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民间信仰

首页民俗学专题民间信仰

[杨树喆]桂中上林县西燕镇壮族民间师公教基本要素的田野考察
  作者:杨树喆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09-29 | 点击数:36150
 
八、师系与师班
所谓师系,即具有同一师承关系。据笔者调查了解,西燕镇现有师公145人,分别属于5个不同的师系。各个师系的分布情况如下表:
上林县西燕镇壮族师公分布情况表

所 属
师 系
所在行政村
及师公人数
所 在 自 然 村
及 师 公 人 数
与周边乡(镇)
师公教派的关系
西燕师系
西燕村18
西燕圩6,云徐2,拉甫5,拉最1,里圩4
 
覃浪师系
覃浪村16
古旺1,那庙6,中富3,古老2,马安1,弄苏1,定西1,古旺圩1
 
 
 
 
 
 
北林师系
江卢村14
高卜3,云覃1,内韦3,外韦3,云卢2,米江2
与大丰镇里丹、云里、云城、护军等村的师公同属一个师系
北林村20
太平3,拉仙2,拉敢4,俭治3,云石3,云黄4,坝王1
云桃村13
云何3,上平1,桃岭1,那里1,厚赵1,香马3,内六羊1,外六羊2,
塘昶村15
内六君3,岜仙2,定井5,定逢1,道仁4
云灵村6
云童4,弄望2
寨鹿师系
寨鹿村20
上寨10,下寨3,六鹿1,内伏1,云蒙2,安塘3
 
 
 
岽敢师系
岽敢村10
那定6,周卢1,雷圩3
与镇圩乡古登、洋造、佛子等村的师公同属一个师系
岜独村13
三元1,栏独1,北角1,拉岭4,拉本3,拉俭1,北幼2
 
全镇师公总人数
145(人)
 
 
由于师公做法事时,大型的法事一般需要6—8名师公,最多时需15名师公,所以大的师系又分若干个小团体,谓之“师公班”。一个师公班基本上以同属一个行政村且经常一起做法事的师公组成,也有跨行政组合的,但没有结成严密的组织,也没有固定的名称。该镇的壮族师公,有“先戒度一日为师”之说,在同一个师系里,辈分高者为尊,年龄大者为次,最早戒度者就是这个师系的头目。师公班则不同,在同一师公班里,没有固定的班头。因为民众请师公做法事,往往有这样的意愿:要么请本领最大的,要么请与自己有亲戚或朋友关系的。这一次被先请的师公则根据法事的规模,召集若干师友们前往实施法事,他就成了这场法事的“掌坛师傅”。到下一场法事,被先请的是另一位师公,他只是参与者,而不是掌坛师傅。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作者提供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陈进国]寺庙灵签的流传与风水信仰的扩散
下一条: ·[杨利慧]甘肃天水地区的女娲信仰
   相关链接
·[霍志刚]神话的当代转化与族群认同·[廖善维]原型与变型:壮族“智者”人物形象“箭垛化”研究
·[任晓波 刘刚]文山壮族服饰保护与传承的实践调查研究·[黄文富]传统的延续与变异:多维视角下“壮族三月三”之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
·[陈金文]壮族民间山水传说的生态文化意义·[黄彩文 于霄]地方节日的历史记忆与仪式表征
·[陈金文]壮族“诗文斗智”型传说与族群记忆·[覃延佳]仪式传统之赓续与整合:广西上林县壮族师公丧葬法事分析
·[何厚棚]论布洛陀神话的当代价值·[金乾伟 杨树喆]壮族农事歌谣的生态寓意
·[许雁]“非遗”保护语境下边疆民族地区节日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以壮族“霜降节”为例·[罗彩娟]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作为壮族主源的“骆越”文化表征
·[王宪昭]论《布洛陀》神话母题的叙事结构与表达技巧·[廖方容]壮族师公戏起源及其相关问题研究述评
·[李斯颖]壮族蚂虫另节仪式起源神话的探析·[许晓明]琴瑟歌舞祈年丰:壮族布岱支系“陇峒节”
· 陆晓芹:《“吟诗”与“暖”——广西德靖一带壮族聚会对歌习俗的民族志考察》·[梁昭]汉、壮文化的交融与疏离:“歌圩”命名再思考
·[李斯颖]壮族“麽咟宿”仪式中的史诗演述及其文化辨析·[聂强 孙正国]论壮族师公面具的叙事途径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