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禁忌是一种常见的民间宗教现象,从远古社会一直延续到当今。长期以来,禁忌被视为消极的巫术,对其社会功能的认识主要侧重于消极的方面。既然宗教禁忌的生命力如此强大,那么就其存在的社会需求和合理性进行探讨是很有必要的。论文从禁忌规定着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神圣的时间秩序和社会分类体系,以及支持对于族群的认定四个方面,揭示了民间宗教禁忌的独特功能。
[关键词] 民间禁忌;功能;自然;信仰;族群;时间秩序
[中图分类号] K892.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7214(2004)03-0032-05
宗教禁忌在宗教学、人类学上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话题。“禁忌”这个词,国际学术界统称为“塔布”,源于中太平洋波利尼西亚群岛土语,音译为“Taboo”或“Tabu”,我国也音译为“塔布”。现在已成为人类学、宗教学通用的词语。波利尼西亚人信仰和崇拜一种被称之为玛那(Mana)的神秘力量,相信凡是具有“玛那”的人或物都是危险的,不可接触。否则,必将受到超自然的灾难性惩罚,轻者危及个人,重则祸延民族。1816~1824年,埃利斯在太平洋群岛居住了8年,并于1829年出版了《波利尼西亚研究》一书,对波利尼西亚人的“塔布”做了系统而翔实的描述。从此,大量的田野(实地)调查报告相继问世,人们认识到绝不是只有太平洋群岛的人才有宗教禁忌。迄今所知,世界上所有的民族无不具有宗教禁忌。
德国文化哲学大师恩斯特·卡西尔(Ernst Cairer)在他的《人论》一书中说:“禁忌体系尽管有其一切明显的缺点,但却是迄今所发现的惟一的社会约束和义务的体系。它是整个社会秩序的基石。社会体系中没有哪个方面不是靠特殊的禁忌来调节和管理的。统治者和臣民的关系,政治生活、性生活、家庭生活,无不具有神圣的契约。这同样适用于整个经济生活。甚至连财产在一开始似乎也是一种禁忌制度:占有一个物或人——占有一片土地或同一个女人结婚——的最初方法,就是靠—个禁忌号来标志他们。”禁忌是建立在对超自然的灵力崇信的基础上的,后世出现的大量禁忌,也是迷信的产物。但不论怎样,禁忌又是顺应历史和当时人们生存心态的要求而出现的,并且以其最严厉的最有效的方式规定着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神圣的时间秩序和社会分类体系以及支持对于族群的认定。
一、 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禁忌在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不仅在人们的心理上,而且在客观事实上都使两者变得更为亲近和和谐。这是化对抗、排斥为顺应的良好方式,显露出人们的生存智慧。
在整个动物王国中,猪是把碳水化合物转化为蛋白质和脂肪的效率最高的动物之一。
然而,有些民族的族民和宗教教民禁忌食猪肉,甚至不能去碰活猪或者死猪。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历史》中说:“在埃及人的眼里,猪是一种不洁净的畜类。……如果一个埃及人在走路时偶然触着了一只猪,他立刻就要赶到河边,穿着衣服跳到河里去。”许多人类学家对这种现象一直很感兴趣,已成为各国学者们共同关注的一个命题。
美国人类学家马文·哈里斯(Marvin Harris)从环境生态学的角度,分析了上帝要吃反刍动物而排斥猪的原因:古代以色列人所饲养的牛、绵羊、山羊,在古代中东地区是最重要的食物生产种类,以含有高度纤维素的植物为食料。它们不会与人类争食,反而会通过提供肥料和拉犁的牵引劳力而促进农业生产。它们还是毛质纤维的来源,为人类提供服装原料,其皮可做鞋和马具。养猪所能得到收益远不如饲养反刍动物。猪不能拉犁,不会产奶,其毛皮不适合用于纺织和服装。猪的粪便可以肥沃农田,但对可供游牧的茫茫草原益处不大。“古代以色列的猪肉禁忌实质上是一种成本与收益的选择”,“没有哪一个干旱地带游牧的人群是养猪的,原因很简单,很难保护猪群不受炎热、日晒的威胁,在从一个营地向另一个营地的远距离迁移中又缺少水的供应”。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Margaret Mead)曾指出,人类社会从自然环境提供的多种可供食用的食物中进行选择,并以自己所掌握的技术手段来获得这些食物。人类群体的生存显然有赖于能满足其成员营养需要的饮食,然而各个社会满足这些需要的程度,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各不相同。前苏联学者托卡列夫认为:“至于禁杀、禁食猪豕,则因为它是典型的‘定居者’家畜,属农业民族,而游牧民族对农业民族则持之以敌视。”能够爱屋及乌,何尝不可恨人及猪呢!可见,宗教中的禁忌,大量的是顺应人类生活环境的要求而产生的。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