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俗生活世界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俗生活世界

[刁统菊]一九四二年的一个婚礼
  作者:刁统菊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10-24 | 点击数:13607
 

 

[摘要]本文借助在红山峪获得的田野资料初步展现1949年以前山东南部婚俗的风貌,尽量做到对访谈不予增删,仅根据事件的发展顺序稍加整理,通过当事人的回忆描述整个联姻过程。它们包括婚礼之前的提亲、合年命、下通书、下启、开生时、上喜坟、铺喜床、套喜被、填箱、备嫁奁与婚礼中的穿富贵、发嫁、哭嫁、贴喜对、烧喜纸、解轿门、撒帐、拜天地、挑红、抄柜、闹房、喝交心酒、送床、听床,以及婚礼之后的拾柜、开脸、拜家族、拜至亲、叫对月等一系列程序。

[关键词] 1942年;红山峪;婚礼

[中图分类号] K892.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8-72(2004)04-0075-05

“说起我结婚那时侯,可早了。那年我17[①],她19,多少年了?我,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60年了。”76岁的田厚庵说起年轻时的那段时光,眼睛不由得眯了起来,唇边浮起了笑容。而他家里的[②]可不是那种感觉*9押“他家是个孩子堆,一窝小孩,结婚后俺两个经常咯气。以前在门外纳鞋底,他要不愿意,抓过什么东西就扔过来了,可坏了!”李桂云老太太尽管显得一肚子怨气,可是当我们一起聊起两位老人的婚礼的时候,已经结婚59周年的他们仍然和往常一样,有时是相互斗气,但更多的是从心底产生的强烈的共鸣。

李桂云娘家在枣庄市市中区齐村镇陆庄村。她出嫁的时候还是轿夫翻山越岭给抬到红山峪来的。媒人是田厚庵的姑姑,也是李桂云的娘家奶奶的娘家的侄媳妇。虽然绕了很大的弯子,但是两人还是姨表姐弟,田厚庵一直称呼老丈人为姨夫。因为两人的姥姥家都姓周,算起来,两人的母亲还是堂姑姊妹。

他们结婚是在1942年。那个时候,女子找婆家图的是有口饭吃,家里有二亩地的都是好主。[③]男子找媳妇,想找个能干的、长相差不离的,还得知道孝顺老人,不会过日子的[④]可不能找。家里穷点的小伙子,能找到一个知道收干晒湿的就很知足了。再不济的,就找个知道下了雨往屋里跑的[⑤]就行了。

当时年月虽乱,但合年命还是不可缺少的。两家都很重视这个。田厚庵属虎,李桂云属鼠,民间认为猫和虎有师徒关系,所以在属相上鼠和虎是相克的。但是,李桂云是“海中金”,田厚庵是“炉中火”,俗话说“好金赶不过海中金,好火赶不过炉中火”,因此这样看来还算是上等婚。

两家既然是亲戚,相互之间自然都很熟悉,而且媒人是田厚庵的亲姑娘[⑥],李桂云父亲管她叫表嫂,李家没有打听田家的境况。田厚庵认为“都是亲戚,也用不着相家,还有个什么相头?”。不过,李桂云认真地说:“爷娘都没来相家。要是来过一趟,我就不愿意了。”田厚庵家里的确有不少孩子,他母亲在他结婚之前不久生了个女儿,加上他本人是长子长孙,家里有很多小孩需要照顾。李桂云嫁过来以后,经常到河里洗小孩衣服和尿布。

两人各方面条件相当,而且又是亲上加亲,两家老人对这门亲事还算满意。于是,就由田家确定一个双日子,媒人在中间忙活,通知李家有所准备。媒人的丈夫也就是田厚庵的姑父带着一个辈分低一辈的男子(也是媒人来选择)背着通书,早晨在田家吃酒席,中午到李家吃同样的酒席。两家都要找人作陪。所谓通书,俗称“红纸绿帖”。它实际上是十六开的红纸一张。至于上边有没有写字,结婚这么多年了,两个老人谁都不记得了。不过,有字没字不影响通书的效用。有了通书,李桂云就“生是田家的人,死是田家的鬼”了。当时,有点东西的人家随着通书带有两块银元压通书。但是,田家实在太穷了,连压启的麸子都没有,别说钱了。

定下亲事后不久,田家觉得家里实在是需要人手,于是很快就下启。下启实际上就是暗示女方,男方不久就要娶亲了,可以准备嫁妆了。李家传话过来,希望有一身衣裳。田家送了四个戒指、四个花叶形的带穗的插针、两副耳坠子,但这些银首饰加在一起也赶不上一个银镯子的重量。此外,还有一身衣裳,大红色、带花,是用南方的麻织出的一种布料,当地叫南麻。田厚庵的父亲在一棵大槐树下捡了一点大烟,将它卖掉以后买了布送给了李桂云。为此,田家还觉得“屈得慌”,觉得拿这么好的一块布说这么个媳妇不值得。李桂云老太太说:“那时还说是缎子的。哪是呀?又厚又硬。后来穿过好几个人。都是当盖路衣。”盖路衣是新娘在结婚当日去新郎家的路上穿的衣服。那个年代,当地人家都很穷,就连南麻的盖路衣都是很好的了,再差一点的也很难置办。有几个姑娘出嫁没有盖路衣,就是找李桂云借的。

虽然田家催着要娶媳妇,可李桂云的父亲舍不得闺女。但是,“好女不中留,留来留去留成仇”。李桂云18岁那年,她爹终于答应了田家的要求。媒人来到李家让开生时,好知道李桂云是哪天生的。然后,媒人带着生辰八字回到田家。田家由老人出面找会看日子的人给找个吉利日子,确定喜日在腊月二十七。进了腊月都是好日子,因此没有什么忌讳,铺床、上轿都不需要镇物。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作者提供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刁统菊]亲属网络与性别建构
下一条: ·[冯骥才]年文化
   相关链接
·[路转红]肃北蒙古族婚礼仪式的变迁研究·[杨桂珍]二零二零年山东省莱州市某村落的一场婚礼调研
·[孙玥菡]从青岛婚礼中“饽饽”的使用及制作变迁看“非遗”利用·[王优]浅探汉族传统婚姻仪礼的历史流变
·[刘菲]浅析现代化浪潮中的关中婚俗变迁逻辑·[刘萌萌]浅析人生礼仪中的吉祥图像
·[李俞霏 梁惠娥]明代中后期山东婚丧礼俗管窥·[李彪]中国婚礼仪式的变迁与国家在场
·[何斯琴]当代传统婚礼的礼俗再造与价值重建·[刘彩珍]节日狂欢氛围与歌谣的共时性呈现
·[文忠祥]民和土族婚礼歌演唱模式及社会功能初探·[金晓晓]浅谈山西省长子县的人生仪礼
·[高忠严]人生礼仪及其蕴藏的真挚情感·[于倩]陈巴尔虎婚礼仪式变迁分析
·[李佳霖]近现代婚礼的变迁·[周瑜]现代婚礼中的传统的回归
·[何斯琴]文本与生活:宋元明日用类书的婚礼知识辑录·[姚慧]霍尔其格嘎查蒙古族婚礼仪式和婚礼歌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王剑]《滇黔土司婚礼记》与西南少数民族土司时期婚俗考·七夕晒晒“古早”的结婚证:清末结婚证一米长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