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学术史反思

首页民俗学专题学术史反思

[吕微]现代性论争中的民间文学
  作者:吕微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4-10-05 | 点击数:12669
 

  然而,经过现代阐释的民间是否就此真正拥有了表达现代性原则的能力(正如农民依附于土地,工人也只能存在于资本的结构之中,工人、农民都不是无所依凭的自由群体)? 20世纪中国提供的实践经验证明,当五四启蒙学者浪漫地将民间想象为推进现代性的现实力量时,无论民间还是人民都仍然面临着被符号化的危险。就20世纪的中国来说,造成这一危险的主要原因始终在于被提升为现代国家建构原理并被赋予了建构任务的民间社会的传统性质,非自律的、难以自我定义的民间只能模拟和再造一个与传统文化价值秩序雷同的现代官、民秩序,这样的“现代”秩序只能结构性地替代传统秩序从而导致民间受制于新一代的知识精英。31就此而言,经过阶级论阐释和转换过的“民间”理念如何被虚构为国家实体的建构符号就不再是一个难以理解的现象,更准确地说:在本土传统中从来就不曾存在过与近代以来西方市民社会类似的、具有现代意义的民间社会。官方与民间文化价值关系的连续性和一体化,国家与社会之分化的不充分,都是五四民主社会原则最终被符号化的历史根源。“民间社会”的现代理念其实只是中国现代学者借以表达人的现代主题时对初具现代倾向或许可被激活为现代力量的传统要素的想象,而对于任何不具实体基础的实在的浪漫想象最终都难免被符号化的命运。

注释:

1 本文曾发表于《文学评论》2000年第2期,发表时删去了其中的第四节。

2 〔美〕阿兰·邓迪斯编、陈建宪等译:《世界民俗学》,第5~9页,上海文艺出版社,上海,1990年。

3 刘小枫:《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现代性与现代中国》,第185~191页,上海三联书店,上海,1998年。

4 〔丹麦〕勃兰兑斯著、张道真译:《十九世纪文学主流》,第一分册,《流亡文学》,第4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1980年。

5 高丙中:《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第10~31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1994年。

6 〔美〕阿兰·邓迪斯编、陈建宪等译:《世界民俗学》,第5~9页,上海文艺出版社,上海,1990年。

7 〔英〕罗素著、何兆武译:《西方哲学史》,下卷,第214页,商务印书馆,北京,1976年。

8 “前近代”的概念参见〔日〕沟口雄三著、 陈耀文译:《中国前近代思想之曲折与展开》,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海, 1997年。

9 甘阳:《“民间社会”概念批判》,张静主编:《国家与社会》,浙江人民出版社,杭州,1998年。

10 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第1~2页,作家出版社,北京,1954年。

11 胡适:《中国新文学大系》第一集《建设理论集·导言》,良友图书印刷公司,上海,1935年;收入《胡适学术文集·新文学运动》,第241页,中华书局,北京,1993年。

12 胡适:《逼上梁山──文学革命的开始》,《东方杂志》,第三十一卷,第一期,上海,1934年。

13 愈之:《论民间文学》,《妇女杂志》,第七卷,第一号,1921年。

14 娄子匡、朱介凡:《五十年来的中国俗文学》,正中书局,台北,1963年。

15 陈平原:《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以章太炎、胡适为中心》,第193~202页,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1998年。

16 陈平原:《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以章太炎、胡适为中心》,第193~202页,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1998年。

17 〔日〕关敬吾著、王汝澜等译:《民俗学》,第9~10页,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北京,1986年。

18 杜维明:《生存的连续性:中国人的自然观》,《儒家思想新论──创造性转换的自我》,江苏人民出版社,南京,1996年。

19 鲁迅最为典型地表达了对民间的“人”的矛盾态度:对民众麻木状态的理性认识以及对民间复仇精神的浪漫想象,后者参见《铸剑》和《女吊》。

20 刘小枫:《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现代性与现代中国》,第185~191页,上海三联书店,上海,1998年。

21 陈独秀1940年9月在给西流的信中说:“民主是……每个时代被压迫的大众反抗少数特权阶层的旗帜,并非仅仅是某一特殊历史时代现象……”水如编:《陈独秀书信集》,新华出版社,北京,1987年。

22 〔日〕沟口雄三著、赵士林译:《中国的思想》,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1995年。

23 秦晖、苏文著:《田园诗与狂想曲--关中模式与前近代社会的再认识》,第162~166页,中央编译出版社,北京,1996年。

24 雷德斐尔德(R·Redfield)在分析传统文化时使用了“大传统”和“小传统”的概念(Peasant Society and Culture,Chicago University Press ,1956),所谓“大传统”主要与官方、上层、书面的传统相关,而“小传统”则主要与民间、下层、口头的传统相关。本文使用的“传统”一词包括雷氏的“大传统”和“小传统”,“正统”一词基本对应于雷氏的“大传统”,而“民间……”则基本对应于雷氏的“小传统”。

25 余英时:《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第209页,江苏人民出版社,南京,1989年。

26 李欧梵为洪长泰《到民间去:1918~1937年的中国知识分子与民间文学运动》(哈佛大学出版社,1985年)一书写的序言,董晓萍译本,上海文艺出版社,上海,1993年。

27 顾颉刚:《民俗·发刊辞》,《民俗》,第一期,广州,1928年3月21日。

28 杨荫深:《中国民间文学概说》,华通书局,上海,1930年。

29 〔英〕罗素著、何兆武译:《西方哲学史》,下卷,第214页,商务印书馆,北京,1976年。

30 高丙中:《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第10~31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1994年。

31 汪晖:《从文化论战到科玄论战--科学谱系的现代分化与东西文化问题》,《学人》,第九辑,第134页,江苏人民出版社,南京,1996年。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上一条: ·[吕微]民间文学:现代中国民众的“道德—政治”反抗
下一条: ·[杨利慧]中国神话学的现状与未来
   相关链接
·[朱家钰]“特地背着家乡人生产”:“特产反差叙事”的生成与极化·[张海月]聊天记录里的故事:“数码一代”的民间文学实践
·[姚丽梅]饮茶到底吃什么?·[卫则戎]民间文学的社群认同与文化认知探讨
·[王祖悦]20 世纪初民间文学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所揽月]遗产旅游中民间文学的传统化实践
·[米思璇]革命故事讲解员的表演与实践·[毛巧晖]跨越1949:民间文学的重建及其学术史意义
·[路童越]新疆杂话的生活性特征研究·[何赛飞]非遗的现代性传承与发展
·[郭阳]网络民间文学定义再探究·[陈钰文]非遗保护与传承视域下民间文学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策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议通知:“日常生活及其超越——民俗学/民间文学的对象与伦理关切”学术研讨会·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民间文学”回归中国语言文学二级专业目录
·[朝戈金]口头文学之“口头性”论析·[朱家钰]从角色到人物:故事学的层级术语体系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