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永乐大典》中的山海经图
在明代有图的《山海经》本子中,是否留下张僧繇、舒雅绘图的踪迹呢?让我们从目前所知明初最早的《山海经图》谈起。
成书于明初的《永乐大典》九一0卷里,山海经图只有两幅,一是《海外东经》的奢比尸图,二是《海内北经》的据比尸图[图34],两图均有简单说明。这两幅图是作插图用的,很可能采自已有的山海经图。如果我们把《永乐大典》的奢比尸图与胡文焕的奢尸图[图35],把据比尸图与蒋应镐同名图[图36]作一比较,便会发现,二者在形象造型上有相似的地方,它们之间很可能有某种传承关系,从中或许可以找出山海经图传承之链的某些缺环。
三,清代吴任臣图本有70多幅图,采自明胡文焕图本。
具体说来,吴氏图本的144幅图中,有71幅,亦即将近一半的图像,其形象造型、构图采自胡文焕图本;其中,五卷《山经》占56图,十三卷《海经》只占15图。吴氏图本采用胡氏图本之图像的情况,大体可分为两种:
其一,形象造型与构图完全相同,这种情况占绝大多数。如《南山经》的类、0;《西山经》的凫徯、鼓、文0鱼、陆吾、毕方、天狗、神0、蛮蛮(兽)、駮、人面鸮;《北山经》的马腹、飞鱼、泰逢、骄虫;《海外南经》的厌火国;《海外西经》的蓐收;《海外北经》的烛阴、相柳;《海外东经》的奢比尸、雨师妾;《海内南经》的枭阳国、巴蛇、旄马;《海内北经》的驺吾;《大荒东经》的应龙、夔;《大荒北经》的强良,等等。读者翻开山海经图,这样的例子处处可见。
值得注意的是,吴任臣在借用胡本图像时,有时候只考虑图像,而忽略了经文的内容,出现了图文牴牾的现象。我们在前面讨论胡文焕图本的特色时,曾经指出,胡氏的图、图说常常出现与经文不一致的地方,经文传抄有误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
例1,《北山经》有竦斯鸟,经文记载这是一种“状如雌雉而人面”的鸟,但胡氏图说却误记为“状如雌雉,反(按:疑为“人”)面”,于是便出现了与经文完全不同的非人面的竦斯鸟(见[图31])。有趣的是,吴任臣采用了胡氏的非人面的竦斯鸟形象,但在图释上,却根据经文写为:“状如睢(按:系“雌”字之误)雉而人面,见人则跃,出灌题山”[图37]。
例2,《北次三经》有〇马,《海外西经》有乘黄,胡氏图均因传写与读音之误,都出现了与经文不同的异形图象,吴氏图本同样不加考虑,一律照搬。
其二,吴任臣借用胡氏图本的基本造型,局部有变异。
例1,《南山经》柢山有0鱼,经云:“其状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0下。”胡氏图说云:“状如牛,陆居,蛇尾,有翼在膊。”胡本的0鱼图为兽首鱼身,蛇尾有翼,四只牛蹄,可在陆地奔跑[图38]。而吴本的图释一如经文,其图整体造型与胡本相似,兽首鱼身,蛇尾有翼,所不同的是无足,便于陵居[图39]。
例2,《山海经图》所见肥遗之蛇有二:《西山经》太华山之肥〇,六足四翼;《北山经》浑夕山之肥遗,一首两身。胡氏图本把上述二者合二而一,出现了蛇头龙身、六足四翼、两条蛇尾的肥遗蛇,名曰〇〇[图40]。而吴任臣为肥遗蛇设两幅图:太华山的肥〇蛇头龙身,六足四翼,其图取自胡本,所不同的是,吴本图只有一条蛇尾[图41];而浑夕山之肥遗,是一条一头双身蛇。
综上所述,吴任臣《广注》图本大量采用胡文焕《山海经图》的图像,使我们有理由相信,胡文焕图本是张僧繇、舒雅与吴任臣图本之间传承之链上的一个不可忽视的中间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胡文焕有可能以张、舒图本作为借鉴和参考。这一现象对我们探讨古图与今所见图之间的传承系统,再现古图的原貌,进一步探讨《山海经》这部有图有文的奇书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文章来源:邓启耀的博客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