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历史民俗学

首页民俗学专题历史民俗学

[施爱东]骊靬传说:竞择生存的历史叙事
  作者:施爱东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10-16 | 点击数:11603
 

    1989年以来,甘肃永昌的一个小村寨引起了举国媒体的持续关注。在永昌县城南10公里有个者来寨,据说是西汉骊靬古城遗址。有学者认为,所谓骊靬,就是西汉时对古罗马的称呼。古罗马怎么会与甘肃的一个小村寨扯上关系?又据说,在公元前53年,有一支古罗马军团远征失败后神秘失踪,这些失踪的士兵后来被汉军降服,并被安置于骊靬城,也即现在的者来寨。两千多年后,者来寨的村民们居然还遗存了“祖先”的许多体貌特征:高鼻、深目、黄毛、卷发等等。

2006年,《中国青年报》两个记者专程来到永昌,向县城居民打听有关古罗马军团的传说,卖票的车老板就是一个永昌人,她说自己以前从没听说过什么古罗马兵团后裔的事情,只是这几年县上抓旅游搞宣传才知道的。”[1]永昌街头,不论男女老少,个个都听说过这些传说,而且逐渐地相信骊靬古城就是古罗马军团的居留地
传说的始作俑者是英国汉学家德效骞(Homer H.Dubs),他在出版于1957年的《古代中国一座罗马人的城市》中提出一种假说:古罗马叙利亚总督克拉苏率领罗马军团东征安息失败后,一些逃脱的士兵曾经流徒中亚,投奔郅支单于,公元前36年,西汉将领陈汤攻灭郅支,这支罗马军队被当作战俘带回中国,安置于骊靬城[2]。德效骞的骊靬传说旁征博引,曲折离奇,在西方影响不小。
这一传说引起中国社会广泛关注始于1989年,《参考消息》930转发了一则法西社新闻《中国西部有古罗马城市》,说一名澳大利亚教师戴维·哈里斯在甘肃发现了古罗马军团的具体流落地点。西北民族学院历史系的关意权教授是哈里斯的合作者之一,此前他们已经有过较长一段时间的合作,经过文献阅读与实地考察,他们将追寻的目光停留在了甘肃永昌的者来寨[3]这一事件随后经《人民日报》以《永昌有座西汉安置罗马战俘城》[4]为题进行了详细报道,引起巨大反响。还有语言学者撰文作证,西方几大语系中,“军团”往往特指“罗马军团”,发音均为“骊靬”。
这是一个非常诱人的历史考古课题,先后有许多知名学者投入其中,如台湾费海玑、北京杨希枚、常征、杨共乐、山东张维华、上海葛剑雄等。兰州大学历史系刘光华教授是最坚决的反方代表,他提出的另一个假设是,《史记》等史书中提到的“黎靬”是埃及亚历山大城的对音,公元前30年之前的古罗马不能称做犁靬,因此,骊靬城与古罗马军团无关[5]。进一步研究后,刘光华做了一些修正,认为骊靬是犁汗的音转,是用来安置西汉犁汗王部众而不是古罗马俘虏的,另外,从时间上看,西汉骊靬设县的时间也不会晚于陈汤攻灭郅支单于的时间[6],所以说,骊靬城与罗马军团没有关系。至于那些具有欧化体貌特征的村民,“当与中亚各族定居河西者之后裔有关,未必就是什么古罗马人与当地民族通婚遗传的后裔。”[7]
西北师大李并成则从另外一个角度否定了者来寨为骊靬城说。他在实地考察中发现者来寨气候寒凉,地表粗糙,满地砾块卵石,地面坡降较大,农耕条件极差,而且偏离丝路大道,又非军事要口,并不具备设立县城的条件。另外,从者来寨考古遗物看,只有元明以后的遗物,未见任何更早的遗迹,因而断定者来寨的开发应是元代以后的事。该村韩建福、李茂华等许多长者也说,相传者来寨最早是元代时蒙古人修的马圈。由此可见,即使历史上曾有过一个骊靬城,那也不可能设在者来寨[8]
刘光华的同事汪受宽教授也对此进行了关注,先后发表了《驳古罗马军团安置骊靬说》和《骊靬县名由来与设置年代检论》,汪受宽查检了大量的文献,认为自己能够“以确凿的史实批驳古罗马军团安置于骊靬城的说法,指出,突围罗马军团之说是张冠李戴,郅支单于的阵式和城建不必罗马人参与,骊靬城为公元前121年-前111年沿用匈奴犁汗旧名所建,永昌者来寨的考古和人文资料都与罗马人无关。”[9]
反方的声音大都发表于《兰州大学学报》《甘肃社会科学》《西北民族研究》《敦煌学辑刊》这样的纯学术期刊上。普罗大众当然不会有机会,也不会有兴趣去阅读这些专业的学术论文,因此这些质疑的声音只能在学术的小众中取得部分共鸣。
那些被刘光华批为“实在有些滑天下之大稽”的正方观点,却往往是大众传媒的喜爱。像《科学之友》《民族团结》《中国旅游》《新西部》这样的普通文化期刊以及几乎所有的报纸,都更愿意刊发一些诸如《古罗马军团失踪悬案》《大漠深处的古罗马人后裔》《古罗马第一军团失踪之谜》具有轰动效应的新闻。大众传媒拥有比学术期刊多得多的读者,因而具有更加强大的传播能力。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作者提供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萧放]地域民众生活的时间表述——《荆楚岁时记》学术意义探赜
下一条: ·[张勃]从官方建构到民间传统:中和节的故事[1]
   相关链接
·[于玉蓉]神话想象与历史叙事的同质与互文·[包海青]神话原型到历史叙事:蒙古族感光型起源传说生成的思维模式探究
·[于晓雨]岱阴后石坞信仰空间中的代际传承及历史叙事·[林德山]历史叙事与景观生产:日照茶文化研究
·[冯文开]史诗:诗性的历史叙事及其认同功能·[毛巧晖]民间传说、革命记忆与历史叙事
·[李一如]口传史诗的历史叙事嬗变及史学价值 ·[汪荣祖]现代中国:“重新发明”还是“重新发现”?
·[杨倩如]史学理论视域下的“历史叙事”研究·[胡继华]在神话和科学之间追寻历史诗意
·[张勃]历史人物的传说化与传说人物的历史化·[朱浒]作为历史叙事的生活世界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