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民间信仰

首页民俗学专题民间信仰

[杨树喆]桂中上林县西燕镇壮族民间师公教基本要素的田野考察
  作者:杨树喆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09-29 | 点击数:36147
 
六、面具与服饰
师公教法事仪式中又一必不可少的器物是面具,所谓“无面不成师”。李传教师公班共有九副面具,分别是玉女娘、土地公、土地婆、特兴、特凸、猴神、雷神、农婆和一副称为“鬼”的面具等。
按其制作的材料和方法以及在表演中的着戴方式,面具可以分为明相和暗相两种。明相指的是直接在人脸大小的硬纸片或竹笪片上(据说也有用牛皮的)绘画平面神画像,通常斜戴于额前,面部或用白纱、青纱蒙住或干脆不蒙;明相的数量很少,只有1副为硬纸明相,其余8副都是暗相。暗相多用樟木、柳木、黄杨木或梧桐木雕刻而成,大小与人面相似,连冠长约30公分,宽约16公分;正面浮雕,背面镂空,眼鼻处均挖有洞孔以观看和呼吸,两耳边也有小洞以穿带子缚系;着戴时,先用一长150公分、宽30公分的白或红布条从头顶包至下颔,再戴上暗相以遮住整个面部;此布条俗称“包胎布”(有的地方称“纱罗”),意谓包去凡胎而出神画像,其实际作用是为了作木刻面具的衬垫,以防磨伤皮肉。这8副暗相中,玉女娘是一青年女相,梳髻,额上饰以花冠,粉面红唇,双颊涂以胭脂,神态俊俏妩媚。土地公和土地婆分别是一老年文相和老年女相,土地公秃顶,白面朱唇,结白马尾为须髯,笑容可掬;土地婆饰以花冠,细眉樱唇,白面红颊,慈悦仁和。最富于特色的是丑相特兴和特凸。特兴赤面朱唇,挤眉弄眼,诙谐;特凸赤面突眼,暴牙歪嘴,调皮;据说他们是同胞兄弟,负责呈送人间“上达天庭”的各种表文。
在法事仪式中,师公在扮神表演时还穿戴专门的服饰。师公的服饰有师服、师裙和师冠三种。师服为大红长袍,黄布镶边,系黄色丝穗,并以黄色丝线于双肩处分别绣“龙头”,前襟绣有“双虎”,背面绣有“三元”和“四帅”的图像。师冠也是红布制成,帽沿插五个绒球,中间一个为大红色,左右两个为兰色,最边两个为粉红色;正面镶有玻璃镜片,背后垂下三条带子,中间一条为黄色,其它两条为红色。
七、唱师与跳师
在歌舞表演的过程中,有一关键点是不可忽视的,即所有参加的师公自然地分成两个组:歌组和舞组。歌组坐在师坛场两边负责念唱“请神词”或“颂神词”,同时负责敲打锣鼓和手摇法铃为舞者伴奏;舞者则身着师服、头戴师冠或面具、手持法具,在坛场中央跳起与所请神灵相对应的舞蹈。歌与舞交替进行,一般是歌者不舞,舞者不歌。各地壮族民间把这种表演又称为“唱师”或“跳师”,清楚地指明了上述的要点。不过在整个过程中,歌或舞并非固定于某几个师公,而是由所有师公共同轮流承担。
沃勒斯指出:“使用各式各样的乐器、歌曲、赞美诗和舞蹈不仅能起到召集神灵的作用,而且还起到把人们整合起来的作用。”[5]壮族民间师公教的音乐和舞蹈既是带有艺术性形式、内容和目的因素的艺术文化产品,也是沟通鬼神的传媒工具和手段。
民间师公教音乐分为声腔乐和打击乐两种基本体裁。二者不仅外在形式和表现内容上有所不同,在功能作用上也有差异。以笔者调查的上林县西燕镇师公为例,其音乐以打击乐为主,声腔乐为辅。打击乐以木鼓为主奏,以两面铜锣、大小铜钹和铜铃配合。所用曲牌分为开场鼓、快鼓、慢鼓、过门鼓、收场鼓等。演奏手法较为单一和随意,较多地显示出古朴、自然的形态特征。在节奏类型上,通常有顺节拍型(不同的乐器在正规节拍中交替击奏,强音乐器在前,弱音乐器在后,二者时值相等或前者长于后者)、逆节拍型(不同的乐器在包含变位重音的节拍中交替击奏,弱音乐器在前,强音乐器在后,二者时值相等或长于后者)、顺逆结合型(在同一小节中综合使用顺节拍型和逆节拍型,以构成特殊的音响效果)、齐击型(不同乐器同时击奏时值相等的音符)、疏密重叠型(不同乐器同时击奏时值不等的音符,构成交替出现的音响效果)。师公交替使用这些打击乐节奏类型,指挥和调度着整个仪式的歌舞表演。
