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清明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清明节专题

民俗学家:清明节应变快乐节?
  作者:专题采写:本报记者 李培 实习生 周豫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04-11 | 点击数:10548
 

  记者手记:如何为传统节日复魂?


  “礼失求诸野”。前几年在韩国,昔日“小邦”轰轰烈烈地要将端午申遗,引发国人对传统节日复兴的大讨论。直到今年开始,中国正式将传统四大节日———春节、清明、端午和中秋定为法定假日,这场对传统节日的拯救行动升格为一场全民运动。

  而连日来,中央文明办、中国文联与山西省人民政府在山西举办“我们的节日·清明节”大型活动,由一直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专家冯骥才率队考察。面对如何过好清明节的话题,冯骥才的发言显得很慎重,他只淡淡地告诉记者:“复兴清明节,不能只靠专家喊出一两个口号,或一两次大型活动就能实现。”

  冯骥才的话,令人想起前不久很多专家喊出的“拯救春节”活动。他认为,传统节日的演化生息有自己的独特规律,但他也认为,将清明、端午定为法定假日,依靠放假的手段,并不能真正拯救传统节日。

  追溯清明节的渊源不难发现,这些传统节日的形式和内容,根深蒂固地与农耕文明土生土长在一起。民俗专家告诉记者,困扰西方人的是自然界的神秘,而困扰东方人的则是人世命运的变幻,因此在古代各个传统节日中往往寄托了“福、禄、寿”等极其世俗的价值观。在现代工业文明之中,如何让这些传统节日附上一个现代“魂”,才是真正的问题要害。

  在眼下对传统文化的复兴热中,人们看到越来越多的“政府唱主角”和“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缘何人们仍感觉传统节日“魂不附体”?专家说,传统节日作为一种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态,其存活的法则必然深藏于民间。而如何唤起传统节日深存于民间的热情,让这种复兴不再是“自上而下”而是“自下而上”慢热起来,也许才是为传统节日复魂的终极手段。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2008年4月3日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无
下一条: ·[黄涛]清明节的源流、内涵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变迁与功能
   相关链接
·[张勃]坚守与调适:城市化进程中清明节的传承与变迁·[郜冬萍 周磊]清明节中的游艺
·古人如何过清明·[张隽波]清明节:现代节日体系构建的先行者
·[毛巧晖]微信时代清明节·[杨秀]节俗的文化关联:以嘉兴清明节为例
·[张勃]清明节传说:小故事传递大道理·民俗专家萧放:清明又称踏青节 宋代放假七天
·民俗学家进社区解读清明由来与风俗·[张勃]介子推传说的演变及其文化意义
·[马知遥]行走在晋豫大地上·[林海聪 王霄冰]从清明公祭传统的演变看礼与俗的关系
·[肖永明]清明祭祀文化散论·[高洪兴]中国鬼节与阴阳五行:从清明节和中元节说起
·[张勃]感恩情怀、生命意识与应时精神:清明节的文化内涵·两岸专家学者绵山论清明 多角度漫谈中华孝文化
·[葛剑雄]清明节传统的变与不变·[李康宁]今天又该如何面对清明节
·[江玉祥]细雨纷纷话清明 ·[赵世超]浅谈清明节庆活动的原理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