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黄涛]保护传统节日文化遗产与构建和谐社会
  作者:黄涛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02-16 | 点击数:16530
 


 
参考文献

1、  刘魁立:《文化内涵——传统节日的灵魂》,民间文化论坛,2005年第3期。

2、  萧放:《节日传统与社会和谐》,民间文化论坛,2005年第3期。

3、  高丙中:《文化自觉与民族国家的时间管理——中国节假日制度的现代问题及其解决之道》,中国民俗学会、北京民俗博物馆编:《节日文化论文集》,北京:学苑出版社,2006。

 

注释:

--------------------------------------------------------------------------------

[1] 刘云山:《建设和谐文化 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人民日报,2006-10-24 ,第02版。

[2] 冯骥才:《早春心曲》,《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03月04日,第二版。

[3]刘铁梁.“标志性文化统领式”民俗志的理论与实践[A].刘铁梁编著.北京民俗文化普查与研究手册[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11.

[4]聂传清.中国春节“文化大餐”打动世界[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02-07 ,5版.

[5]钟敬文.话说民间文化[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0. 45.

[6] 陈连山:《春节民俗的社会功能、文化意义与当前文化政策》,黄涛:《清明节的源流、内涵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变迁与功能》,高丙中:《端午节的源流与意义》,萧放:《中秋节的历史流传、变化及当代意义》,载《民间文化论坛》2004年第5期,以及中国民俗学会、北京民俗博物馆编:《节日文化论文集》,北京,学苑出版社,2006。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乌丙安]民俗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中之重
下一条: ·[王霄冰]节日:一种特殊的公共文化空间[1]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