的灯谜、利用现代高科技举办灯会;清明节里用鲜花或花圈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等等,以与时代的风尚相接近。相比之下,传统七夕节就有着更多的局限性。传统七夕节,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应用什么样的民俗物品,总是以乞巧为主旨和核心内容的。所乞之巧,多与传统农业社会的女红有关。当人们进入工业社会,原来在家庭生产、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女红已基本失去意义,与此有关的乞巧活动自然难以继续。无庸讳言,在乞巧之外,七夕节另有许多活动,对此前文已有涉及。而且七夕节的诸多习俗活动也含有娱乐的成份,似乎应能使人们对它保持长期的兴趣。但是,这些习俗活动总体上是以民间信仰为依托的,如设瓜果于几案对牛郎、织女进行祭祀,祈求神灵的佑护和赐福。长期经历“破除封建迷信的人们、尤其年轻一代,绝大多数对信仰持着否定的态度(近些年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清明节等节日中原有的信仰、祭祀方面的内容多被剔除,留下的或者新发展的活动带有更多的世俗色彩),而年轻人(尤其是女性)又恰是传统社会里七夕节俗展演的主体。至于“葡萄架下听悄悄话、看牛女渡天河等活动,更在变得越来越理性越来越崇尚自然科学的人们那里成为无稽之谈。另外,牛郎织女传说反映的男耕女织的农业社会中的理想生活模式也已为当代青年人所厌弃。这一切,则应视为七夕节面临困境的自身原因。

与此同时,进入新时期的中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人性大解放,人们的爱情观、婚姻观、家庭观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夫妻双方更加注重婚姻的质量,爱情在婚姻中占的比重大为增加。这种转变,令国人希望在一个特定时间、以仪式的形式来释放久受压抑的男女之情。中国人需要一个情人节!遗憾的是,在我国现代的节日体系中,官方节日基本上都是政治节日,传统节日则“大都以先赋性的社会关系为基础,它们首先是以血缘群体、其次是以地域群体为依托,如最重要的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都以祭祀祖先、孝敬长辈、家人团聚、姻亲往来为主要活动;而元宵节灯会、端午节玩龙灯、’鬼节’抬神巡境等都是地域性的群体活动。最有可能承担起这一重任的七夕节,却没能顺势而变,为这种只属于二人世界的感情释放提供足够的空间。这种情况下,西方现成的圣瓦伦丁节便乘虚而入,并很快风靡全国,成为深受年轻人欢迎的情人节。

据陈华琳编译《美国传统节日》,圣瓦伦丁节(Valentines Day)的起源可追溯到古罗马时期。当时,圣瓦伦丁节被当作牧神节来庆祝。畜牧神是异教神,他能保护罗马人免遭恶狼袭击。每年2月中旬,罗马人都要举行庆祝活动对他表示感谢。节日里,人们大吃大喝、跳舞玩乐。那天,青年男女们可以任意接触。小伙子们用拈阄的方法选择跳舞、游戏的伴侣。

后来,基督教传播到古希腊与古罗马。为了改变罗马人对异教神的信仰,基督教企图用瓦伦丁取代异教神。但史载的瓦伦丁至少有5位,最流行的说法说瓦伦丁是位神圣的殉教者。罗马帝国征兵时,专征恋爱者入伍。克劳宙斯二世认为婚姻只会削弱斗志,士兵会因迷恋家庭生活而不挥戈疆场,便宣布服役期间一律不准订婚和结婚。瓦伦丁作为一个门第高贵的祭司,秘密地为几对男女举行了婚礼。他为此被捕并被处以极刑。被捕期间,瓦伦丁以其善良之心帮助他的看守,令他原本双目失明的女儿重见光明。在服刑前的公元270214日早晨,瓦伦丁给那位姑娘写了一封表露爱慕之心的诀别信。死后不久,瓦伦丁殉难地不远处长出一棵美丽的杏树。树上开满了粉红色花朵,象征着他那永恒的爱。人们遂将214日定为Valentines Day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黄涛]开拓传统节日的现代性
下一条: ·[左玉河]从“改正朔”到“废旧历”
   相关链接
·[刘婧]仪式感与在场:七夕作为传统节庆的现代化重构·[加俊]老妪有所依:在七夕民俗传统中凝聚和维系群体认同
·[程安霞]景观化:旅游场域中传统节庆空间生产的现代转向·[陈长虹]七夕节、巧女神与九子母
·[郑雅婷]执子之手:从奶茶营销看新时代七夕情人节·[杨宇]隋唐及宋元:中古时期七夕节的发展演变研究
·[柴书毓]节日中的仪式叙事与女性能动性实践·[赵欢]歌、舞和手工制作
·[储冬爱]乞巧节的符号学阐释与文化创意·[韩雷 刘宪]从本真性视阈看甘肃西和乞巧节的传承与展演
·[朱双燕]2016年武义七夕节接仙女仪式的田野调查报告·中国(鲁山)七夕节:让七夕文化走进现代生活
·[王娟]化生·乞巧·相连爱——七夕节史话·[萧放]七夕节俗传统的传承与创新
·[侯仰军]七夕节为什么还要乞巧?·[杨克栋]试论西和乞巧节的地域特征
·第六届中国(陇南)乞巧女儿节与妇女发展国际论坛召开分组学术研讨会·陶立璠:“七夕节”保护需要坚守
·[陈连山]论七夕节的源流·[张勃]从乞巧节到中国情人节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