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口头传统

首页民俗学专题口头传统

[乌丙安]“梁祝”口头遗产与“梁祝”文化空间
——以宜兴“梁祝”文化传承为例
  作者:乌丙安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10-16 | 点击数:9206
 

  因此,我们必须强调:做为口头文学遗产的梁祝,在它的非物质文化的属性里,并不需要求证梁山伯和祝英台是否在某个历史阶段当地实有其人其事,重要的在于这口头传说中的两个主人公及其故事传承是否具备人类文明的代表性和重大艺术价值,是否值得我们对它加以认真的保护。重要的在于史料笔记中的各种记载都是梁祝口头遗产传承流变的最好线索。有了这些记载和大量的口头传说相比照,和传说中许多相关联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相比照,使我们今天测定梁祝传说源流的主线和支线以及认定以宜兴为中心的梁祝文化空间有了更多文化探查的依据。

  说到宜兴梁祝文化空间,就不能不从“文化空间”的科学概念谈起。1998年10月到11月之间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55次大会上作出决议,要用额外基金创立一个奖金,用来激活“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文化空间或文化表达形式”。在这里文化表达形式指的是非物质遗产的各种分类形式,如口头语言类、民间艺术类(包括音乐类、舞蹈类、美术类、戏曲类、曲艺类、杂技类)、工艺技艺类(包括建筑工艺类、工匠技艺类、医疗技艺类)风俗习惯类(节庆类、礼仪类、行业习俗类、游艺竞技类)等表达形式,而“文化空间”则是特别新提出的民间文化展演形式。文化空间指的是某一个民间传统文化活动集中的地区,或某一种特定的文化事件所选的时间;在这里所说的文化空间并不是只指某一个地点,因为从物质文化遗产角度看,地点是指那里有人类智慧创造的物质存留,也可以说是有纪念物或遗址的地方;而文化空间则是一个人类学的概念,它指的是传统的或民间的文化表达方式有规律性地进行的地方。这个新兴的遗产类别在全世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占有较高的比例。从宜兴口头遗产的传承活动方式考察可以看到,在这个地区,早已经形成了梁祝传统民间文化活动集中的地区。在那里已经形成了一个以梁祝口头传承为文化圈的活动空间,在那里不停顿地用多种形式重复展演着梁祝文化遗存。除了反复传播粘附在一系列文化景观上的梁祝口头传说之外,还有一批批农村民间艺人代代相传,用宜兴当地的唱春词、说书、道情、滩黄、弹词等吴歌、民间曲艺和戏曲形式传诵梁祝口头遗产。更为鲜活的是在宜兴的梁祝文化圈中,每逢农历三月二十八日,在宜兴国山左近流传有祭祀梁山伯和祝英台化蝶的观蝶节风俗,届时远近乡邻成群结队前来凭吊梁祝精魂幻化的蝴蝶。所有这些都成为梁祝文化空间最有代表性的文化要素。

  宜兴的梁祝口头遗产在经过了1600年的传承之后,如今已经约定俗成为独具特色的宜兴梁祝文化空间。当然,做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梁祝口头遗产和梁祝文化空间,和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在文化传播的历史长河中,具有某种共生共享的特征,可以预见在广阔的梁祝口头传承文化圈中,还会有一个或两个以上别具当地特征的梁祝口头遗产或文化空间出现。宜兴梁祝文化空间的调查研究和抢救保护已经走在了前列,展示了独具宜兴本土特色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瑰丽面貌,对全面保护中国梁祝口头遗产和梁祝文化空间做出了重大贡献,很值得高度赞扬。

三、关于“梁祝”文化遗产的全面保护

  自从2001年5月18日以来到今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先后公布了两批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47项,其中口头遗产和文化空间项目都占有重要位置。像2001年第一批公布的世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欧洲地区俄罗斯申报的“塞梅斯基口头文化及文化空间”,南美洲地区厄瓜多尔和秘鲁联合申报的“萨培拉人的口头遗产与文化形式”,非洲地区贝宁申报的“杰莱德口头遗产”都是人类口头遗产和文化空间中独具特色的杰出代表。

