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叶舒宪]中国神话宇宙观的原型模式
  作者:叶舒宪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3-10-05 | 点击数:15133
 

  一、西方学者的原型模式理论

  本文拟借鉴西方学者的原型模式理论重构中国上古神话宇宙观的原型模式,从而为系统理解和阐释多种上古文化—符号现象找到一种“元语言”(metalanguage)。

  原型的发掘和模式的归纳概括是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理论乃至整个社会科学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倾向,也是神话——原型批评理论的核心内容。从千变万化的文学现象中洞观基本的、普遍的结构模式,就好比给外貌、穿着各不相同的个人进行X光透视,医师看到的不是表面的差异,而是人体共有的骨骼架构。伯克兰德指出,按照弗莱(N. Frye)的原型理论,“批评家是一种文化人类学家,是识别以各种各样被置换了的、或以片断形式出现的神话模式的专家。批评家将尽可能精心地去描述和归类——但他不应做评价。”?

  最初在局部范围内做出这种尝试的有英国的拉格伦和美国的坎贝尔等人。前者在《英雄》(1936)一书中将世界各地英雄神话的类同母题归纳22个项,后者所著《千面英雄》则将英雄故事模式划归两类原型:探求型(Quest)和启蒙型(Initiation)。

  与上述二人相比,人们公认弗莱所归纳出的四阶段原型模式最为严谨,也最为周全,能够对文学主题、情节、体裁等各个方面做出解释性的描述与概括。

  人类学家所描述的以自然循环为基础的仪式现象给了弗莱以无穷的启示,构成了他全部理论体系的基石。卡西尔在《象征形式哲学》中对神话思维的研究,又使他意识到,人类想象的发生及其时空框架在神话的基本主题和故事结构中留有永恒的印记。另一位德国现代哲学家斯宾格勒那影响深远的著作《西方的没落》又从另一个角度启发了他:人类的几大文明社会也同自然生命一样,势必要经历发生、发展、繁盛和没落的必然命运。这样,弗莱便将英雄神话的原型模式扩展开来,变成一种适用于各种文学主人公的普遍循环模式。弗莱1951年发表于《肯庸评论》的《文学的原型》一文曾将这套模式的四个阶段排列如下:

  1. 黎明、春天、诞生的阶段:关于主人公的诞生、苏醒、复活、创造以及(由于这四个阶段为一循环周期)战胜黑暗、冬天、死亡势力的神话。附属角色有主人公的父母。这一阶段构成传奇、祭酒神狂热诗歌和狂想诗的原型。
  2. 正午、夏天、成婚或胜利的阶段:关于主人公加入神籍、神圣婚姻以及进入天堂的神话。附属角色有同伴及新娘。这一阶段构成喜剧、牧歌、田园诗的原型。
  3. 日落、秋天、死亡的阶段:关于衰落、将死之神的神话,关于暴死,牺牲以及主人公的疏离的神话。附属角色有背叛者与妖女。这一阶段构成悲剧与挽歌的原型。
  4. 黑夜、冬天、毁灭的阶段:关于这些势力得胜的神话,关于大洪水和 返回混沌状态的神话,关于主人公败亡和诸神毁灭的神话。附属的角色有巨妖和女巫。这一阶段构成讽刺文学(如蒲伯的《愚人歌》的结尾部分)的原型。?

  到了六年后出版的《批评的解剖》一书,上述模式经过精心地调整和理论化,又重新以四种叙述程式的理论形式出现:

  1.春天的叙述程式:喜剧。
  2.夏天的叙述程式:传奇。
  3.秋天的叙述程式:悲剧。
  4.冬天的叙述程式:嘲弄和讽刺。

  同《文学的原型》一文相比较,这里的主要差别在于将“传奇”和“喜剧”的位置做了替换,并在最后一个阶段中加上了“嘲弄”(irony)。

  为了全面地论证四种叙述程式及其循环置换的概括依据。弗莱列举了七种不同的自然运动形态及其在文学中的象征表现 ,兹择要评述如下:

