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桂中上林县西燕镇壮族民间师公教包括如下基本要素:名称、三十六神七十二相、教法与科法、唱本与科书、神像与法器、面具与服饰、唱师与跳师、师系与师班等。本文运用民俗学田野调查方法对上述壮族民间师公教的基本要素进行了考察。
【关 键 词】民间师公教 基本要素 壮族 上林县西燕镇
【作者简介】杨树喆,男,壮族,广西扶绥县人,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广西桂林,541004)
一、名称之由来
上林县西燕镇壮族的民间师公教信仰始于何时,已难以作出确切的考证。据康熙乙酉年(1750)《上林县志》载:“或遇疾病,不服医药,辄延鬼师歌舞祈祷,谓之跳鬼。”民国《上林县志》亦载:
父母弃世,即延僧、道、尸公亦曰巫师者,诵经超荐。或遇疾病,不服医药,辄延鬼师歌舞祈祷,谓之跳鬼。鬼师即俗所称之尸公。(引者按:“尸”与“师”都是壮语sae的译音,故“尸公”也就是“师公”。)
可见,至少在二百多年以前,上林县师公就已经相当的活跃。由此想来,西燕镇壮族师公的出现也不会太晚。
和广西其它壮族地区一样,西燕镇壮族师公教也因其宗教职能者自称和他称为Bouqsae(汉译为“师公”、“筛公”或“尸公”)而得名。“师公教”名称的由来,还与当地一种民间道教别——其宗教职能者自称和他称为“道公”有关,由于道公们认为他们是道教,故而师公们也以师公教自称以与道教相区别。师公教还有“三元教”、“梅山教”、“武教”等别称,前两者与以下的传说有关:说从前有个叫孙公侃的,生有一女,名“达荡”(音译)。此女十六岁时嫁给唐巫,生一子唐道扬;唐巫死后,改嫁葛文扬,生一子葛定应;葛文扬死后,再改嫁周远方,又生一子周护正。不久,夫妻二人死去,留下的三个同母异父孤儿被梅山古院收养,并被教以念经和学习法术。学成后,适逢皇太后有病,朝廷张榜招纳贤医,同父异母三兄弟奉师傅之命为皇太后施法治病,果然把病治好了,于是皇帝封之为“三元将真君”,并命他们到各地传法,最后成为壮族师公教的三位祖师。据此传说,由于师公教的三位祖师曾经被皇帝封为三元将真君,所以有三元教之称;又因其三元祖师是在梅山修炼得法的,故而称梅山教。至于武教一称,则是因为在师公们看来,道教(实指民间道公自称所属的茅山道教而非真正的中国道教)只诵经不跳神,称为“文教”;而师公教则除了诵经(又称“唱师”)外,还要戴面具扮神表演(俗称“跳师”或“调师”),并有一套诸如“上刀山”、“下火海”之类的法术,故又称之为武教。
二、三十六神七十二相
广西各地壮族师公教都有“三十六神七十二相”的说法,这显然是从道教“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说演变而来的。西燕镇壮族师公教也有类似的说法,但具体何指当地师公们都无法确知。当笔者以有关研究者在广西象州县中平乡调查所得的“三十六神七十二相”情况,向李传教(法名)师公一一问询时,他又表示说大抵就是指这些神祇了,不过他也做了若干订正。它们是:
三十六神——(1)唐道扬;(2)葛定应;(3)周护正;(4)土地;(5)灶王;(6)社王;(7)雷王;(8)赵帅;(9)马帅;(10)邓帅;(11)辛帅;(12)中央关元帅;(13)甘王公侯(扶应);(14)甘陆将军;(15)甘七部圣官;(16)甘八部篆官;(17)甘五仙娘;(18)侍郎;(19)梁吴侯;(20)韦察院;(21)司徒公;(22)巡河公;(23)三界公;(24)冯四公;(25)北府将军;(26)白马姑娘;(27)通天圣地;(28)莫一大王;(29)三祖家仙;(30)五谷灵娘;(31)鲁班先师;(32)五海(龙神);(33)农婆(歌仙);(34)上楼花婆;(35)中楼花婆;(36)下楼花婆;
七十二相——(1)张天师;(2)李天师;(3)左真人;(4)右真人;(5)狱主;(6)灵王;(7)都督;(8)陈六;(9)陈养;(10)九吾(鬼王);(11)五通王官;(12)五道;(13)年值功曹;(14)月值功曹;(15)日值功曹;(16)时值功曹;(17)何雷明保;(18)泗州;(19)通保;(20)雷电;(21)雨师;(22)雷声;(23)引光;(24)南方天真;(25)西方天李;(26)北方天楼;(27)中央天录;(28)黑帝;(29)天成;(30)花林;(31)洪州;(32)观音;(33)孤独;(34)威德;(35)上元天官;(36)中元地官;(37)下元水官;(38)五官;(39)冯远;(40)冯雨;(41)冯咬;(42)冯累;(43)都长;(44)老奶;(45)韦明大;(46)甘奏;(47)金轮;(48)银轮;(49)南极仙翁;(50)日宫;(51)月宫;(52)神宵;(53)地藏王;(54)伏羲;(55)孙千岁;(56)律令;(57)九天应元;(58)玉皇;(59)蛮雷;(60)大王;(61)簶神;(62)监厨;(63)东王;(64)小帝;(65)猛将;(66)释迦牟尼佛;(67)玉清;(68)上清;(69)太清;(70)星主;(71)雷公;(72)雷母。
这三十六神七十二相可大体分为五类:第一类是本教主神,即唐道扬、葛定应、周护正三位壮族师公教的三元祖师和创始人;第二类和第三类是道教神与佛教神,它们分别是指来源于道教系统和佛教系统的神灵,前者如张天师、、赵邓马关四帅、四值功曹、“三清”(玉清、上清、太清)等,后者如释加牟尼佛、观音等;第四类是土俗神,大都是从本民族文化中生发出来的,它们有的来源于本民族的远古神话和原始信仰,如上楼花婆、中楼花婆、下楼花婆等;有的则是本民族历史传说人物的神化,如莫一、甘王等,还有少数神灵来源于已经壮族化了的或有功于壮族人民的汉族历史传说人物,如鲁班、孙千岁、梁吴侯等,也可以归入土俗神的行列;第五类神灵显然是原始万物有灵论观念支配下的产物,如土地、灶王、社王、雷王、雷电、雨师、雷声、引光等等,此类神为数不少。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作者提供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