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平行学科

首页民俗学文库平行学科

[张丰乾]“听”的哲学(修订版)
  作者:张丰乾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10-18 | 点击数:21930
 
 
3.圣,知天道;智,知人道。
 
马王堆帛书《老子》甲本卷后古佚书之四(《德圣》)把“圣”和“天”,“智”和“人”联系起来:
 
圣者,声也。圣者知,圣之知知天,其事化翟。其胃之圣者,取诸声也。知天者有声,知其不化,知也。
 
圣,天知也。知人道曰知,知天道曰圣。
 
郭店竹简《五行》对“圣”“智”有类似的定义:
 
君子道,聪也。闻而)知之,圣也,圣人知天道也。
 
帛书《五行》篇对“圣”“知”的理解和郭店楚简相似:
 
君子之道,聪也;闻而知之,圣也;圣人知天道,知而行之,圣<>也。见而知之,知也,知而安之,仁也。
 
圣始天,知始人。
 
圣为崇,知为广。
 
可见,“圣”还是要比“智”高超一些。《孟子》中“圣”的地位也是最高的:
 
仁之于父子也,义之于君臣也,礼之于宾主也,智之于贤者也,圣(人)之于天道也,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谓命也。
 
——《孟子·尽心下》
 
4.圣:收韵;智,发声。
 
简帛《五行》对“圣智”的讨论不厌其烦,又提出了条理、始终和集大成的问题:
 
君子之为善也,有与始,有与终也。君子之为德也,有与始,无与终也。
 
金声而玉振之,有德者也。金声,善也;玉音,圣也。善,人道也;德,天道也。唯有德者,然后能金声而玉振之。
 
颜师古注《急就篇》:“钟则以金,磬则以石”。“金、石”之间有根本的一致性:“故圣人所由曰道,所为曰事。道犹金石,一调不更;事犹琴瑟,每弦改调。”(《淮南子·氾论训》)但是,钟和磬的声音各不相同,“钟之与磬也,近之则钟音充,远之则磬音章,物固有近不若远,远不若近者。”(《淮南子·说山训》)它们的作用也有区别,分别对应于“圣”(收韵)“智”(发声)。
 
古人对玉有特殊的兴趣,思想家们也做了精致的发挥,大体上是认为它是集各种美德于一身的。《说文解字》:“玉,石之美者,有五德者。”(段玉裁补者字)分别为:“仁、义、智、勇、絜”。《管子·水地》更提出:
 
夫玉之所贵者,九德出焉。夫玉温润以泽,仁也;邻以理者,知也;坚而不蹙,义也;廉而不刿,行也;鲜而不垢,洁也;折而不挠,勇也;瑕适皆见,精也;茂华光泽,并通而不相陵,容也;叩之,其音清抟彻远,纯而不淆,辞也;是以人主贵之,藏以为室,剖以为符瑞,九德出焉。
 
《礼记·聘义》中记载孔子解释了为何玉受到特殊重视的原因:
 
子贡问于孔子曰:“敢问君子贵玉而贱,碈者何也?为玉之寡而碈之多与?”孔子曰:“非为碈之多故贱之也、玉之寡故贵之也。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队,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诗》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之也。”
 
与发声、收韵相同的是,在音韵学上,“收韵”也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事情,要特别注意:
 
夫人欲明韵理者,先须晓识声音韵三说。盖一字之成,必有首有腹有尾。声者,出声也,是字之首。孟子云:“金声而玉振之。”声之为名,盖始事也。音者,度音也,是字之腹,字至成音,而其字始正矣。韵者,收韵也,是字之尾,故曰馀韵。然三者之中,韵居其殿,而最为要。凡字之有韵,如水之趋海,其势始定。如画之点睛,其神始完。故古来律学之士,于声与音固未尝置于弗讲,而唯审韵尤兢兢。
 
──《词苑萃编·音韵》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文章来源:国学网·学灯 2008年第3期

上一条: ·[尚杰]时间概念的历史与被叙述的时间
下一条: ·[郭于华]重读农民学经典论题
   相关链接
·巴莫曲布嫫:加快构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数据中心·[刘丽丽 陈刚]纸上看花与乡野听歌
·[施爱东]民间文学的学“术”问题·[施爱东]民间文学学科建设与共同体意识
·民俗学译本:让世界了解哲学社科中的中国·[施爱东]讲故事的民俗学:非常事件的正常解析
·[施爱东]中国民俗学的学派、流派与门派·[王心怡]交流实践及其文本再生产:以粉丝群体中的个体履职与秩序建构为例
·[施爱东]中国民俗学的学派、流派与门派·[王杰文]民俗研究的哲学根基
·[康丽]实践困境、国际经验与新文化保守主义的行动哲学·[江帆]满族民间叙事中的生态思维与哲学意蕴
·[郭恒]《山海经》在海外的神话学研究·聆听百年前的“中国记忆”——“中国早期音声档案的数字化建档与共享”圆桌会议综述
·元宵节将至,听习近平讲传统美德·[刘奕伶]民俗的批判与批判民俗学——葛兰西论民俗
·[李牧]被遗忘的声音:关于听觉民俗、听觉遗产研究的构想·[贾云鹏] 少数民族诗歌翻译的哲学思维
·[刘智杰]试从费希特的“自我”哲学解析其风俗思想·[刘奕伶]葛兰西论民俗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