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学术史反思

首页民俗学专题学术史反思

[贺学君]中日中国神话研究世纪回眸
  作者:贺学君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09-26 | 点击数:14403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她的包括汉族和众多少数民族在内的丰富多彩的神话传说,作为一宗不朽的文化遗产,不止是炎黄子孙的骄傲,也是人类共享的精神财宝。因之,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学者都对它怀有浓厚的兴趣,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在这一世界性的研究阵容中,无论参与者的数量,还是研究成果的质量,日本学界都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追溯百年中国神话研究的历史,几乎所有重要领域,都可以发现日本学者辛劳的足迹。这表明,他们对中国神话的关注和研究,与西方学者相比,在动机和动力上是并不完全相同的——它更多的来源于日本文化与中国古代文化深刻的渊源联系。深入观察可以发现,对中国文化的研究,已内在地成为日本学界一个不可或缺的学术领域。正因为如此,中日学者的中国神话研究,构成一种互相影响共同发展的格局。

 以历史视界观之,关于中国神话的研究,当然是中国在先,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如果从现代神话学的角度看,则日本学界又领先一步。现代神话学诞生于西方,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十七、十八世纪,甚至更早;十九世纪初,由于格林兄弟的卓越贡献,影响日甚;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学派林立,众说纷陈,达到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由于适遇明治维新的宽松环境,日本学界以开放的胸襟积极吸纳西学,得风气之先,在学术思想和治学方法上,逐步走出中国儒学传统。他们以新的思想装束观察中国古代神话,得出许多新见解。就目前所知,最早的论文是井上圆了1882年发表于《东方文学艺术》上的《孔孟之偶像尧舜形成原因探源》,此后,他又有《妖怪学讲义录》(共六册)出版。自1882年至1904年间,日本学界有多篇(部)论著问世,如《周易起源的传说》(赤松谦淳,1886)、《尧舜》和《续尧舜》(清野勉,1894)、《五帝论》(中村德五郎,1898)、《比较神话学》(高木敏雄,1904。该书被尊为“日本神话学的奠基性著作”)等。高木一书在详细介绍西方神话学理论流派的同时,对日中神话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分析。比较神话学的理论方法,成为当时日本学界热门的新工具。这种新的理论思潮,在其时留日的中国青年学子中引起热烈反响。1902年,梁启超在日创办宣传新学的《新民丛报》。次年,蒋观云在该报发表《神话·历史养成之人物》一文,率先引入“神话”概念,开中国现代神话学之先河。接着,夏曾佑《中国历史教科书》(1905)、王国维《屈子文学之精神》(1906)、鲁迅《破恶声论》(1908)等著述相继问世。这些论述借鉴神话学观点,分别从不同角度论及中国神话,见解新颖。尤其夏著第一篇第一章将中国古史第一阶段定为“传疑时代”的提法,使整个思想界为之震动。受此启发,后来创立了“古史辨”学派的顾颉刚称之为“霹雳一声的革命爆发”。同期(1906年),日本学者井上圆了的《妖怪学讲义》也由蔡元培在中国翻译出版(初为亚泉学馆购印,后该学馆失火,全书烧去五册,仅剩“总论”一册,光绪329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这就是上个世纪之交(1920世纪)中日学者中国神话研究的大体情况。
 
如果说那个时候主要是日本学界对中国学界影响的话,那么,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形成双水分流,互相影响的新局面。
 
在中国,这一时期可以说是现代神话学的奠基期。其突出标志,是三位重镇人物的出现,这就是鲁迅、茅盾、顾颉刚。就学理来源而言,他们都受益于西方神话学,但具体途径各有不同,有的直接取之西方,有的间接转从日本获得,也有的更间接地通过第三渠道得之。三人的共同特征,是借助新学对中国神话进行了独创性的研究。鲁迅在他的《中国小说史略》(1923)和《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1924)中,第一次将中国神话纳入中国文学系统,对其本质、起源、发展、演变、分期、消歇原因,以及它与后世文学的关系等基本问题,给出了系统的探讨和阐释,开创了中国神话研究的文艺学传统。其主要见解,如关于神话产生于初民对天地间异常现象“自造”的解释的观点;关于神话“不特为宗教之萌芽,美术所由起,且实为文章之渊源”的观点;关于小说出自神话,中外皆然的观点;关于古代神话分期及其演变的观点;关于不了解神话就无法了解西方文学乃至西方文明的观点;等等,被后来的治文学史者视为经典反复引用。茅盾由中西神话比较研究入手,把中国神话置于世界神话之林,着重揭示它们的共同性,更富理论色彩。他的《中国神话研究》(1928)、《中国神话研究ABC》(1929)、《神话杂论》(1929)等论著所提出的理论以及有关中国神话的重要见解,对当时和后来的研究发生了深刻的影响,促成了中国神话学人类学派的发展。顾颉刚则由历史研究入手,以崭新的历史观念和扎实的文献学功夫,沉潜到中国历史文化的底部,对上古神话资料和神话人物进行仔细地发掘、校勘、考辨、梳理、研究,力求从古史中剥离和还原神话,重构民族的神话体系,结论是:夏以前的古史都是神话,不是史实。他和他的同行(如杨宽等)以卓越的成就,在理论和方法上形成了中国神话研究的历史学派(“古史辨”学派)和民族的神话史观,为中国神话研究的进一步民族化提供了示范与借鉴。这些成果表明,中国现代神话学已经具有了独立的姿态。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作者提供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杨利慧]中国神话学的现状与未来
下一条: ·[岩本通弥]以“民俗”为研究对象即为民俗学吗?
   相关链接
·[姚琼]从怨灵到御灵:论古代日本御灵信仰的形成与吴越文化的关联·[唐植君]中日兄妹神婚仪式中的“柱”
·[石力]都市怪谈中的神话:关于神话的第N种猜想·[刘雪瑽]“知识束”与“概念集”:以《山海经》为例论古代日本的异文化接受机制
·[刘海平]湘西苗族古歌的文本比较研究·[李一凡]上古史演义中的神话历史书写
·[李雁超]伦理枷锁与自由意志:中日马头娘传说比较研究·[姜蕾]《伊戈尔远征记》与新疆各民族民歌修辞手法的比较研究
·[彭牧 沈燕]方法论的本土与世界:以钟敬文与松村武雄的学术交流为核心·第五届中国神话学与西王母文化研究学术讨论会1号通知
·“中日民俗学学术交流论坛(2023)”在山东大学开幕·[郑青]中日端午民俗中菖蒲文化流变考察略
·[张多]重估中国神话“零散”之问·[刘雪瑽]《山海经》传入日本年代再考辨
·[张多]抖音里的神话:移动短视频对中国神话传统的重构·“中日民俗学学术交流论坛(2022):现代社会的民俗与现代民俗学”在线上成功举办
·中日民俗学学术交流论坛(2022):现代社会的民俗与现代民俗学·[马千里]中外“非遗”名录制度中社区参与问题的比较研究
·[朱刚]交流诗学模型及其在西部民族地区传统歌会研究中的应用·[刘守华]比较故事学的中日之旅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