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来自他者社会的经验与教训
综上所述,在日本的传统节日里,正月食品“年菜”的继承,不仅由于它是日本最受重视的节日,还应当看到出于不同目的的多角度宣传、解说其文化含义的客观作用。人们对3月3日的女儿节和女儿节娃娃、5月5日男孩节和小武士娃娃的钟爱,是因为其节日和娃娃象征着祈求•祝愿男孩或女孩的健康成长,这对每一个有孩子的家庭来说都是一个切身的现实性极强的愿望。因此人们会不厌其烦地每年重复同样的行为来庆贺这些节日。
屠苏酒和五月节槲叶年糕和菖蒲不畅销的原因,是今日的人们没有继承下这些节日商品的文化内涵。七夕和赏月习俗淡化的原因之一,也在于其节日行为的文化指向不明,与人们今日的生活理想有了一定的距离。赏月不意味着家人团圆或恋人会终成眷属,过七夕不意味着有情人可以再相会,这样的节日对生活节奏紧凑的都市人来说,缺乏这份单纯欣赏自然景色或观光的闲情逸致也就情有可原了。
不过,在百货店的七月七竹枝(而不是七夕月下)上写心愿,其求仙女保佑实现自己的凡人俗愿,也有成为一种新的民俗的倾向,因为它所蕴含的象征意义较为浅显,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人易于理解和接受。因此最近的七月七竹枝上开始出现祈求考大学合格的,祈愿与某某人恋爱成功的,请仙女保佑自己期中考试过关的,希望自己的字写得更漂亮的等等小小的眼前愿望的内容,形形色色,不一而足。
情人节这个一度发生存亡危机的进口节日再次转为日本社会流行节日的事例告诉我们,节日的存亡与否,保存其内涵•寓意十分重要。传统节日的继承,首先要关注其内涵的保护与继承。只有具有充足内在含义与象征寓意的节日行为,才会被社会接受并得到民众的自觉保护和继承。
结尾语
传统的节日,浓缩着民族文化的诸多要素。正因为如此,传统节日才会对生长在这个文化氛围里的人们形成巨大的向心力和吸引力。传统节日和各个节日的特定食品,是海外华人时时产生文化认同心理共振的契机。每年定期、反复发生的节日行为,是确认民族文化认同的时间契机,节日的内涵的吸引力,是强化民族文化认同的文化契机。
本文例举的他者社会的节日今昔变迁,目的在于给我们自己提供借鉴。它告诉我们,有丰厚内涵的传统节日,才会受到社会的重视和民众的自觉继承。被忘却掉内涵、只徒有形式的节日,则是其走向消亡的开始。而一旦失却,往往很难完全再复原。
传统年节、包括各个节日相应的节日食品,都属于民俗学研究的范畴。加强对节日行为、节日食物文化内涵的研究,并且把研究的成果还报于社会,面向民众宣讲传统节日的文化意义、扩大传统节日行为•节日食物文化内涵的“知名度”和普及度, 是民俗学者责无旁贷的工作。建议民俗学科应当以国家国民全体基本达到“过年知年”、“过节知节”、了解自己民族节日文化为目标,设计中远期规划并及时实施具体工作。这是民俗学者的使命所在,也是民俗学研究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所在。
<完>
附录照片:(待作者传送)
1.日本正月的“年菜” 2.年夜荞麦面1
3.年夜荞麦面2 4.屠苏酒
5.屠苏散与说明6.成田机场展示的端五日武士娃娃
7.槲叶粘糕和菖蒲叶8.端午节的鲤鱼旗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作者提供 【本文责编:思玮】
|