在声腔乐方面,分为“师腔”和“欢腔”(山歌腔)两种,以师腔为主。师腔多用于叙事,又分为悲腔、哭腔、平腔、高腔、快腔和帮腔等,其中保留着古朴、简陋和浓郁神秘色彩的旋律,口语性和吟诵性是其旋律上的重要特征。欢腔是辅助唱腔,主要用于抒情。在曲式结构上,一般由一段体组成,具体可分为单乐段和复乐段两种基本形式:单乐段一般每个乐段只有上下两句唱词,但可以通过不改变旋律骨干音、调式逻辑和句逗落音而反复演唱更多的唱词;还可以在开头和结尾,或者上下句之间,加入衬词衬句,以使乐意扩展得更加充分。复乐段一般是每个乐段有四句唱词,故又称四句头复乐段。这种曲式的规模比单乐段大,可容纳更多的内容,已经初步具有起、承、转、合的程序。在复乐段中加入衬词衬句,不但使乐意表述得更加详尽,而且旋律也显得更加丰富。在演唱方式上,师公的演唱全部使用壮语方言,演唱形式有清唱、滚唱和帮唱三种。清唱的特点是演唱不依托管弦伴奏,表情达意全凭歌喉;滚唱是一种近似于朗诵的演唱,通常以同一曲调的自然反复演唱多段唱词;帮唱则是一人唱众人和,独唱与伴唱此起彼伏、交替重叠的演唱方式。
舞蹈也是师公歌舞的重要因素。师公的舞蹈动作不多,且比较简单,但有相对规范的脚位元元元、舞姿造型和动律特征。其基本脚位是“蹲点步”,即一腿半蹲,另一腿曲膝点地。基本舞姿有“凤凰型”和“蛙型”两种。凤凰舞姿为一手举于头旁,另一手按于胯边,同时蹲点步;蛙型舞姿为双臂屈肘举过头旁,五指张开,两脚成八字蹲踏式。在动作韵律上,师公舞有着十分鲜明的特征:(1)颤。即双腿屈膝,自然上下颤动。这是师公舞最突出的动律特征,贯串于各地不同风格的师公舞蹈之中。但因地而异,如贵港、来宾、武宣、象州一带以慢颤为多,柔而缓,因而动作显得比较舒展从容;而上林西燕镇一带的“颤”则脆而快,幅度较大,动作比较轻松风趣。(2)晃。即上身、头部在舞蹈中向前后左右晃摆而形成的颤中带晃。尤以上林师公舞最为突出。连续不断的“晃”,给人一种扑朔迷离、神乎其神的感觉。(3)扭胯蹲摆。“扭胯”包括胯部的扭、弹、送、磨。“扭”和“弹”是通过胯部有力、快速的横向扭摆和弹动,表现出欢乐的情绪;“送”和“磨”是通过胯部柔缓的圆形转动后送出,表现诙谐风趣的情绪。“蹲摆”指在两腿屈膝下蹲的同时,身体随之向两旁转动,是动作蹲中带摆,给人一种稳健感。(4)悠吸点弹。这是师公舞中富有民族风味的动律特征。“悠吸”指在腿或受臂悠悠抬起之后,迅速将小腿或下臂吸回(或屈回),使动作刚中带柔,动中有静,富于韵味。“点弹”指前脚掌点地后迅速弹起的动律,动作敏捷、轻巧,富有弹性。[6]这些基本造型和动律特征贯穿于各种动作当中,使舞蹈始终保持“下蹲微伛、步蹇”的姿势,给人一种有如神灵附体的感觉。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作者提供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陈进国]寺庙灵签的流传与风水信仰的扩散
下一条: ·[杨利慧]甘肃天水地区的女娲信仰
   相关链接
·[霍志刚]神话的当代转化与族群认同·[廖善维]原型与变型:壮族“智者”人物形象“箭垛化”研究
·[任晓波 刘刚]文山壮族服饰保护与传承的实践调查研究·[黄文富]传统的延续与变异:多维视角下“壮族三月三”之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
·[陈金文]壮族民间山水传说的生态文化意义·[黄彩文 于霄]地方节日的历史记忆与仪式表征
·[陈金文]壮族“诗文斗智”型传说与族群记忆·[覃延佳]仪式传统之赓续与整合:广西上林县壮族师公丧葬法事分析
·[何厚棚]论布洛陀神话的当代价值·[金乾伟 杨树喆]壮族农事歌谣的生态寓意
·[许雁]“非遗”保护语境下边疆民族地区节日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以壮族“霜降节”为例·[罗彩娟]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作为壮族主源的“骆越”文化表征
·[王宪昭]论《布洛陀》神话母题的叙事结构与表达技巧·[廖方容]壮族师公戏起源及其相关问题研究述评
·[李斯颖]壮族蚂虫另节仪式起源神话的探析·[许晓明]琴瑟歌舞祈年丰:壮族布岱支系“陇峒节”
· 陆晓芹:《“吟诗”与“暖”——广西德靖一带壮族聚会对歌习俗的民族志考察》·[梁昭]汉、壮文化的交融与疏离:“歌圩”命名再思考
·[李斯颖]壮族“麽咟宿”仪式中的史诗演述及其文化辨析·[聂强 孙正国]论壮族师公面具的叙事途径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