  首先,神明世界中的中心运动是某个神的死与复话,消失与回返,隐退与重现。(用我们较为熟悉的例子,这个神就是《易经》所说的太极,其永恒的生死循环形式被抽象为阴与阳两个范畴的交替对转。)神的这种运动不是被看成一种或数种自然界的循环过程,就是与自然界的循环过程相联系。这个神可以是太阳神,夜晚死去而黎明复活,或是在每年的冬至复活。

  其次,天体中的发光物所提供的几种循环节奏。最明显的莫过于太阳神,他每日经天一次,常被认为是一只巨船或一辆马车横空驶过,然后经历一段神秘的冥界旅行,再回到它所升起的地方。按照中国典籍的说法,太阳“出自汤谷,次于蒙汜”(《天问》),其周天旅行乘的是六驾马(龙)车,由羲和驾驭。在基督教文学中,太阳的周期表现为每年自冬至到夏至的循环运行,强调的是受黑暗势力威胁的新生的光明这一主题。月亮的循环变化,按照弗莱的看法,在文明时代的西方文学中不很重要。然而在中国文学中,自屈原的“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到苏东坡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月亮的循环原型似乎并不比太阳逊色,以月为题的诗赋作品多不胜数。比较极端的说法,如台湾的学者杜而未,认为中国古代文化即是一种月神文化,象《周易》、《老子》、《庄子》、《山海经》等先秦著作都是以月为原型的。

  其三,诗人和斯宾格勒一样,把文明社会的生命等同于有机物的循环运动。由此引发出一些常见的文学主题:昔日的乐园或黄金时代,怀古幽思的咏叹,面对废墟陈迹的暇想,已经逝去的淳朴田园生活的追忆,故国沦亡的悔恨,等等。在中国文学中,老庄的归真返朴要求,恰恰显示出这种把社会生命等同于自然循环的原型观念。

  从以上几方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弗莱的原型模式和叙述程式体系虽然是对西方文学的归纳和概括,但由于原型作为被赋予了人类意义的自然物象,往往具有跨文化的共同特征,象威尔赖特所说的,是那种“对于整个人类或至少对于大多数民族来说具有相同类似意义的象征”,所以,按照结构人类学方法的演绎性分析,我们可以以弗莱的模式为参照系,构拟出中国上古神话—文学的循环模式及原型意义系统,并希望藉此模式系统对传统的文学、思想和文化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做出整体性的新解释。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上一条: ·[叶舒宪]现代性与原始性
下一条: ·[马光亭]赶集与聚会:再现于乡村生活的两种时间指向
   相关链接
·[李一凡]上古史演义中的神话历史书写·第五届中国神话学与西王母文化研究学术讨论会1号通知
·[张多]重估中国神话“零散”之问·[罗瑛]汉文化影响下景颇族史诗中的观念与母题分析
·[张多]抖音里的神话:移动短视频对中国神话传统的重构·[张多]元宇宙:数字时代的宇宙观及其神话学批评
·[刘兰兰]傣族创世神话:两种宇宙观的融汇·[彭牧]拜:礼俗与中国民间信仰实践
·[祝鹏程]“碎陶镶嵌的古瓶”:袁珂的中国神话普及写作·[高静]架桥求花:中韩祈子仪式的对比研究
·[黄悦]论当代网络文学对中国神话的创造性转化·[王亚南]中国神话古史与“国家”传统
·[张多]新兴自媒体对中国神话资源的传播与转化·[刘雪瑽]再论程憬的中国神话研究
·[黄悦]当代网络文学对中国神话的创造性转化:回顾与反思·[钟宗宪]死生相系的司命之神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神话资源的创造性转化与当代神话学的体系建构”开题论证会暨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谭佳]反思与革新:中国神话学的前沿发展
·[杨利慧]世界的毁灭与重生:中国神话中的自然灾害·[刘雪瑽]百田弥荣子的中国神话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