  我国的口头遗产“梁祝”及其发展的文化空间,能否具备世界级的遗产代表作,还有待于进一步地做好全面发掘、调查、采录、抢救、保存、维护和保护的一系列细致工作,并把遗产保护工作和急于开发利用的相关工作严格地区别开来。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把保护遗产的任务完成得好。宜兴的梁祝文化研究者已经做了以上各项的大量工作,很有成效。

  目前,很有必要按照国际通行的基本操作规程和做法,对梁祝文化遗产进行具体的实施。从全国范围的梁祝口头遗产保护角度审视,我国对于濒危的包括四大传说在内的口头遗产保护和文化空间保护尚处于起步阶段,和国际上在这方面先进的国家相比较,还有较大的距离。要想做好全面保护梁祝文化遗产的工作,还有许多必不可少的任务亟待完成。

  首先,应当在宜兴及其辐射的周边地区详细调查梁祝口头遗产确切的分布状况,同时确认各地分布的梁祝口头遗产的不同类别的表达形式。同时在以往采录的梁祝传承作品基础上,全面普查并录制民间各路艺人口传梁祝艺术作品的原形态现场声像,精选梁祝口头遗产表达的范本或代表作。全面采录有关梁祝文化空间的各种仪式性的活动过程,其次,进一步着手建立现代科学管理和现代科技手段维护的资料馆和数据库。在进行这项保护工作时,最为关键的是全面系统地查访梁祝口头遗产的艺人、传人的传承线路和传承系谱,同时记录他们传承梁祝口头遗产的技艺流程,作为他们宝贵的无形资产保存起来,建立详细的梁祝口头遗产艺人或传承人档案,建立对艺人、传承人的保护机制和下一代传成人的培训制度。梁祝文化研究者对所有口头记录文本做好语言表达形式的鉴定,对口头遗产在各阶层、各城乡社区、各年龄段群体中的流传现状做出确切的调查和分析,最后在实施保护的宗旨下,积极加强深入广泛的梁祝口头遗产和文化空间的研究,推动梁祝口头遗产的传播,特别是在青少年群体中开展有益的传播,更有保护遗产的深远意义。

  在这里顺便提醒从事口头遗产保护的文化工作者,当前对于同为四大传说的《牛郎织女》、《孟姜女》、《白蛇传》等的全面抢救和保护的任务,也存在着和以上《梁山伯和祝英台》口头遗产极其相似的问题亟待科学地认真解决,切不可在保护与开发利用上不切合实际地一哄而上出现跑题和走样。只有像宜兴对梁祝口头遗产的保护那样做艰苦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才能够取得重大成果。

  纵观今天梁祝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工作,正任重而道远。宜兴的梁祝文化保护工程正在积极有效地乘胜推进,可望在不久的将来取得更大的成功。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丙安小屋——乌丙安空间

上一条: ·[施爱东]从梁祝传说的结尾看民间故事的生长机制
下一条: ·[黄涛]旧上海的流行语
   相关链接
·[王圆圆]文化空间的再造·[梅联华]浅析非遗手工技艺文化空间的依托
·[马兰]城市化背景下文化空间对“地方”的再造问题·[刘贺娟 陈志生 罗姣姣]文化空间再造与民族认同建构:“东归那达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机制
·[高睿涵 刘婷]“文化空间”再分类·[樊存常]伏羲女娲 定情峄山 梁祝读书 峄山结缘 走进峄山 探寻情源
·[袁歆 刘忠帆]梁祝传说书院文化景观叙事历史演化研究·[樊存常]孔孟故里山东济宁 梁祝文化保护旅游开发利用研究
·[张跃]春节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共享性意义·[朱刚]交流诗学模型及其在西部民族地区传统歌会研究中的应用
·[张晨]记忆“过往”与记忆“未来”:圩场的两种发展面向·[孙芳]大运河山东段木版年画文化空间的建构
·[李琦]城市化进程中庙会文化空间的重构·[张晨]“圩”场情感交融的历史过程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地方经验
·[孙芳]画中“戏”·[萧放 贺少雅 鞠熙]文化礼堂建设的经验、问题与对策
·[黄旭涛]节日文化的空间特点及其重建意义探讨·[孟令法] “不在场的在场”:图像叙事及其对空间神圣性的确定
·[刘国臣]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性保护的实践·[余仁洪 王浩威]非遗保护视角下的文化认同构建方式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