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特·翁的另一个伟大贡献是区别原生口语文化(primary orality)和次生口语文化(secondary orality)。
所谓原生口语文化就是文字产生之前或文字使用之前的社会文化,包括所谓古今“蛮族”的文化。在这个创新术语出现之前,人类学、民族学等研究初民社会的学科和学者使用了一些负面的、歧视性字眼比如“原始人”、“野蛮人”、“蛮族”、“落后”、“低等”,甚至在伟大学者的伟大著作里都留下了时代局限的痕迹,比如列维-斯特劳斯的《原始心态》、弗兰兹·博厄斯的《野蛮人的心灵》、杰克·古迪的《野蛮人心灵的驯化》。此外,各学科还普遍使用一些貌似中姓的术语比如“前逻辑”、“前文字”、“无文字”的术语。翁认为,所有这些标签都可以用口语文化-书面文化的两极性来说明,都可以用口语文化到书面文化的转变来解释。
我们用他的定义来说明口语文化:“所谓原生口语文化就是不知文字为何物的文化”,“所谓原生口语文化就是尚未触及文字的文化”,“我将毫无文字或印刷术浸染的文化称为原生口语文化”。
旗帜鲜明的“原生口语文化”的最大功绩是克服书面文化的沙文主义,避免使用那种非常蹩脚的“口头文献”(oral literature)、“口头文本”(oral text)之类的术语。这样的术语是自我矛盾的,既然是口语,就没有文献,连文本也没有,为什么要把口语和文献连用呢?为什么会有人用这种滑稽可笑的术语呢?那是因为他们没有认真研究口语文化,甚至有意识地贬低口语文化。如果认为口语文化是书面文化的派生、变异、衰减和堕落,这就把两者的关系本末倒置了,从历史渊源来讲口语文化和书面文化的关系是前后相继的关系,不能颠倒过来,何况口语文化还创造了辉煌史诗、神话和传说。
我们再用他本人的话来说明“次生口语文化”:
“电子时代又是‘次生口语文化’的时代,电话、广播、电视产生的文化是次生口语文化”(《口语文化》英文版,第136页,以下引文均为英文版页码)
“次生口语文化产生了强烈的群体感,因为听人说话使人形成群体,使人成为真正的听众……不过,次生口语文化产生的群体感大大超过了原生口语文化里那种群体感——这就是麦克卢汉的‘地球村’”。(第133页)
“广播电视诱发了次生口语文化;其中的遗存性口语和‘文字性口语’(literate orality)尚待我们深入研究。(157页)”
“次生口语文化”恢复了古代口语文化的一些特征,和电子媒介相比,它的确是次生的、第二位的;此时的口头交谈只扮演相对次要的角色,不再享有首要的地位。次生口语文化不是真实的会话,而是虚拟的仿真会话,是一种感觉,一种言语-视觉-声觉构建的公共会话,以电影、广播、电视、电话和互联网等为载体的公共会话。
“次生口语文化”这个概念也有很强大的解释力。
(1)它提醒人们注意高科技时代的口语遗存。在电子时代,严格意义上的原生口语文化难以生存,因为每一种文化都接触到文字,都受到文字的影响。尽管如此,许多文化和亚文化都不同程度地保留着大量原生口语文化的心态,即使在高技术的环境中也存在口语文化的心态。
(2)既然“次生口语文化”或多或少拥有“原生口语文化”的九大属性,它能够比较圆满地解释麦克卢汉所谓的“地球村”时代和“重新部落化”的时代。
那么“原生口语文化”和“次生口语文化”有何区别呢?
两者处在不同的文化史分期和媒介史分期:“电子技术是次生口语文化的技术,次生口语文化不像原生口语文化,原生口语文化是文字和印刷术的前身,次生口语文化则是文字和印刷术的产物,且依靠文字和印刷术。(168页)”
两者的心态和意识不同:“口语人的群体心态之所以形成,那是因为他们没有其他可行的选择。到了今天的次生口语文化时代,我们的群体心态则是自觉的,在按部就班的程序中产生的。今天的人觉得,他们必须要有敏锐的社会意识。原生口语文化里的人转向外部世界,因为他们没有机会转向内部世界;与此相反,我们之所以转向外部世界,那是因为我们已经完成了向内部世界的转移。”(第133页)
为了说明“原生口语文化”和“次生口语文化”的区别,翁描绘了两个历史时期美国总统竞选的不同景观,非常生动形象:
“原生口语文化的旧式的口语文化一去不复返了。1858年,林肯和道格拉斯竞选辩论时,辩论就像艰难的战斗——显然是真正的苦战。辩论常常在户外进行,夏天酷热,烈日当头,灼人肌肤,听众狂热,有12 000人到15 000人之众……每个人讲一个半小时。第一位讲演者讲一个小时,第二位讲一个半小时,然后由第一位讲演者做半个小时的反驳——这一切都是在没有扩音设备的条件下进行的。原生口语文化的风格表现为追加性、冗余性,表现为精心的平衡和高调的对抗,表现为辩论双方密切的互动;每一轮辩论结束之后,辩论人都声嘶力竭、筋疲力尽。如今,电视上的总统竞选辩论完全摆脱了古老口语世界的秩序。听众不在场,不露面,不出声。竞选人舒舒服服地站在讲演台上,做短小的陈述,短小的对谈,一切对抗的锋芒都被磨去棱角,这是有意识的安排。电子媒介不容忍公开对抗的表演。虽然笼罩着苦心经营的自发性,但这些媒介完全受制于一个严密的封闭空间,印刷术遗产形成的封闭空间。这是因为敌视的表演可能会冲破这个封闭的空间,可能会冲破严密的控制。竞选人做出调整,以适应电子媒介造成的大众心理。温文尔雅、文质彬彬的风度压倒一切。”(134-135页)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传播学论坛:2008-07-08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