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话学在经历了从面临“中国神话贫乏”到探讨造成“贫乏”的各种原因的早期阶段,又经历了尝试把零星、断片的神话材料复原成古神话系统的努力,再到无限扩大神话范围的“广义神话”论的提出,又过了二十几年,艰难地走了将近一个世纪里程的徘徊之路。其间,也并不是没有学者做除此以外的其它学科探索,应当公正地说,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出现了探究中国神话的科学预见和科学实践,由于它们的努力和把年当目光投入到古典文献上研究神话的学术主流稍有疏离,所以长期以来它们被神话学界摆到了不引人注意的位置。现在看来,这种现象是不甚公正的。实践证明,正是这条科学的神话学发展道路使中国神话调查研究终于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早在1933年4月钟敬文发表了他的著名论文《答爱伯哈特博士谈中国神话》。①这是针对德裔美国民俗学家爱伯哈特在中国工作期间给他的来信中发表了关于中国神话贫乏的言论所写的答辩信。他指出:
“中国的过去,因为种种的关系,在比较古老的一些文献上,仅保存了若干断片的、简略的神话和传说。一些欧洲和东方的学者,由此便形成了一个共同的见解,认为中国文化史上没有产生过象古代希腊、罗马或北欧等那种比较有体系的或情节完整的神话和传说。这种见解的正确性,我觉得是颇可怀疑的。中国比较古老的文献上所保存的神话和传播,有着过于缺略或破碎之嫌,这是不容否认的事实。但因此断定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上,必不会产生比较有体系的或情节完整的神话和传说,那先就论理上讲,也不是很通的吧。何况在事实上,更有着足以摇撼这‘见解’的证据呢?”“过去‘浩如烟海’的文献中,固然相当保存着古神话和传说,但现在还泼辣地存活在民间的农夫、樵子、渔妇们的口碑中的神话和传说等,真可说是相当充实的、闪光的宝库!”“有意研究或编辑中国神话和传说的学者,不从这些着眼,而仅仅抱着两三册比较古老的文献,口里高嚷着中国神话和传说的不存在或稀少。这不是很通达的学者所应有的态度。”
钟敬文的批评和意见指出了如何纠正那种认为中国神话贫乏见解的正确方向和方法,即向民间存活着的口碑神话做搜集采录,一定会取得丰硕成果。半个世纪以来,遵循这条科学道路终于在神话学的发展上有了惊人的建树。1992年秋,钟敬文再次写到他与爱伯哈特当年这场论辩时,充分验证了当年他的科学预见的正确性。他说:
“如今,认为中国没有神话,或者十分贫乏的时代早已成为过去。中国神话,特别是近40年来搜集的少数民族神话,包括古代典籍和现在民间口碑的,活在民众信仰中的神话是非常丰饶的,这是中外学者都会承认的事实。而当年一部分外国学者对中国神话的误解和偏见,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却成了对我们那一代学者的一种鞭策、一种激励,一种促进。”②
这里所说的对中国学者的鞭策、激励,实际上经历了不只一代,而是几代,直到今天仍然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从30年代钟敬文的《盘瓠神话的考察》③到芮逸夫的苗族洪水神话与伏羲女娲神话的人类学调查成果,④再到40年代初闻一多的《伏羲考》⑤这一多民族共生神话的人类学考察集大成的著作发表,已经用科学的实证打破了“中国神话贫乏”的偏见和震动了国内在典籍中寻取神话抱残守缺的人的自卑心理。这个科学的神话学传统,经过了最近20年的继承发扬,终于在全面发掘中国原始神话遗产方面创造出文化史上的奇迹。那就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现在的中国多民族的创世神话的大发现。
众所周知,古代神话的核心部分是创世神话,即宇宙起源神话、人类起源神话、文化起源神话等“本格神话”。以往所谓的中国神话贫乏的说法,也主要指的是中国缺少创世神话。仅有的盘古开天辟地神话只见于唐代《艺文类聚》引西汉徐整《三五历纪》中的简单记述。女娲补天神话始见于《淮南子·览冥训》,也只是“二度创世”的断片故事。女娲抟土造人神话始见于《风俗通》的几句零散记载。所以从全国56个民族民众口碑上采录创世神话就成为重中之重的当务之急的科学任务了。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民俗学博客:丙安小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