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历史民俗学

首页民俗学专题历史民俗学

[张勃]建构的节日:政策过程视角下的唐玄宗诞节
  作者:张勃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02-16 | 点击数:37372
 
由于唐玄宗特殊的皇帝身份,这一政策从此被付诸实施。被付诸实施的政策一定是一套有形的规则体系,包含着对政策范围、目标及措施等的具体规定。从目前笔者掌握的信息来看,关于以唐玄宗诞辰为节的政策之规定,主要是在张说等人设计的基础上加以不断丰富、调整而形成的。下面试对这些设计及政策规定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
1    节日名称。张说等人“请以八月五日为千秋节”,这一设计深受唐玄宗的喜爱,称其为“嘉名”。自从有关政策出台以后,唐玄宗的生日就被称为千秋节了。不仅官方的文件中作如此称呼,比如《大唐开元礼》中有“皇帝千秋节受群臣朝贺(并会)”的嘉礼之名,唐玄宗自己也如此称呼,比如他就做过名为《千秋节赐群臣镜》、《千秋节宴》的诗作。[6]臣子们也有如此称呼,比如张九龄有《进千秋节金镜录表》[7]、萧颖士有《为扬州李长史作千秋节进毛龟表》[8]等。不过,千秋节的名称并没有一以贯之地使用下去,据《唐会要》载:“天宝二载八月一日,刑部尚书兼京兆尹萧昊及百寮请改千秋节为天长节,制曰可。”[9]改名天长节后,时人也依政策规定,按新名称称呼。像梁锽就有首名为《天长节》[10]的诗作,独孤及有《为独孤中丞天长节进镜表》 [11],于邵有《为张监谢天长节答赐表》[12]等等。
2    节日休假。张说在开元十七年上表中已提出千秋节休假三日的方案,次年,礼部又奏请“千秋节休假三日[13]。千秋节休假三日,成为定制。后来千秋节更名为“天长节”,仍休假三天。
3    宴会取乐。张说在上表中有在千秋节“咸令宴乐”的设计,这一设计显然也成为政策规定,人们得以在整个节日期间聚众宴饮。
4    群臣朝贺。张说对于群体朝贺及王公戚里在千秋节的作为,有如下设计:“群臣以是日献甘露醇酎,上万岁寿酒,王公戚里,进金镜绶带,”而“皇帝千秋节受群臣朝贺(并会)”作为嘉礼,赫然列入成书于开元二十年(732)的《大唐开元礼》之中[14],为千秋节群臣朝贺仪式中皇帝与群臣的行为提供了标准。
5    移社就节。即将本在秋社日举行的活动转移到千秋节期间举行。对此,《资治通鉴》中有“寻又移社就千秋节”的记载[15]。移社就节,也起源于张说等人的设计,即《请以八月五日为千秋节表》中所说“村社作寿酒宴会,上万岁寿酒,名为赛白帝,报田神”。开元十八年闰六月,礼部又将这一设计方案更加具体化:“辛卯,礼部奏请……及村闾社会,并就千秋节,先赛白帝,报田祖,然后坐饮散之。”[16]这里,除了规定了村闾等唐代最基层的社会组织举行秋季社会的时间由社日移至“千秋节”外,还规定了这一时间内应该举办的活动和活动的具体步骤。按照《册府元龟》在叙述礼部上述奏请后有“从之”二字,可见礼部的设计方案成为实施过程中应当遵循的正式规则。
6    置寿星坛,祭老人星及角亢七宿于千秋节。《唐会要》卷二十二载:“开元二十四年七月十二日,有上封事者言《月令》云八月日月会于寿星,请于太社坛享之。敕宜令所司特置寿星坛,常以千秋节日修其祀典。二十六日敕寿星坛宜祭老人星及角、亢七宿,著之常式。”
7    禁屠。即千秋节禁止屠杀动物。《唐大诏令集》载开元二十六年正月《亲祀东郊德音》云:“每年千秋节日仍不得辄有屠宰。”[17]由此可见千秋节有禁屠之举,而从句中的“仍”字可以看出,这一政策规定在开元二十六年以前就业已颁布,此时不过是旧话重提而已。
以上对于官员及政府机构在千秋节方面的政策设计及国家的相关政策规定一一做了说明。正是通过上述政策的设计与实施,唐玄宗的诞辰被建构成一个节日并楔入时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王青]早期狐怪故事:文化偏见下的胡人形象
下一条: ·[萧放]地域民众生活的时间表述——《荆楚岁时记》学术意义探赜
   相关链接
·2012“礼仪中国”东岳论坛在京召开·东岳论坛聚焦礼仪中国
·“礼仪中国”2012东岳论坛征文启事·[石国伟]“东岳文化与区域传统──2011东岳文化蒲县国际论坛”综述
·[征文启事]庙会文化与当代社会:2010'第二届泰山东岳庙会国际论坛·法国教授携泰山碑文拓片来泰研讨 其背后意义更值得关注
·泰山东岳庙会举办国际论坛暨海峡两岸研讨会·第五届东岳论坛国际学术研讨会即将在泰山召开
·[王霄冰]节日:一种特殊的公共文化空间[1]·[琼斯]“万岁圣·西蒙”:洛杉矶一年一度的中美洲节日
·第四届东岳论坛国际学术研讨会圆满结束·第四届东岳论坛大会分组报告第二场
·第四届东岳论坛大会分组报告第一场·[乌丙安]民俗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中之重
·第三届东岳论坛:文化空间──节日与社会生活的公共性·第三届“东岳论坛”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开幕
·节日文化空间成焦点 30名民俗专家为百姓过年支招·第二届东岳论坛“中华民族新年的庆典与习俗”研讨会综述
·第二届东岳论坛:中华民族新年的庆典与习俗研讨会·第二届东岳论坛“中华民族新年的庆典与习俗研讨会”召开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