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学术史反思

首页民俗学专题学术史反思

[董晓萍]民族觉醒与现代化──西方民俗学30年回眸
  作者:董晓萍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4-09-18 | 点击数:19138
 
总而言之,我们可以从现代西方民俗学者的民间叙事文学研究中,发现他们所强调以下主要观点:
(一)在民俗学参与民族化和现代化的建设的过程中,往往遇到种种边界的问题,这时,民间叙事文学起到了复制和引导解决问题的思路的作用。它提醒人们注意:我们是谁?他们是谁?他们和我们是什么关系?
(二)在现代社会的认同结构中,民俗是被反复应用的。民俗学者应考察在这一进程中民俗被应用的范围。
(三)当民俗学者表述这一范围的时候,应该考虑到新旧民俗都已被镶嵌到民间叙事文学的文本之中。
(四)在分析方法上,要注意文本中的和谐因素与不和谐因素。那些和谐的因素有可能使不同的民族集团和平共处;那些不和谐的因素有可能与政治权力的关系爱昧不清,因此一般都被否定。采取这种方法,叙事文学研究还有可能成为民俗学者研究人们的行为模式的起点。
(五)在研究者的学术意识上,要避免近距离地使用民俗资料,要善于采取局外人的角度,观察那些操纵本地文化集团的外部权力,以及在更广泛的社会历史范围内的人类活动情况,然后,再对民俗资料作详细研究。
 
 
【参考文献】
1 Barth,Fredrik,ed.,1969:Ethnic Groups and Boundarids.Boston.
2 Bauman,Richard,1971:Differential Identity and the Base of Folklore. Joumal of American Folklore 84:31-41.
3 Bausinger,Hermann,1982:"Senseless identity",Symposium on Identity, Personal and Socio-Cultural,Uppsala,August 23-28,(mimeo).
4 Bausinger,Hermann,1995:Ethnicity and Cultural Identity in Europe,in Tradition and Cultural Identity,Lauri Honko,ed.,Turku:Nordic Institute of Folklore.
5 Brunvand,Harold.J,1968:The Study od American Folklore:An Introduction .W.W.Norton & Company,Inc.
6 Dundes,Alan,1965(ed):The Study of Floklore.Englewood Cliffs:Prentice-Hall.
7 Dundes,Alan,1980:Who Are The Folk?In:Alan Dundes:Interpreting Folklore.Bloomington:Indiana University Press,1-19.
8 Honko,Lauri,1995:Tradition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ultural identity and strategies of ethnic survival,European Review Vol.3,No.2,131-146.
9 Wilson,William A.1976:Folklore and Nationalism in Modem Finland.Bloomington:Indiana University Perss.
10 Stein R.Mathisen,1995:Identity and narratives folklore studies.Turku:Nordic Institute of Folklore.
 
(刊于《民俗研究》199802期)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李跃忠]略论20世纪以来的中国影戏民俗研究
下一条: ·[阎云翔]欧美民俗学略说
   相关链接
·[张静]西方民俗学与谣言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