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详见《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年报》第25页。又见《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概览》第61页,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编,1930年1月出版。
[2]许珏:《北师大民间文学教研室的昨天与今天》,《钟敬文教育及文化文存》(董晓萍编)第214页,海口:南海出版公司,1991年。
[3][苏联]克拉耶夫斯基原著,连树声译:《苏联口头文学概论》之扉页“内容说明”,上海:东方书店出版,1954年3月。
[5]许珏:《北师大民间文学教研室的昨天与今天》,《钟敬文教育及文化文存》第217页。
[7]纪言:《北京师范大学举办暑期民间文学讲习班》,《民间文学》1979年第10期。
[9]《全国培训民间文学工作骨干经验交流会在京召开》,《民间文学》1982年第9期。
[10]《两年来我国民间文学工作简况》,《民间文学》,1980年第8期。
[11]1950年及以前出版的“概论”类著作主要有:徐蔚南《民间文学》(上海世界书局1927)、杨荫深《中国民间文学概说》(上海华通书局1930)、王显恩《中国民间文艺》(上海广益书局1932)、赵景深《民间文艺概论》(上海北新书局1950)等(上述诸“概论”的详细评述可参见陈泳超《20世纪关于中国俗文学概论与发展史著作述评》)。从学术焦点和作品分类等几方面看,这些著作与1950年以后,尤其是1980年以后的众多同类著作都不能视为同一“概论体系”,它们对现行民间文学学科的学术影响力也相对有限,因而本文不拟就以上著述展开讨论。
[12]许珏:《民间文艺学的开拓者和引路人——钟敬文先生教学和研究活动简介》,《钟敬文教育及文化文存》第204、205页。
[13]钟敬文:《民间文艺新论集·付印题记》,第1页,北京:中外出版社,1950年。
[14]参见钟敬文《民间文艺新论集·付印题记》,第4-5页。
[15]许珏:《民间文艺学的开拓者和引路人——钟敬文先生教学和研究活动简介》。
[16]参见许珏《北师大民间文学教研室的昨天与今天》,《钟敬文教育及文化文存》第213页。
[17]王晓葵:《日本民俗学的新视野——从两部日本民俗学概论谈起》,《民俗学刊》第四辑,澳门出版社,2003年6月。
[18]乌丙安致笔者的一封信《关于“民间文学概论”教材的史实备忘录》,2003年11月22日。此说得到柯扬教授证实。
[19]钟敬文:《民间文学概论·前言》,第3、7页,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
[20]钟敬文:《民间文学概论·前言》,第6、7页。
[21]许珏:《北师大民间文学教研室的昨天与今天》。
[22]因日本没有“民间文学概论”教材,此处暂以“民俗学概论”来进行类比。
[23]详见王晓葵《日本民俗学的新视野——从两部日本民俗学概论谈起》。
[24]“大词”(large words)主要是指一种可反复使用的传统的叙事单元,小至一个特性形容修饰语,大至一个场景结构。可参见朝戈金《口头诗学五题:四大传统的比较研究》,《东方文学研究集刊(1)》,湖南文艺出版社,2003。
[25]因为作者没有对长篇民歌和短篇民歌进行定义,本文只好照字面意思进行理解。
[26]匿名作者:《民间文学概论新编》,“北京市社会科学理论著作出版基金资助”申报项目,2003年。
[27][美]托马斯·库恩著,金吾伦、胡新和译:《科学革命的结构》,第124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28]巴莫曲布嫫:《“民间叙事传统格式化”之批评》,“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网络会议”论文,2003年7月。此为巴莫博士论文《史诗传统的田野研究》之一部分。
[29]周星:《中国民俗学研究的“区域本位”和“事象本位”》,《中国民俗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民俗学会秘书处编,2003年11月。
[30][美]托马斯·库恩著,金吾伦、胡新和译:《科学革命的结构》,第16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