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学科问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学科问题

[柯杨]民俗学应用研究漫议
  作者:柯杨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10-04 | 点击数:14113
 

   

    要使民俗学的知识在经济领域广为传播,使其成为商品设计人员、生产厂家、推销人员和外贸人员都很关注的信息来源之一,就需要民俗学工作者对经济领域的活动有较深的了解,否则,难免浮泛而论,抓不住要害。如果能同工商界有关人士加强横向联系,甚至进行协作,我想,必定能取得扎实的效果。

  如果使民俗学的知识成为某一地区、某一行业的领导人或决策集团头脑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么,它所起的作用将更加显著。在这个问题上,四川省自贡市灯会的巨大成功,给我们民俗学的应用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经验。正由于自贡市决策集团充分认识到了传统民间灯会在审美上的吸引力,在文化上的认同性和情感上的凝聚力,因此,他们果断地提出:“以灯为媒,广交朋友,振兴经济;以灯为荣,振奋精神,建设自贡。”他们不但使民间传统工艺——花灯进入了国际艺术商品的市场,取得了“以文补文”的经济实效,而且把广泛的经济贸易活动引入灯会机制之中,仅1988年春节灯会期间,就接待国内外厂家、客商和朋友三万六千多人,贸易成交额达二十九亿多元,为自贡市的经济腾飞插上了翅膀。灯会,改变了自贡人的“盆地意识”和“井盐意识”,使他们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灯会,激发了自贡人的开拓精神和竞争意识,使城市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届云南民族艺术节于1988106落下帷幕。这是一次融文化艺术、经济贸易和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活动,它以“艺术搭台,经贸唱戏”开始,又以“艺术开花,经济结果”而圆满结束。12天中,成交额达30亿元。这一切,难道不值得民俗学工作者们认真加以思考吗?

 

经济领域内民俗的应用研究,有着极为丰富的内容,诸如家庭日用品的样式、色彩及包装,广告的设计及其用语的民俗传承,商店和众多服务行业的字号、牌匾、招贴画和标语等等,都会因为人们的文化层次、风俗习惯的不同而对他们的消费心理产生微妙的影响。而商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各个环节中,有许多理论问题也需要从民俗学的角度加以说明或探讨。所以说,在这个领域内,民俗学界的同志们是大有用武之地的。

 

三、民俗学的应用研究与民间文化建设

 

    地处现代城市辐射末端的边远地区和贫困山村,由于交通的不便、经济的落后、群众科学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和传统习俗的根深蒂固,再加上一些基层干部因水平所限,存在着种种认识上的偏差(如什么“经济是硬任务,文化是软任务”、“先抓经济,后抓文化”之类),致使这些地区资源的开发、经济结构的调整、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精神面貌的变革都受到了严重阻碍。许多本应当尽快采取措施的民间文化建设任务,长期处于无人过问的状态。

    另一方面,由于近十年来改革、开放的深入人心和经济的起飞,一些先进地区的农民在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则以空前的热情,自觉、主动地投入了移风易俗的变革潮流之中,勇敢地同一些恶习陋俗告别,创造出了不少符合国情、民情的新风俗,真可谓“衣食足,文化兴”。如河北、山东等省农村中“红自事委员会”和“移风易俗理事会”的建立和对传统婚、丧仪礼的改革(山东临沐县到19879月底,已有4312名农村姑娘先后向姿家退回了彩礼,总计达200多万元);黑龙江和甘肃省根据群众建议,把九月九日重阳节定为“尊老节”;山西一些地方则倡导新婚夫妇结婚种植结婚纪念树;上海郊区各县把现代文化与传统民间文化兼容并举,婕民歌、锣鼓书、宣卷、担子戏与迪斯科、太空舞、铜管乐、时装表演同台演出,出现了各得其宜、各取所需的民间文化活动新格局。这一切,都应当充分加以肯定和支持。至于大中城市居民风俗习惯的变革,其涉及面之广,变化之大,就更加引入注目。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新旧民俗的相互撞击、融合与消长,给我们提出了大量的研究课题,促使我们把目光投向应用研究的广阔领域。

    民俗的演变是客观规律,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陋习的被扬弃,良俗的被发扬以及大量新俗的出现,乃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标志,应当欢呼,值得讴歌!当前,率先富起来的农村,已经出现了“文化热”,广大农民渴求文化上“脱贫”的愿望是那样强烈,使我们这些经常下乡的人十分感动。他们已不满足于只做观众,而是要求变欣赏者为参与自娱者;他们已不满足于传统的、当地的民间文化活动,而是要求把当地与外来、传统与现代结合起来;他们再也等不住当地文化馆站设备的缓慢增添,而是干脆自筹资金、自建房屋、自购设备,变“官办”为“民办”了。这些现象,恰恰说明传统的民间文化活动格局已被打破,种种符合时代潮流的新型民间文艺活动格局正在形成。这种变化,也说明了中国农民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的变化,其意义极为深远。我觉得,因地制宜,采用多种方式,努力促进民间文化活动向“求知、求技、求美、求乐”四结合的方向转化,乃是当前民俗学应用研究的重要视角之一。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作者提供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乌丙安]小议中国民俗学面对的科学环境
下一条: ·[贺学君]民俗变异与民俗学者的立场
   相关链接
·[朱梁灏]家乡民俗学视角下“同乡同业”现象考察·[郑涛]简述东亚民俗学发展史
·[赵李娜]自发写作与自觉反思:当代家庭民俗志书写者的“反身性”探究·[赵家萱 孟令法]非遗热:民俗学科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余宝平]浅谈井冈山红军医药的历史地位与非遗应用初探·[杨馨颖]经济民俗学视域下江苏董永传说丝织文化历史演化研究
·[吴南]从“非遗”周公庙会实践探讨道德在民俗学知识建构中的意义·[王婧依]由安井真奈美的生育研究观现代生育民俗学构建
·[王丹]舞蹈口述史的理论构塑与应用价值研究·[谭肖雄]地域、表征、破厄:后传承时代新南方民俗的“守旧立新 ”
·[邵雅琪]黄石的女性民俗研究:社会制度的性别批判·[尚咿彤]“民间自有序”:民间老物件的都市创造力
·[麋鉨萌]中式恐怖游戏的民俗应用与玩家体验·[路童越]新疆杂话的生活性特征研究
·[陆薇薇]日本民俗学环境研究的路径与方法·[龙晓添]流动的生活·具体的人:中国民俗学研究对象探蹟
·[刘思诚]未完成:鲁迅朝向田野的三个维度·[林诗瑶]空间与地方
·[李正宇]韦大列对中国民俗学发轫的贡献及其意大利学术渊源·[李向振]现代民俗学日常生活转向与实践民俗学的探索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