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阅读·
山东平度湮没数百年的功德碑碑林得到中外学者关注
来源:新华网 2008年11月05日 07:17:50
新华网青岛11月4日电(记者徐冰)山东省平度市湮没数百年的功德碑碑林得到中外学者关注。前来参加“新史料与区域社会史研究——大泽山功德碑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专家们3日前往平度市大泽山日照庵功德碑碑林进行考察。
在大泽山脉一条荒芜已久的进香山路上,3日下午走来一队特殊的“香客”,其中还有几位金发碧眼的“老外”:来自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Susan Naquin教授、法国远东学院的Marianne Bujard教授、加拿大麦基尔大学的Kenneth Dean教授以及台湾东吴大学王秋桂教授、中山大学刘志伟教授等20多位学者,对这片目前我国现存碑刻数量最多的功德碑碑林进行考察和研究。
据介绍,大泽山功德碑碑林自明代一直延续到民国后期,前后持续时间将近300年,直至20世纪末重修日照庵庙宇时仍有碑刻记述。2007年暑期,在台湾东吴大学王秋桂教授的帮助下,时任山东大学民俗学研究所所长的叶涛教授带领研究生和拓工入驻大泽山,对日照庵周边120余块功德碑进行传统拓制和现代的数字化处理。对这些碑刻经过细致认真的释读和文本整理后,王秋桂先生和叶涛教授商定,将这些碑刻资料无保留地提供给中外相关学者,供研究和使用。
学者们认为,大泽山这些功德碑刻重新被发现和解读,对于促进区域社会史的研究、尤其是对于胶东地区历史与区域文化的研究将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对我国历史学、民俗学和民间文化的研究方向将产生影响。
国务院批准公布首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来源:新华网 2008年03月27日 08:37:24
新华网北京3月25日电(记者廖翊) 首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及“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日前由国务院批准公布,共有2392种古籍、51家单位入选。
首批进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2392种古籍中,计有汉文古籍2282部,包括简帛117种、敦煌文书72件、古籍2020部、碑帖73部;少数民族文字古籍110部,包括焉耆—龟兹文、于阗文、藏文、回鹘文、西夏文、白文、蒙古文、察合台文、彝文、满文、东巴文、傣文、水文、古壮字等14种文字。51家列入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包括国家图书馆、26家省市公共图书馆、12家高校图书馆、5家专业图书馆、5家博物馆及2家档案馆。
2007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的颁布,拉开了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序幕。2007年2月28日,文化部在京召开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会议,全面启动古籍保护工作,并组织开展了名录和重点保护单位的申报工作。
据介绍,《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入选标准十分严格。名录的主要收录范围是1912年以前书写或印刷的,以中国古典装帧形式存在,具有重要历史、思想和文化价值的珍贵古籍(少数民族文字古籍视具体情况适当放宽);“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入选单位必须具备收藏古籍数量在10万册件以上或收藏古籍善本数量在3000册件以上、有古籍专用书库、有专门古籍保护机构和工作人员、有专项古籍保护经费等四项基本条件。
去年底,文化部成立的由各学科权威组成的评审委员会,开始进行“名录”及“单位”初审工作,并于今年1月将初步确定的名录推荐名单向全社会公示。2008年2月1日,文化部组织召开全国古籍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第二次会议,审议并一致通过了2392部名录及51家重点保护单位推荐名单,并上报国务院。
有关专家表示,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以历史悠久、典籍丰富著称于世。作为中华悠久灿烂文明载体的文献典籍,尤其是其中的古籍善本弥足珍贵,是前人遗留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一脉相承的历史见证,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建立《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命名“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是国家古籍保护工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全国古籍保护工作的重要抓手,将对我国的古籍保护工作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新华网 2008年11月10日 08:11: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